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内容空洞、平铺直叙,是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毛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学生们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仔细观察生活,才有丰富的写作材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叶老的话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很密切。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大量写作材料,但是需要人去认真观察、体验。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储备大量的素材,写作文时才不会感到没有东  相似文献   

2.
每次批改作文,老师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叹息:现在学生的作文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这是因为,有些学生不会从生活中选择材料,写作文时生编硬造、七拼八凑。生活是平静含蓄的,也是多姿多彩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表达生活,肯定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化作文"课堂教学面临的突出话题有这样几个: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让学生明白写作本身也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精神生活?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而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具体到对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上,"生态化作文教学"的一个着眼点是针对学生所了解的各种材料不能有所判别、有所取舍、有所利用,在作文中不会对材料进行分析与加工,不能跳出原材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最具综合性的一项教学工作。由于各种因素,对于不少学生来讲作文总成为"无米之炊"。有些老师和家长过于注重考试技巧和能力,学生少有时间和机会去阅读,学生缺少生活积累,学生缺少写作的兴趣,学生作文当然不会有真情实感,不会写出好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在《写作什么》一文中指出,"写作材料应以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材料作文不仅是"会不会写"的问题,它还关涉到"会不会读"的问题。化用一句歌词来表达一下师生们的心声,那就是:材料作文,想说爱你,真的有点难!我有幸参加了2013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经过十多天的培训和阅卷,对材料作文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弄清高考作文的某些规则,针对性地、个性化地做好材料作文的训练,那么我想跟大家说:材料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那么难!在阅卷培训和实际阅卷过程中,阅卷专家组一直强调立意只要能"源于材料,自圆其说"即可,这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同时更多地强调作文评分应兼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最怕上作文课,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痛,普遍的反映是"不会写""没有东西写"。作文成了老大难,那么原因何在,又如何解决呢?究其原因,作文无非是作文素材和写作方法两方面的问题。"不会写",说明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没有东西写",说明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缺乏各种类型作文的材料。作文好比建造一座楼房,有了建筑材料,没有建造的方法不行;只有建筑的构思,而没有建筑的材料更不行。只有二者兼备,并巧妙地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化作文"课堂教学面临的突出话题有这样几个: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让学生明白写作本身也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精神生活?如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而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具体到对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上,"生态化作文教学"的一个着眼点是针对学生对所了解的各种材料不能有所判别、有所取舍、有所利用,在作文中不会对材料进行分析与加工,不能跳出原材料,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所收集的材料,缺乏用自  相似文献   

8.
微笑     
此组作文提供的升格经验是:从一个角度将一则材料展开写。"升格一"作文只用"升格前"作文中"斯拉伯"材料,彰显"用微笑的威力挽救失足者"的主旨;"升格二"作文只用"升格前"作文中"老伯"材料,彰显"微笑是发现平淡生活意义的镜子"的主旨。"升格二"作文还需要升格:给"镜子"定位为"热爱平淡生活",补充"老伯"因热爱平淡生活而微笑的超常举动,最后三个自然段围绕"热爱平淡生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作文时,往往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习惯于让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改革。在这里我仅根据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语文作文教学窘境1.命题偏离真实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跟实际生活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有些教师在作文命题时,  相似文献   

10.
郑芳红 《语文天地》2013,(11):63-64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也符合中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具体实践可按"三步曲"来尝试。一、丰富生活,让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  相似文献   

11.
王跃方 《小学生》2012,(11):52-52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它不仅体现了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基本观点,而且体现了教书育人辩证的教学思想,也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规律。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1.开展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日常积累:N个作文片段+N个名人事例+N句名人名言=一篇成功的作文。这已然成了学生写好作文的"座右铭"或"口头禅"。然而,当学生真正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话可说,无计可施。有些学生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言之无物",要么"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手中所积累的作文素材。他们对材料只会机械积累,却不会有效占有。面对材料,他们忽视了仔细分析和深层次、全方位审视,以至于积累了很多作文素材,而在实际写作中能够真正考虑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的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必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是近些年来,小学作文教学成效甚微,逐步演变成了一个不易化解的难题,师生们谈到作文无不千般滋味在心头,学生为不会写、写不好而发愁犯难,教师为作文耗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而焦灼,甚而有人对作文教学持不负责任的放任态度。要化解作文教学这一难题,需要下"真"功夫——指导学生观察真实生活,真心感受、体悟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给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点亮了一盏明灯。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生活为源泉,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为模式,如何开展小学主题式习作教学呢?一、自定主题,让作文生活化主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在于材料作文的立意包含在所给的材料之中,在审题过程中,必须从中沙里淘金,寻找、挖掘、提炼它,并把它确立为习作中心。而主题作文既可以从提供  相似文献   

15.
“作文难”是多少年来小学生的通病。究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不会表述;②缺乏材料;③不会安排材料;④不会突出中心。这都是怎样造成的呢?“不会表述”的原因有两个:①起步晚。有许多教师在一、二年级只重视字词教学,忽视作文教学,到了三年级突然出现作文,学生不能适应。因此教  相似文献   

16.
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常常为写作材料贫乏而大伤脑筋。这固然与同学们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有很大关系,但也不排除不会使用材料的可能,不能将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即不会"一材多用"。为了在作文时不至于"巧妇难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难作文,原因何在?学生说:"无话可写。""无话可写"即缺乏作文材料。作文材料哪里来?叶老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不变的真理。然而,有些老师往往知道这个道理,却不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而只是习惯于在教室里,在课堂上,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教学生审题、谋篇和遣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不会作文有两大硬伤:一是部分学生写作时没有材料,无从下笔;二是部分学生积累了不少的材料却不会用,或者是运用不恰当。针对这一发现,笔者在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方面做了些初步的探究和尝试。主要依循的原则有:简单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及叙事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课改不断深入,高中学生写作题型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从之前的命题式作文、话题性作文一点点过渡到当前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而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较以往的题型模式来说,更加贴近现实的社会生活,其次注重了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一、解析"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1."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2013年高考语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体现关注生活、人生的主题,多具思辨色彩。就四川卷来说,试题具有命题平和而暗含深意、注重能力而立意深远的特点。考场作文读透材料,才能立意构思行文,该卷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抓住材料关键词"平衡"立意,二是围绕中心词"生活"选材,三是读透暗示语行文。由此看来,语文写作教学必须回到学科,回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