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5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46周年。在这两级革命战争年代,在山西及周边地区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地方报纸——《新华日报》(太行版含华北版)、《晋绥日报》(含《抗战日报》)、《新华日报》(太岳版,含《太岳日报》)、《晋察冀日报》(含《抗敌报》)和新华社在山西分支机构的新闻工作者,同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军民并肩战斗,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那充满血与火的战斗中,经常在丛山峻岭、平原田野和前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山西为主,在晋绥、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三个战略区,有120多位新闻工作者壮烈牺牲。由侯伍杰担任顾问、马明和陈墨章同志主编的《热血铸丰碑———缅怀血洒三晋大地的新闻英烈》一书,作为给新中国诞生50周年的献礼,已经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部图文并茂、30万字的新书,分《丰碑耸立太行山》、《热血洒在晋察冀》、《晋绥大地埋忠骨》、《烈士英名传太岳》和《英烈鲜血染并州》五部分,采用大量感人肺腑的翔实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新中国诞生和当好党与人民的耳目喉舌,血洒…  相似文献   

3.
热血铸丰碑     
在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时刻,作为新闻战线上的一个老兵,一个硝烟弥漫战场上的幸存者,我不禁又想起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战场上为国捐躯的120位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正>陈潭秋烈士是党的一大代表,也是党的三大、四大、五大代表。我是陈潭秋烈士的长子,但我5岁时就离开了父母,由外婆家抚养,直到1949年底(21岁)生活在"蒋管区",对父母仅仅留下一些稚嫩的、模糊的亲情记忆,没有受到父母的"革命熏陶"。对于父母的了解只来源于和父母共同战斗过的革命前辈的叙说和他们写的回忆文章以及有限的、残存的部分档案资料(陈潭秋写下的少部分文章和工作报告等),可以说全是"听来的"和"书本上看来的"(其中有些是陈潭秋  相似文献   

5.
阎墨缘,名维翰,1901年生于大兴县凤河营的一个地主家庭.中学毕业后回乡教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组织自卫团进行抗日活动,1939年被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先后任命为游击十一团团长,游击第三路总指挥.1939年5月28日与日寇激战中牺牲,时年38岁.  相似文献   

6.
万家团圆的日子:您带着秋天的芬芳、悄然逝去,明月为之隐退、天地为之垂泪,悼念的人泣不成声、万分伤悲,多想留住您那匆匆离去的步履。您生在高密,腾飞于莱阳,九三学社洒汗水,林业战线谱新篇,四年多担任副省长,足迹遍布在:国土资源、民族宗教、地震、史志、人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体育、档案。档案人忘不了:您在名人档案开展时的叮嘱,您为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揭牌,您为抗战胜利60年展览剪彩,您捐赠的一件件外事公务礼物……您用完美的一生:塑造了巾帼豪杰、人民公仆,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您是在齐鲁大地成长的任长霞,您是新时期…  相似文献   

7.
《热血铸丰碑——缅怀血洒三晋大地的新闻英烈》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许多老中青新闻工作者读后,心情激动,认为这是一部充满浩然正气的书,是一部激励后人的书。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在华北,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在这北起大青山,南到太岳、中条山,东到冀东,西到吕梁山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相似文献   

8.
9.
今年是新中国诞生50周年。为了缅怀为共和国诞生,在三晋大地抛头颅洒热血的120多位新闻英烈的光辉业绩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特约20多位曾经同新闻烈士朝夕相处和熟悉烈士生平的老同志。撰写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悼念文章,征集了许多烈士的战地遗作、遗照和一座座烈士纪念碑的照片。老同志们在来信、来稿中,对新闻英烈表达的仰慕、崇敬与怀念之情,使我们深受感动。面对先烈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光辉业绩,仔细端详一座座新闻烈士纪念碑和一位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者的遗像,沉浸在一桩桩、一件件悲壮的往事之中时,不禁心潮汹涌澎湃,激动不已! 三晋大地处处埋忠骨。在这里,三晋大地主要指山西,也包括山西周边的革命根据地,即晋绥、晋  相似文献   

