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两岸女作家廖辉英与张欣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不同社会政治化背景,塑造出个性不同的传统依附性女性,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第三”与“城市情人”,现代社会自主自强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外在的生存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体会,指出了女性的弱点和误区,她们的创作具有深厚的社会内涵和化意蕴,标志着城市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20世纪80年代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廖辉英的创作引起了文学接受的热烈响应。然而对廖辉英小说创作的纯文学或通俗文学的定位,文学界却一直存在争议。廖辉英的小说创作在主题与立意上的严肃性无可辩驳,然其在艺术创作手法的选用上,的确表现出一些不同于纯文学的通俗化特征。文章从材料选取、结尾方式和文字风格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性文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说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 ,对女性的处境、遭际、命运、前途的描绘揭示得深刻与否 ,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前进的足音 ,同时也是文学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新文学的许多优秀作家 ,沿着鲁迅开拓的新文学的时代精神 ,将中国女性的美与时代的美相结合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并以她们的美来陶冶人的情操 ,净化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中国女性文学开始在女性独立意识和价值观上进行探求。一代文化先驱的最初觉醒确立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基本主题,这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女性文学的必然起点。  相似文献   

5.
台湾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生和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台湾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具有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各自关注着不同的生活领域。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文学交流的扩大 ,台湾文学最终必将融入一个更大的中国文学的多元格局之中。  相似文献   

6.
女性话语是女性文学的本质属性,将最终决定女性文学的定义和发展。只是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把女性话语和女权运动纠缠起来,在政治的层面上来分析女性文学,而不是真正地回到文本中去,揭示出女性文学的本质。论文试图通过“时间”、“意象”和“成长”等几个大框架来具体阐述女性话语的这一属性。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与廖辉英作为两岸文坛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们虽以不同的姿态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却把目光共同聚焦在对婚姻的思考。透过张爱玲与廖辉英的创作,我们可以看到她们作品背后反映的两岸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两岸作家不同的人生经历。就创作的相同之处而言,两位女作家都认同世俗功利的婚恋观,认为乌托邦式的精神之爱无法存活在现实生活中;与此同时,小说对婚姻中爱情的看法和把握婚姻的态度方面也表现出创作的差异性。通过比较研究,让我们对张爱玲和廖辉英的爱情婚姻观有了更深层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本从妇女解放的历史要求出发,比本世纪学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归纳女性形象发展的三个阶段:苦难,以“鼻涕阿二”菊花为第一阶段形象的概括;子君、莎菲、露沙等为奋斗中女性形象的代表;林道静是女性形象的完成,是里程碑式的雕像。新时期是本注视的重视,将学中女性形象概括为四类,分类分析其特征、意义与社会定位,并提出作的价值评定。  相似文献   

9.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发轫及其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战后至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发轫期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论述了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时代机遇,论述了以“乡愁散文”和婚恋小说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在台湾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审视主要历史文献中的犹太女性形象,我们发现即使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古代犹太社会,女性也并非只是逆来顺受或在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毫无作为和影响.相反,从圣经时代开始,就出现了具有独立和叛逆精神的犹太女性.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美国犹太女作家们也在经历着同样的挣扎与叛逃.  相似文献   

11.
《方舟》和《盲点》分别是大陆作家张洁和台湾作家廖辉英的代表性作品,也被认为是最能标志两位作家“新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性研究,不仅可以发掘出两岸女性文学在悠久中华文化中的共性,还能探究出由于两岸长期分离而造成的思想内容和文学表达上的差异。通过对差异的比较和分析,才能实现更好的互相理解,进一步推动两岸女性文学彼此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论李清照女性文学主体意识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总体上是男权统治的社会,社会的意识形态始终以男权为中心,而女性的主体意识历来被扼杀、被漠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词人,在其作品中能够大胆而真实地反映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将自己的一生真实地展现,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相似文献   

13.
尽管有部分女性作家用"身体写作"涂抹文化泥潭,但也有更多的女性作家,通过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女性的情爱、婚烟置于个性化极强的内心视镜中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她们大量的优秀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具有的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化的特点,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形态各异、别具特色。黑人男作家笔下的女性虽然已经摆脱了奴隶制的束缚,但她们中的多数还是连最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无法得到保障,其性别意识更是处在一种蒙昧和遮蔽状态;而美国黑人女作家,多以女权主义的姿态出现,她们向男子沙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其笔下的黑人妇女由麻木状态到自我意识的觉醒,既可以让我们看出她们走向解放的曲折的心路历程,也多少可以让我们听出她们灵魂的颤动与诉说。  相似文献   

15.
在男性中心的社会里,作为本体性、自主性存在的女性一直是缺席的,或者说女性始终是作为在场的他者而存在的,同时女性的历史也是男性的创造史、书写史。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是由男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欲求构想出来的。由于男性在塑造女性时,所持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和情感态度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女性形象往往很难体现出任何稳定统一的属性,而总是趋于两极化的呈现形态:天使与妖妇。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古游仙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古游仙文学中,女性形象主要有四种类型:母亲型、情人型、女乐型和女仙型。母亲型的形象是西王母,她是传说中的太阴之神,兼管死亡与复活;情人型的形象是作为男性游仙者的追求或被追求者而出现的,其原型较为复杂,可能与迎神巫术、春祭仪式及房中术等有关;女乐型形象的出现可能源于娱神乐舞;女仙型形象指的是作为仙界象征符号而出现女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作为封建文学中的特殊群体,女性是研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中,笔者从贤妻良母形象、妒妇形象以及痴情形象三个方面对封建文学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了封建文学中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女性作家塑造的一个个让读者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传统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和深度,使维吾尔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多样化,使其内容更丰富、更灵活。文章从多个角度对这些女性形象做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战争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苏联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两个国家的小说家们都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分析创作出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是关注英雄形象和"逃兵"形象,本文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来研究苏美两国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历代中西方文学作品都曾将众多的女性形象作为特殊的审美观照对象,文章对女性形象表现物质属性的美学意义,所反映出的社会善恶观念和女性形象具有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双重含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纵观女性形象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对促进女权运动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研究中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对于认识中西方文化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