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设计理念: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学起来枯燥无味,儿童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我教学时遵循儿童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关注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登鹳雀楼》(小语五册)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它描述了一天傍晚时分诗人信步登上鹳雀楼时所看到的景色和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反映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蕴意深刻。教学时,结合本班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适时使用电教媒体,创境激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认识“海”、鸥”等1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二、初读课文,学会发现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小节。2.说说发现了什么?(“识字6”和前面的识字课有什么不一样)三、读文讨论,学会创造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小朋友,你们想怎么读课文,老师就跟着你们怎么读。读的形式可以是两分钟自由朗读;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师生对读,一方读数量词,一方读相应的表示事物…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相似文献   

6.
<正>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倍受喜爱与传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的古诗教学要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发现语文课堂应该是传承吟诵文化的主阵地。在小学低段的古诗吟诵教学中,孩子们诵得抑扬顿挫,吟得津津有味,少了生讲硬灌,多了自我探知。笔者以统编版教材  相似文献   

7.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báirìyīshānjìn黄河入海流。huánɡhérùhǎiliú欲穷千里目,yùqiónɡqiānlǐmù更上一层楼。ɡènɡshànɡyìcénɡlóu犤注释犦鹳(ɡuàn)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楼有三层,因有很多鹳雀在楼上栖(qī)息而得名,后被黄河水冲毁。依:挨着、靠着。尽:消失、沉没。欲:想要。穷:穷尽。更:再。犤诗的大意犦太阳挨着群山慢慢地消失了。黄河向着大海流去。要想看得更远一些,那就要登上更高的楼。这是一首历代传诵的名诗。它描写了登高望远的情景,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同时很…  相似文献   

8.
郑春霞 《家庭教育》2013,(11):40-40
登鹤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9.
《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字少句短,可以说字字千钧,句句九鼎,体现了诗人非凡的驾驶语言文字的能力,其语言特点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选词眼界开阔。登楼所见景物众多,诗人独独选中“日”和“河”作为主体景物,这是因为“日落西山”的壮观深深地吸引了诗人“大河奔流”的气势激荡着诗人的胸襟。登楼所感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怀古,可以抚今;可以忆旧,可以追新。而诗人所感很特别,观落日还不够尽兴,视奔流还未纵情,还要为穷  相似文献   

10.
原诗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③。欲穷千里目④,更上一层楼⑤。注释: ①鹳雀楼: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城西南角城上。楼有三层,面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为登临胜地。鹳(gu(?)n灌),鹤一类的水鸟。雀,一作“鹊”。  相似文献   

11.
12.
指导学生学习《登鹳雀楼》一诗,笔者有如下三方面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教一首古诗前,老师最好向学生简介作者和诗文写作的时代背景。如《登鹳雀楼》诗境开阔,气势磅礴,蕴含着诗人“登高望远”的胸襟和抱负。它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在  相似文献   

13.
14.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是古今传诵的名作。前二句写诗人所见,描绘了登临鹳雀楼所看到的壮阔雄浑景色,豪放雄劲,气势磅礴,形成了一幅粗犷明快、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后两句写诗人所想,阐发了朴素易懂而意义深刻的哲理,渗透着诗人昂扬向上的奋进精神,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盛唐时期与时俱进的积极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5.
16.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引入:本册学的《养花》、《风》两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今天我们再学老舍的一篇文章——《林海》(板书课题)。2,提问:①我国的什么地方是林海?②人们看了林海有什么感觉?(亲切舒服)3.初知课文内容:看到大兴安岭的林海,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二、紧扣内容明思路1.课文中几次谈到“亲切舒服”?(学生找出带这个词的三个句子,着上符号,再齐读。)  相似文献   

17.
小学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前存在着教学不到位或教学过度的现象,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就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的教学,从因生定学、因材施教和移境入景、迁移达理两个方面入手展开古诗教学,从"利用媒体课件,入境悟情""突出主体地位,寓教于乐""运用多种手段,体情明理"三个方面提升古诗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 ,作者写的是登鹳雀楼凭栏远眺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议论。全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教学这首古诗。可采用“读、查、连、画、悟、疑、背”八步教学法 ,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用心去感受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1 读。在揭题后老师范读课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并逐步做到流利地读。2 查。让学生把诗读熟了 ,再要求查字典 ,解释字义 ,从字面上初步弄懂诗的意思。如“依”、“尽”、“欲”、“穷”等。从字典中查得的字义 ,要放到诗句…  相似文献   

19.
快快乐乐学轻轻松松记————《汉语拼音11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川剑阁县普安小学王晗光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要把拼音教好,让学生读准、写准、拼准是件很重要的事,也是很难的事。为了在规定的课时内完...  相似文献   

20.
王之焕的《登鹤雀楼》是一首烩炙人口的佳作,千百年来,历久弥新,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究其原因,是这首小诗蕴含着强烈的美学魅力,它不但描绘了一幅大自然雄浑的图景,创造了美的意境,而且还包含了丰厚、耐人寻味的美的内涵和神采。请看上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就超凡脱俗,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夕阳西下,晚霞满天,远山巍巍,小河奔流的广袤无垠的世界,顿时令人胸襟开阔,情绪高昂。这样一个情景的展现,是由于诗人善于抓住具有特点的景物:太阳、高山、黄河、大海。它们是大自然壮丽、崇高的化身,是人们崇拜的宏伟形象,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