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有一次在旧金山与几个独立书店店主吃晚饭。当时我问他们,大家都是怎么最终走上自己开书店这条路的?他们回答说,哦,其实有一条固定的职业路线,和神职人员的差不多。  相似文献   

2.
韩惦胄指使亲信、监察御史沈继祖捏造朱熹的罪状——霸占友人的家财、引诱两个尼姑做自己的小妾,诋毁朱熹的名誉,把一贯清正廉洁的朱熹搞得声名狼藉。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听某地一位市级主要领导同志讲话,完全的脱稿,讲得非常朴实、非常精彩、非常到位、非常感人。他讲到某个村子里的老百姓时,家庭情况,姓甚名谁,清清楚楚。20多分钟的讲话,语言亲切,真实感人,就像是和大家唠家常。会场内鸦雀无声,与会者听得入迷、听得认真,甚至听得动了情。  相似文献   

4.
请听我说!     
朋友间电话谈话,话至酣时,时用一句“你听我说”岔入,引出自己所想表达之内容。“你听我说”这看似随意平常的话语,在我们与其他人的交谈中细察,常被不经意提及。你听——我说,“我”试图占据话题中心,强势地想要表达自己,甚或有时强加观点于人。且不论观点对错,单单只说不听这一点,已经让我们陷入了沟通的尴尬境地,且自囿于部分真理中掩耳盗铃久矣。  相似文献   

5.
近日,富士康集团的接班话题,再次在台湾火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岁暮年终,回首2013。 这一年,是中国人梦想放飞的一年。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将中国的太空新高度标记在浩渺宇宙问;“中国梦”不断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更加相信梦想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观察入微     
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地相信。  相似文献   

8.
苦辣酸甜的笔耕路上,总有妻儿的微笑相伴。每当我回望自己风风雨雨的写稿历程,尤其是认真盘点取得的一点成绩时,最先涌上心头甚或脱口而出的,便是“为了妻儿的微笑”这句话。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还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成为“新闻”的事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及时准确地采访和报道,关键取决于记实力的强弱。笔认为,记提高实力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11.
万红金 《新闻知识》2002,(11):30-31
一、记者有风格记者的作品是否应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问题一向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但我坚持认为,记者应有自己的风格。从新闻实践来看,有相当一些新闻作品都是讲究美学效果的。在中外众多的新闻记者中,也确确实实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思想深度、比较成熟的记者。如意大利的法拉奇,美国的斯诺、李普曼,日本的本多胜一,中国的范长江、邓拓、穆青和柏生等。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富有创意的地方,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雨果在谈到文学时说:“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的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有一句话:“宁撞金钟一下,不打饶钹三千。”这话的意思,在于说话要突出重点、要显出特色。高亢优美的旋律一出,可以跳出混沌之音一片,收到摄人心魄的作用。 新闻工作者经常向社会发言,这个“金钟”如何去撞响呢? 不要遇钟就撞:尽管钟声千篇一律,但还是习惯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是小和尚的职业特点。新闻工作者不要这样,应把“比较和选择”的观念,在思想上树得牢牢的,遇事多比较选择、挖掘。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就为记者进行选择提供了可比性的条件和依据。没有比较就…  相似文献   

13.
14.
由斯诺登掀起的这场有关美国窃听和间谍行为的风暴,不仅是一场外交危机,也反映了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美国外交政策在冷战之后漫无目的,缺少战略眼光,不能集中于大局,而只顾狭隘的策略性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从孔子到孟子到苟子,先秦的儒家三大家,一致坚持并鼓吹着“不服从的权力”  相似文献   

16.
陈曦 《中国记者》2018,(2):91-91
2017年8月1日,我带着一身尘土,从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回到北京。下车瞬间,我抬头望着高楼,突然无比怀念在朱目和的17天。这17天对我是一次洗礼。  相似文献   

17.
嘴上说说的人生 那年我在离家的时候一个劲地往自己的硬盘里塞《灌篮高手》,我妈一副嗤之以鼻的表情看着我,似乎是在说:“这么大的人了居然还这么喜欢看动漫。”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纸媒拐点曾被认为是2005年。当时的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提出纸媒“严冬”论、“拐点”论,掀起了一场纸媒是否消亡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尽管岩井俊二自己极力甩脱,那个藤井树仍然偷藏在他内心的某个角落,20年来从不曾离开  相似文献   

20.
这样的90后不是全部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只有自己这一代才算上“正常人”,轻易地把环境的宽松和个性混为一谈,将手段的多元等同于自由;也因为年轻,他们不羞于炫耀自己的优越,除了自己,又看轻和蔑视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