10.
您是一名军人,来自天府之国的一个普通农人家庭,您所从事的职业,常常会被人们忘却,它是那么平凡,平凡到少有人提起。您,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却丝毫不气馁,您要证明,证明一个军人的价值,证明一个从事档案工作军人肩担着的沉甸甸使命的意义。跋山涉水、风雨无阻,从成千上万的故纸堆里,您让一个民族曾经的辉煌赫然而立,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字典》是川、鄂两省组织实施的重点出版工程,有着宝贵的编辑出版经验。20年前,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本文作者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并克服重重困难,使这部精品得以出版,从此改变了“大国家小字典”的状况。文中谈到的经验,对当前实现阶段性转移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在遥远的南斯拉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一个年近半百的弱女子,出生入死,夜以继日,拼命工作,用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无情地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滥杀无辜的滔天罪行。她为和平呐喊,为正义写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穷凶极恶的霸权主义者能杀害我们的同事邵云环,却不能封杀新华社的正义之声。一个邵云环倒下去,千百个邵云环站起来!这些天来,邵云环和许杏虎、朱颖三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英雄事迹,鼓舞着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为振兴中华、强我国力而努力奋斗。三位烈士不畏艰险,热血洒疆场,健笔斥强权的革命精神,更强烈地激励着…  相似文献   

14.
陕西秦岭南麓的商洛,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大革命时期清涧、渭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唐澍同志就长眠在这这片他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唐澍(1903-1928),字东园;河北省徐水县人;少年时随父读过私塾,后入本地高级小学读书。他学习刻苦,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5.
邵云环同志简历邵云环,女,1951年6月19日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1971年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塞尔维亚文,1975年分配到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工作。1990年至1993年任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今年3月,主动请缨,赴贝尔格莱德采访,发回许多深受欢迎的稿件。1999年5月8日在北约对中国驻南使馆的轰炸中牺牲。“我们不相信她去了。真的,她仿佛刚刚同我们道别,她平静地说:“请大家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谁知,她这一去——”在新华社参考消息统缉部,人们轻声对我说。我也不相信,邵云环,我们的同行,你真的就这样离去…  相似文献   

16.
正逢新世纪元旦前夕,我收到了马明同志寄来他与陈墨章同志主编的《热血铸丰碑》一书。全书翔实记载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百多位新闻工作者在山西和周边地区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感人事迹,读后,内心无比沉痛和感动!为了缅怀先烈,特写七律四首,以表示对同行英烈们的赞颂与怀念!  相似文献   

17.
1986年5月28日上午,座落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村西悬崖峭壁下的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前,摆满了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太行新闻史学会和当地政府等单位敬献的花篮、花圈。巍然耸立的纪念碑,面向当年华北新华日报社的驻地和烈士们牺牲的地方——山庄、岭南和十字岭。清漳河从山间缓缓流过,那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这天是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的日子,人们簇拥在烈士纪念碑的周围,向长眠在这里、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烈士们默默致哀。碑的正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的题词:“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碑的左侧面镌刻着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的题词:“一九四二年五月,华北新华日  相似文献   

18.
19.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是现代中国卓越的新闻家、著名编辑、爱国老报人.从1927年在北京<国闻通信>社当练习记者开始,历任天津<大公报>、上海<文汇报>、<大公报>香港版和桂林版、重庆<大公晚报>、上海<大公报>和<文汇报>香港版的总编辑和总主笔等职,从事新闻事业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20.
相识李振老弟还是在7年前,那时他在大庆市大同区担任常务副区长,在大同档案事业发展上得到他诸多的关怀和帮助,使我感到欣慰.得知李振突病而去,我的心情多少天多少个夜晚没能平静,不敢去想,不相信是真的,但是有了诸多的不情愿,李振还是离我们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