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同战场上的作战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教学能否完成任务,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我们认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须提前备课,并在“真”和“实”上下一番苦功。一、要“真”备,要“实”备备课一般要经过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搜集资料,了解学生,选择教法和编写教案等过程,是教师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必经途径。但有些同志在思想上缺“真”少“实”,故在备课上往往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不能靠“大运动量”的训练,而必须着眼于课堂教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课,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收到明显效果。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的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一定的阶级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以,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在教学的基本环节上有所创新,让“两课”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备课要三管齐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好坏。备课创新了,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创新。“两课”的备课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精益求精,三管齐下,即备教材教法、备教师、备学生。1.备教材教法。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钻研教学大纲和…  相似文献   

4.
教育理论上常讲要“因材施教”,并主张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这是因为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只有了解了学生各自的情况(其中主要是预备性知识情况和对学习的态度、兴趣方面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收到好的效果。那么,如何了解学生呢?有很多种调查了解的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期能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能否完成任务,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备课必须在“真”和“实”上下功夫。一、要“真”备,要“实”备备课一般要经历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搜集资料,了解学生,选择教法和编写教案等过程,是教师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必经途径。但育些同志缺乏“真”和“实”,其表现为: 1、走捷径:他们把必经过程一股脑儿省去,削枝去叶,敷衍了事,摘抄教学参考书或特级教师的教案,充当“义务誊写员”的角色。2、马后炮:有些教师事先不备课,一支粉笔一本书,先“上”后“备”,课上完了补写教案。3、简单化:有些同志备课“粗线条”,拉个“大路子”,许多细节诸如课堂提问的设计,有关资料的引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备课要细·精·活马鞍山二中王玉平怎样备课才算科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下面结合语文教学的有关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首先,钻研教材要“细”,做到“疏而不漏”。备课时,要通过对教材的反复细致研读,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显在的、潜在的,...  相似文献   

7.
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在备课上要突出四点:1.备课多备“可能”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  相似文献   

8.
石东方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9):12-12,29
备课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备教材、备实验、备学生”.备教材、备实验我们把它称之为“静态备课”,而把备学生称为“动态备课”,很明显,教师只有在备课时采取动、静结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仅就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动态备课”.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个例子,它仅仅提供了师生交流与交往的平台。备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师“教”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还必须“走出教材”,  相似文献   

10.
“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这句话可以说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伴随着我们,但是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我们真的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了吗?两次执教“9的乘法口诀”的备课过程及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要教好语文课,应当重视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在备课时仔细、深入地钻研教材,消化教材,掌握教材;一头是学生,经常地接触学生,倾听学生意见,多作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实际。这样在教课的时候,心中就有了明确的“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着重讲清“四点”:  相似文献   

12.
林俊 《广西教育》2006,(7A):22-2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备好课,教师要认真研读、分析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钻研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在备课上要突出四点:1.备课多备“可能”。在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2.设计力行“简约”。过去,教师们花在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工夫实在太多。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点、教学目…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集体备课,认真开展“说课”活动。 教好课要从备好课开始。抓好备课是开展好语文教研活动的“龙头”。如何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专长,搞好语文教学,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在提倡每位老师独立钻研教材,考虑两个实际(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认真做好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还特别坚持了集体备课,利用了“说课”这个“法宝”。所渭说课,即是在集体备课时,事先确定各篇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备课已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其实,备教材与备学生并不矛盾,备教材是备学生的重要手段,关键是教师不能为教材所限,要学会“用教材教”。笔者认为,“用教材教”主要是指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所涉及知识进行深挖与拓展。下面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中的曲辕犁为例,谈谈自己在备课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 ,这是创新的教与创新的学的重要环节 .而传统的备课对教法、学法及学科思想、能力培养挖掘较少 .创新的备课是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 ,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变备教法为备学法 ,变备教案为备学案 .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 ,做到把好“两关”、“三个吃透”和“三个转化” .“两关”即学生关和教材关 .备课首先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学习态度、情趣等 .其次 ,要过好教材关 ,一是吃透教材教学内容所占的地位、作用、主要线索及纵…  相似文献   

17.
最佳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最佳结合,要找到最佳结合点,关键在于“吃透两头”,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对于二次以上的教学内容,尤其要“吃”透学生,因为教材是旧的,而学生是新的,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才能准确的确定重点,教出新意。从中学到中师,我三次教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每次备课,我总是从了解学  相似文献   

18.
课堂 ,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知识 ,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所以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环节。那么 ,怎样评价一堂课呢?无非是检查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怎样教”、“效果怎样”。“教什么?”教学督导员课前要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 ,看教师是否按照教学大纲选用教材 ,安排教学内容 ,教案书写是否认真、工整、规范?教案必须符合四项基本原则 ,跟上科技发展 ,不能一部教案讲几年。备课内容不能超出教学大纲规定范围 ,高于、深于或低于、浅于大纲要求的水平 ,过于繁杂或过于简单都不行。凡事预…  相似文献   

19.
安素敏 《河北教育》2007,(10):43-43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组合图形”时,可让学生自制学具,在课堂上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20.
周蓉 《快乐阅读》2013,(11):121-121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老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所以,老师们都很重视备课,舍得在上面花力气。我们要落实新“课标”理念,使自己的教学出现新气象,就必须从备课做起,让备课拥有新思维、新方法。想要把课上得精彩,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我认为必须做到:了解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深入分析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去进行备课,做到教材、教法和学生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教师该怎么做呢?以下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