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生指导行为的评价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指导行为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指导行为具有学业支持和心理支持功能,其评价指标分为客观绩效指标与主观绩效指标,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存在工具型、情感型、理性型和教练型四种不同的指导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782份有效问卷,调查了研究生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知识共享及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学科类型存在着不同的导师指导风格和知识共享及创新特征,理工科研究生较多感受到控制型导师指导,而文科研究生较多感受到支持型导师指导;不同的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专业认同、知识共享及创新的影响方式不同,支持型导师指导风格更能有效预测研究生知识共享及创新,而控制型导师指导风格则是更多地通过影响研究生的专业认同进而影响知识共享及创新。认为高校应该从导师指导、研究生专业认同及知识共享等三个方面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证研究探索导师支持型和控制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并分析研究生个人主动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支持型和控制型导师指导风格均有利于研究生创造力的发展,且研究生的个人主动性调节了控制型指导风格与研究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独立研究能力作为博士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培养。基于情境领导理论,从任务难度设置、导生关系状态和博士生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了导师指导行为与博士生独立研究能力养成的交互分析框架,并由此形成了指示型、劝导型、参与型和赋权型等四种博士生指导方式的理想类型。博士生独立研究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导生关系的动态调试过程。博士生的独立研究能力是在导师选择适切的指导方式、师生个体不断转换角色与互动方式的过程中得以形塑的。为此,一方面导师需要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学会识别学生的成长变化,并及时调整指导行为、任务难度和人际关系模式;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提升自我认知和定位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挑战自我的主体意识,摆脱依赖心理,自觉保持与导师之间的张力空间。  相似文献   

5.
高校青年教师成为导师的过程中会遭遇角色适应的挑战,但在学术研究和实际管理中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研究基于三元交互决定理论构建导师角色适应分析框架,通过对22名“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教师的深入访谈发现,导师角色适应存在先验主导型、任务取向型、主体关怀型三种类型,青年教师在适应导师角色时会受到个体认知、信念、指导行为、院校制度、社会规范和学生特征等因素的交互影响。针对初任导师角色适应的特点,高校应注重导师角色准备期的前置教育和实践锻炼,重视导师角色探索期的个性化指导与支持,加强导师角色发展期的政策激励与制度保障,以此来有效提升青年初任导师的角色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博士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博士生教育中,导师指导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导师指导与博士生自主性在其专业素养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全国24所高校的《高校博士生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48%的博士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指导关系为"权威指导型",52%的博士生认为属于"伙伴合作型";(2)不同指导关系下,导师的指导行为存在显著差异;(3)导师的支持指导、博士生的自主性对博士生专业素养具有促进作用,而控制指导具有抑制作用。交互作用显示,在支持指导下,博士生的自主性更能够促进其专业素养的发展;(4)在权威指导关系下,博士生学术热情消退的比例更高,这与导师指导不利有关;(5)伙伴合作型的博士生对导师关注品行引导、关注健康方面具有较高的期待,而权威指导型的博士生对层级关系平等和不要沦为廉价劳动力具有更强烈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学习获得感是学生对学习获得的主观感知评价,学习获得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的完成程度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研究生群体而言,学习获得与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投入以及学校、导师提供的教育资源密切相关,即受到主观努力、导师指导和资源支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216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研究生的学习获得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研究生的学习获得存在一定差异;导师指导、资源支持不充足是导致研究生学习获得水平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研究生主观努力程度对其学习获得水平的影响最大,主观努力水平越高,越能够更好地得到导师指导和利用学术资源,从而促进学习获得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一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34名学术型硕士毕业生的就学体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查导师支持影响学术型硕士生科研获得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导师支持可以显著促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科研效价和科研投入在导师支持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导师支持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促进作用有近一半是通过提升学生对科研效价和科研情感投入实现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教育者对导师支持影响学生科研获得感这一过程“黑箱”的理解。为进一步提升科研育人成效,应努力提升导师指导水平,促进学生对科研的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科研效价。  相似文献   

9.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良好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提高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研究其间的和谐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影响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导师的指导风格与素质、研究生培养目标等。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有权威型、松散型、功利型、和谐型等几种类型,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仍然是师生关系,其本质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和谐"导学"是这种关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从学生的自由度来说,一般可把研究生导师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导型(“圈养型”)导师,这种类型的导师将为你规划学术路径,遵从他们的指导,你将无需过多思考和设计课题。优点是方向明确,成果可期,至少保障了你毕业不至于出岔子。然而,你每天都需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似乎不那么自由。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7年“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博士生对导师的评价发现:博士生对导师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导师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优良,能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和自主发展支持,博士生对导师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指导和管控过多;博士生对导师的整体满意度评分较实际情况偏高,尤其与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实际满意度偏离较大。