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杰克 《职业圈》2012,(13):62-63
在中国这个特定的文化和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对古老的东西一直有一种特殊的偏爱,而对特殊年代生活的记忆常常让那些曾经为消费者带来某些甜蜜感的消费品成为某种特殊的符号,这让许多国产老品牌似乎看到了重返市场的曙光。老品牌重出江湖的消息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是对那份已经远去的童年和少年甜蜜记忆的回味。在消费者视野中消失多年的老品牌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是否还能复当年之勇,老品牌重振雄风之路上的关键点又在哪,也成为营销界和企业家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崔思遥 《职业圈》2013,(15):13-13
一、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状 品牌文化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在品牌中的凝聚,是社会物质在品牌中的沉积,是消费者心理和价值取向的高度融合。品牌文化作为品牌差异化的一种策略。能凸现品牌个性。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增进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和美好联想。我们需要集合品牌资源、人才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诸多资源优势,依据品牌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概念,注入与品牌相适应的文化背景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并进行合理的整合、延伸和扩展,使之成为与品牌密不可分的整体。品牌文化由消费需求决定,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品牌文化是有价值的,中小企业只有将文化融入企业治理中,在企业治理中不断追随文化所带来的效益,才能立足于大企业之林。目前中小企业的品牌文化治理现状不容乐观。部分企业没有熟悉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的、没有专门的品牌文化治理部门、没有品牌文化战略、没有品牌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3.
于洋 《职业圈》2010,(36):117-118
如今我们正处在“消费者的时代”,市场中流通的产品数量急剧增多,产品供应日趋过剩,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品牌间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企业营销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掏出消费者口袋里的钱。为了让消费者更乐意、更主动、更多的掏出腰包,就需要企业最大化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塑造信任和依赖,让产品和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让消费者主动地、连续地只选择“我”而不选择“他”。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需要"创牌",老企业需要"保牌",对企业来说,品牌是承载于优质产品或劳务中、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体现了企业独特性和价值观念的无形资产,而对公众和消费者来说,是对某企业、某产品心理上的感受和肯定性评价.创品牌和保品牌之于消费者对于该品牌所抱有的忠诚度来体现,这也是现实中的消费者对品牌一贯抱有积极正面的经验,和与该品牌有效互动,不至于随心所欲其它品牌,从而形成习惯购买的长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张海良 《职业圈》2010,(10):78-79
所谓白酒行业中的“品牌童养媳”,就是企业将品牌规划与品牌建设的主动权交给品牌运作机构或者大的经销商而很少问津。虽然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不乏有专业良好的品牌运作机构,大的经销商也为市场销售极尽其能,但是让品牌成为“童养媳”,企业终究难以控制或设计品牌的命运。只能在品牌的命运沉浮中枉自感叹或自责;或盲目的寻求拯救品牌命运的方式而不得其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步伐加·陕,没有品牌的企业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品牌的发展就是企业利润增长的根本,并且是市场创新的力量源泉。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是从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的认可,企业通过各种营销方式,使自己的品牌深入地在客户心目中发芽,实现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相似文献   

7.
企业     
外媒赞海尔是新西兰增速最快品牌 以海尔为代表的“中国创造”已经成为全球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近日,新西兰知名媒体Voxy在其网站刊文对海尔本土化创新的发展模式进行了重点报道。文章认为,海尔针对当地消费需求推出的产品与营销创新活动受到消费者极大的欢迎,这也使海尔在当地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新西兰增速最快的家电品牌。  相似文献   

8.
韩茹 《职业圈》2008,(4):56-57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认为:一种品牌在市场上最初的定位是适宜的,但当“消费者爱好偏移”或“竞争品牌逼近”时,它可能不得不面对重新定位的问题。因此,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是企业对原有品牌战略的一次扬弃。品牌重新定位的时机选择和具体实施策略,不只关系到品牌的发展,甚至关乎到企业的生存。“现代”汽车改换品牌之路走得同样艰辛——  相似文献   

