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戴忠 《娄底师专学报》2004,(5):115-117,144
《论语》中的介词共有10个,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於”和“以”。其中“於”、“以”、“于”三类介宾短语比较特殊,既可以位于谓语之前,又可以位于谓语之后。总的来看,《论语》中介宾短语出现在谓语之前少于谓语之后。  相似文献   

2.
章通过介宾短语的成分构成,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对甲骨中的介宾短语作了全面的描写,能对甲骨中的介宾短语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并把它与现代汉语中的介宾短语作了对比,期望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与联系,试图从介宾短语这个角度说明甲骨语言的语法虽已初具规模,但仍很简单,处在语言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诸类短语中,介宾短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短语类型,在学术界,由于对“介宾短语”主体——介词词性的理解不同,有关介词的组合能力以及语法功能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而这种争论直接影响到对介宾短语结构特征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研究介宾短语必须以认识介词的性质作为切入口,分析介词的组台能力、介宾短语的功能及结构特点。本文拟从这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5.
6.
7.
文章对现在所公认的"介宾结构"后置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其存在的两个大问题:一是所谓的"介词"的真实词性问题,二是"介宾结构"后置是否做"补语"的问题。同时,设定介词结构分析的四个标准,并在对存在问题归因的基础上,通过古今汉语差异对比以及汉英、汉韩对比,推演出汉语的意合特点,从而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吃了一碗”和“看了一天”这两个短语,从表面上看,它们的构成形式都是动词 了 数量词,但是否就可以认为这两个短语在结构上是同种类型的短语?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吃了一碗”是动宾短语,而“看了一天”是动补短语,为什么是这样?这就自然涉及到如何对动宾短语和动补短语进行辨析。关于这两种短语的辨析,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宾是中学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中学英语中的重点和难点,(N)MET试题对“介宾”也多有测试。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介宾”的用法,本文拟就对“介宾”考点予以归纳讲解,现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梁建成  邵素清 《考试》2003,(10):26-28
介宾是中学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中学英语中的重点和难点,(N)MET 试题对“介宾”也多有测试。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介宾”的用法,本文拟就对“介宾”考点予以归纳与讲解,现分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把含有“动词或动词短语+介宾短语”的句子视为状语后置,各种练习的答案亦基本作此种解释。之所以把它们看作状语后置,是因为我们在翻译为现代汉语时不自觉地把介宾短语提到了谓语动词的前面。但实际上,这些句子在翻译时一定要提前吗?提前了就是状语后置吗?对此,笔者进行了详细考察,现一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当)……的时候”与“……的时候”是不是相同的语法结构?它们用在句首时应称为状语还是句首修饰语?句首修饰语是不是一种单句成分?这些问题,在语法学界很少被人们所关注。对它们进行分析讨论,可以纠正目前语法学界中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动名词的复合结构。如果一个动名词或动名词短语前用一个物主代词或名词的所有格(在口语中可以用宾格代词)来表示动名词的逻辑主语,这种结构被称为动名词的复合结构,动名词的复合结构具有以下句法功能:主语、宾语、表语等。在句子开头,必须用名词所有格或物主代词。如:  相似文献   

14.
婴儿在早期成长的某一阶段.把东西拾起来握在手中是没有多大困难的,可是医生告诉我们,要让幼儿打开手心.放下手中的东西就困难得多了。当孩子能做到这后一点时,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已迈进了一大步。如果专家们所说的上述情况属实,那么我们中间有相当多的人在盛长过程中可说无所进展。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中有很多介词和介词短语都可表示“原因”,下面结合事例谈谈它们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语法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对英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统一的。学习语法并不只是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语法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资源。语言的形式(词汇-语法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与其表意功能紧密相关的。语法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语法的表意功能,而不是语法的表面形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数量短语做定语时的情况,发现有些数量短语做定语时可以带“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名词向量词的漂移不彻底造成的,而另一种是由于强调作用或语义的整体性造成的。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两种情况,认为它们有不同的认知基础,即前一种是为了“从无到有”确定认知域,而后一种是为了排除默认值,确立一个大的认知域。  相似文献   

18.
“概数 +‘名+们’”结构形式的发展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名词带上表复数的语缀“们”后,其前又加上表示复数的指示代词、数量词、形容词,组合成“概数+‘名+们’”短语的用法。文章使用白话小说和现代作品中的大量语言材料,对这种短语的发展变化,作了详细的考察,认为这种结构是在承古融洋中发展起来的,是同语的表现形式,并带有个人爱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由于"是人们偏爱的一个词,故"由于……使""由于……给""由于……为""由于……造成""由于……导致""由于……从而"等句式特别流行.或许正因为这样,每年的高考卷语病题几乎都会拿这类句式让考生辨析其有无语病.有人认为这类句子"无病",如2010年第3期《语文学习》刊发的李红芳老师的《是滥用介词"由于"吗?》,以及2010年第8期《中学语文教学》刊发的李冲老师的《辨清词性判准正误》(简称《辨清》),都认为其"无病".都认为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病句题D句及类似句子不是滥用介词"由于"的病句,都以辨清"由于"的词性为切入点、着力点,都以"由于"后面的语料性质为"由于"词性的判断标准.我也参与讨论,谈谈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20.
陈子卫 《现代语文》2014,(11):60-61
最近,笔者对高三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有相当多的同学感觉第9小题文言虚词"以"的用法难辨析。题目中要求理解"以"的用法的两个句子是"1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和"2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很多同学认为两句中的"以"都可解作"因为""由于",其用法应该是相同的,故而选择了该项。将两句中的"以"都解作"因为""由于"是讲得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