为博士生自主发展搭建广泛的支持网络,使他们得到更有效的指导,既要加强导师转换、集体指导等相关制度建设,更要进一步明确导师、院系和学校在博士生培养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交换理论与个体情景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利用调研数据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导师家长式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导师–研究生交换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及个人主动性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导师仁慈型和德行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威权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导师–研究生交换关系在导师家长式指导风格与研究生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个人主动性能够调节导师威权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创新行为的直接效应及导师–研究生交换关系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责规定是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提升导师指导能力、促进导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英国优秀导师指导实践框架》和《英国2021年研究生导师调查报告》分析发现:英国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责规定包括切实参与研究生招生与选拔工作、构建和谐的学术关系、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为研究生提供非学术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加强自我反思与指导能力提升等五个方面,体现出兼备权威性和道德性、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术指导、强调权责统一等特征。但研究生导师在具体指导过程中面临着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角色和职责日趋复杂、招生工作中的话语权得不到保障、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指导有效性不足和师生身心健康问题等困境,且提出减轻工作负担并重视导师心理健康、基于学科特色制定指导职责、接受系统的导师专业化发展训练和形成和谐的指导文化等诉求。英国研究生导师指导应然职责与实然困境之间的张力对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职责规定与落实的启示在于:明确导师指导的职责边界与保障导师指导基本权利相结合;国家全过程统一管理与高校基于学科特色精准规范相结合;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建设相结合;组织支持与导师个人反思性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对32位江苏省首届“十佳导师”候选人事迹材料的文本分析显示,“好导师”主要分为三种角色类型,分别是作为“启迪者”的学术育人型,作为“服务者”的实践育人型以及作为“关爱者”的情感育人型。“好导师”的角色类型与其师德特征之间具有相互“形塑”的关系,上述三种角色类型分别对应着以“勇于创新”“责任担当”“关爱学生”为各自核心师德品质的三种师德特征。研究的建议为:在加强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时要注意其角色类型与师德特征的契合,并在实践中实现师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运用Nvivo.11软件对“导师论导”的相关文献①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导师指导行为主要表现在硬软件支持、营造氛围、学术规范教导、技能传授与思想点拨、模范榜样、任务布置和监督控制七大方面。上述导师指导行为分别与领导风格理论中的“定规行为”与“关怀行为”相契合。借鉴管理方格理论构建方式,以“定规行为”和“关怀行为”为基本维度,建构出研究生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贫乏型、指令型、牧师型与协作型。未来高校可积极开展基于导师指导风格概念模型的导师评价与培训工作,促进导师专业发展;在研究生招生录取时,考虑导师指导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度;在研究生培养中导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从法治视角规制研究生导师行为,是建设良性有序导生关系的重要思路。基于流程和内容,导师行为可以分为学业指导行为、学业管理行为、学业支持行为、其他职务行为、非教育行为等;基于合目的性、合理性与合法性,导师行为可分为正面行为、负面行为等。相同类型的导师行为具有类似的法律关系和法律性质。导师行为的法治规制可以从明确导师行为原则理念、完善导师行为规则体系、健全导师行为制衡机制这三个路径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高等教育一种独特机构类型的文理学院,旨在培养精英人才,堪称一流本科教育的典范。导师制在美国文理学院高质量本科教育以及博雅教育理念的落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理学院本科生导师可划分为新生导师和专业导师两种类型;在指导方式上注重咨询式指导、引导式课程指导和协助式研究指导相结合。文理学院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取决于相关要素的支持,其中博雅教育理念是内核,住宿制是基础,小规模和低生师比是保障,对本科生教育的重视是支撑。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少数精英院校可考虑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并建立配套措施支持其制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在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比较视野下,从博士生体验和评价视角探析当前我国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指导现状及相对水平,可为优化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提供支持。经选取Nature调查中代表性发达国家对比发现,我国博士生对导师总体满意,但对导师指导分项满意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到导师指导行为上,我国博士生对出版发表、合作机会、资金支持的满意度略高于或接近于发达国家,但在导师学术指导频次,给予心理支持和职业发展指导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对导师给予其学术指导,提供参加学术会议、会议报告机会等培养支持满意度处于对比8国的较低水平。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建议导师遴选应加强对导师指导能力和指导质量的考察,高校对导师的岗位要求和岗位评价等应细化导师指导行为,多渠道为博士生开展同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邹蔚菲 《海外英语》2022,(16):119-121
研究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探讨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困境,把管理培训中的教练理论引入教学中,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练型教学模式,即现实的学生—教练型教师—目标的学生。该教学模式的指导原则是教练型教师要做好四个角色:激励者、指导者、陪伴者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20.
博士生学术成长及导师支持间的关系已成为博士生教育培养不可忽视的关键议题。基于文献梳理,设计了博士生学术成长与导师支持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探究博士生学术成长与导师支持的现状特征及路径关系。研究发现:在现状特征层面,博士生学术表现及导师情感支持较差,博士生学术成长及导师支持在性别、年龄及年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在路径关系层面,导师的情感支持可直接正向影响学术支持、学术态度及学术表现,学术支持可直接正向影响学术态度、间接正向影响学术表现,学术支持、学术态度为情感支持、学术表现间的中介变量。为改善导师支持以及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提出相关建议:基于博士生学术成长的群体差异,应分类优化导师支持策略;要营造心理关爱与精神激励共存的培育环境,优化导师情感支持机制;应着重学术规划、个性化指导与资源协助,完善导师学术支持体系;要关注学术毅力、自信及兴趣培育,助力博士生学术态度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