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志异》中的"痴男"形象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和蒲松龄个人经历,解析《聊斋志异》中的“痴男”形象。“痴男”分为“情痴”、“性痴”两种,这类形象的刻画是蒲松龄走向“魔幻现实主义”的结果.他借“痴男”表现在高压统治下的黑暗封建社会里人们精神的迷惘,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存天理去人欲”的宋儒理论的否定和追求解放情欲、个性自由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
<痴人之爱>是谷崎润一郎由初期的"恶魔主义"转向"唯美浪漫主义"文学过程中产生的一部代表作品,继承了他一贯的女性崇拜的主题.本文从"痴"入手,来揭示本部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的一些文学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红楼梦》首回中绝句所云,"作者痴"是小说开篇的自白。分析"满纸荒唐言"四句的诗语特点,结合小说写作中对人事的类分意识和哲理思考,从情感、道德、哲理三方面简要剖析这个具有深厚意蕴和探源空间的"痴"字,领悟"痴"所表征的作者精神和"红楼"思想,乃是哲学之"真"、道德之"善"和艺术之"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著名的文言小说。小说讲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这些人物生动传神,妙不可言。作者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中,很善于绘“痴”:痴人、痴鬼、痴妖等等,各种各样活跃于纸上,传神于读者,令人过目难忘。虽说是一个“痴”,作者却用了不同的笔墨,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著名的文言小说。小说讲述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故事,描写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这些人物生动传神,妙不可言。作者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中,很善于绘痴:痴人、痴鬼、痴妖等等,各种各样活跃于纸上,传神于读者,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6.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阮籍等人的任诞与福柯笔下的疯癫有共性,就其形式而言,都表现为一系列怪异偏激的举止,"谵妄的话语"、"古怪的言谈";究其实,都是追求本真自由状态的表象.而正是因为和时代的权力所使用的意识工具的矛盾,这些本来最能表现出人类真性情的行为被荒诞地断定为异质.而权威统治下的主流话语语境氛围,是造成这种武断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所谈的"情"决非世俗之"常情",而是达到一种"痴"的境界,即高纯度的"至情"。这种"至情"被曹雪芹称作"情痴"。标举"情痴"至美,代表了汤显祖、张岱以降明清美学的新思潮。"以痴情抗理""以痴癖矫俗",曹雪芹藉此对"痴"作了美学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痴婆子传》是中国古典小说中非常难见的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者并从女性的心理角度叙述故事的小说,其展现的中国原生女性主义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从传统道德双重标准的虚伪性、女性觉醒等方面对其所展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9.
梁颖 《海外英语》2011,(2):172-173
《红楼梦》中"痴"字有三层意蕴:做事违背常理、佛教意义上的迷恋俗事、一般意义上的憨和呆。以此三类要义为纲,综述并分析霍克斯的英译本如何分别再现原文的"痴"字。霍克斯善于挖掘作品的深层意义,灵活地跨越中英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使译文的艺术世界与原文的艺术世界达到契和,但出于照顾可读性、译者自身的文化和视角,有些灵活的变通之处忽略了"痴"的民族精神,置换了原文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自从霍译和杨译《红楼梦》诞生以来,对它们的探讨一直兴盛不衰,但大多是从整体看待英译本。文章选取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即《红楼梦》主题词"痴"在英译本中的再现,管窥霍克斯和杨宪益的艺术世界。《红楼梦》中"痴"字有三层意蕴:违背常理,佛教意义上的迷恋俗事,一般意义上的憨和呆。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痴"在杨宪益、霍克斯两家译文中用词不同,杨译遵循充分性的翻译规范,即亦步亦趋充分完整传达中国人对"痴"的态度和理解;而霍译则遵循可接受性的翻译规范,即不遗余力地方便西方读者理解与欣赏.影响这两种翻译规范的因素是文化社会环境和译者的动机目的.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塑造了多种类型的飞鸟形象.它们或为原生状态.或幻化为人;或痴于情爱,或仗义行侠.或戏弄权贵.做出一些奇异行为。作者在它们身上赋予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它们的行为表现出人类推崇的美德,  相似文献   

13.
曾召玉 《文教资料》2008,(18):17-18
<聊斋志异>达到了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成就的最高峰,其中凸显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神鬼狐妖是其中最为靓丽的风景.但它有着很大的丰富性,在其他类型的人物画廊中也有值得一提之处,其中的僧人群体人物就是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谈《聊斋志异》中的趣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风趣是<聊斋志异>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蒲松龄运用大量趣语是使<聊斋志异>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分析<聊斋志异>中趣语的类别、艺术效果及其使语言生趣的方式方法,以利于把握趣语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以<聊斋志异>作为个案研究, 重构小说中小人的世界.着重在钩勒神话故事中小人的外貌、性格和神通,强调小人形体的矮小,以及与原形的关系;也从其外貌揭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小人发展到后来越来越人化的事实.所涉及的精灵,计有人体器官守护神、狐仙、五通、老鼠、狐狸、猴子、青蛙、鴞鸟、螃蟹、乌龟、蝎、蛇、牡丹、小鬼、牛等主要的精灵.  相似文献   

17.
小说《聊斋志异》当中的公案篇目,代表了清代文言笔记体公案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其中,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与愤怒抨击,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思想。此外,较以前的各类公案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公案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及小说体制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中所出现的有关商人的作品之多,可以说是前代的文言小说所罕见的。因此我们在欣赏花妖狐媚和科举士子形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这些商人形象。蒲松龄以其中肯平实的创作态度为我们描绘了各色商人,向我们展示了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以虚幻为特征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虽写狐鬼精魅,但却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他在揭露当时黑暗现实的弊端时,敏锐地抓住社会的细胞——家庭,加以深入地剖析。蒲松龄在《聊斋》中描绘了百家图景.既写出了一些家庭的和睦欢乐,也描述了更多家庭的悲惨不幸,揭示了家庭成员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本文所探讨的是后者.着重分析夫妇、嫡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方面发生的矛盾冲突.藉此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及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以《萤窗异草》为例,探讨对"情"和"痴"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人生和本真状态的追求。《萤窗异草》在"情"这方面既肯定和赞美情爱领域内的情,主张"凡人有情";又将情扩大到人的欲求领域,认为"情"是欲望的根源,只有突破情关,才能获得自由状态,主张"圣人无情"。在"痴"的方面有三个层面,一般意义上的傻、智障;出自肺腑的天真和善良;绝无所欲,绝无所求,是纯天然没有经过世俗污染的一块心灵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