9.
王旗  ;吴冰  ;刘蓉蓉 《职业圈》2014,(21):61-63
本文基于我国汽车行业为主要研究背景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品牌来源国形象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影响机理。本文将品牌来源国形象的四个维度(国家发展水平形象、政治形象、科技形象、行业地位形象)作为自变量,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作为因变量的影响,以及验证品牌信任在品牌来源国形象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及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在品牌来源国形象对品牌信任的影响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曾光明 《职业圈》2004,(6):30-31
一、品牌派生不彻底 案例介绍:稀世宝(含硒,可增加视力)矿泉水随着小燕子"常喝稀世宝,视力会更好"的广告而迅速走红,率先在中国水市场中树起了"特殊功能水"的大旗(注:在稀世宝之前,中国的各种水饮料只是"解渴",并没有人想到要生产"特殊功能的水").因此,在消费者心中,稀世宝公司是一个以"硒(明目)水"为主导,兼产其他特殊水(如含碘益智水、含钙助长水)的企业.这就要求它在主导品牌"稀世宝"的基础上,派生出一系列近似品牌,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名牌资源.可惜的是,它没有.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投入到国际竞争中。品牌跨文化传播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制造企业的探索极具价值。尤其是近年来,推动"中国制造"之繁荣向"中国品牌"之富强转变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品牌跨文化传播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转型、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商品的联想集团于1984年成立之初,就强烈渴望融入世  相似文献   

12.
代言有两面     
个性是品牌的灵魂,它体现了品牌的价值内涵,也就决定了品牌拥有的不同消费群。广告代言人也称为品牌形象代言,通常解释为以形象代言的方式传达品牌独特、鲜明的个性主张,使产品得以与目标消费群建立某种联系,顺利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和视野,达到与之心灵的深层沟通,并在其心中树立某种印象和地位,使品牌变成一个有意义的带有附加价值的符码。此外,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载体传播诉诸目标受众,从而在品牌如云的市场中树立和打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它或者通过品牌创立人独具人格魅力的形象代言,给目标受众以鲜明的品牌个性和信心;  相似文献   

13.
我一生是在中药行业中度过的,并且有幸进入杭州最大的胡庆余堂雪记药号。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往事如烟,人事苍茫。先辈胡雪岩所创建的胡庆余堂和它曾经发生过的一切,总是那么地吸引我,感染我,成了我一生中的永恒记忆。在这爿药店里,我干过炒药、配方、切胶、制丸等许多劳作,待到年事已高,我便赋闲在家,但我对这爿店的开山师祖、江南药王的创业精神和经商之道,一直怀着敬仰和钦佩之心!我对胡雪岩史料的研究,开始于参与胡庆余堂厂史编纂之时。这位晚清商人至今还保存在胡庆余堂的一些实物,让我这个老药工出身、非职业史学者对其一一辨踪解读,这…  相似文献   

14.
乔春洋 《职业圈》2010,(28):28-28
质量是生命,是品牌长盛不衰的重要支柱。质量的真正意义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界定的。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认为:“产品或服务若能帮助人并享有良好和持久的市场,它就是有质量的。”也就是说,只有使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才能成为有质量的商品。  相似文献   

15.
心之结     
经历过的,便成为记忆记忆中长驻的,便成为往事往事里深情的,便成为回想回想便是一夜一夜地叩击梦乡的精灵体验过的,便有了印象印象中鲜明的,便成为凝思凝思中动容的,便成为心之结心之千千结啊,总是和着风铃翩翩起舞心之结@萧易$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  相似文献   

16.
企业要创名牌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有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而且有利于企业进行广告宣传,扩大事业领域.可以说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品牌战略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种品牌能否成为名牌,其关键因素是是否最充分地赋予了品牌文化因素。在不违背消费者“禁忌”的前提下,谁的文化装载量愈丰厚、愈恒久,愈与人的思想、情感相关联,就愈有令人挥之不去的魅力,其品牌愈有可能成为名牌。所以,品牌设计策略实质上是一种品牌文化策略。具体来讲,品牌设计策略包括品牌名称设计文化策略和品牌标志设计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周广宁 《职业圈》2007,(7S):45-45,56
企业要创名牌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有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而且有利于企业进行广告宣传,扩大事业领域。可以说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品牌战略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今我们正处在"消费者的时代",市场中流通的产品数量急剧增多,产品供应日趋过剩,新产品的层出不穷,品牌间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企业营销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掏出消费者口袋里的钱.  相似文献   

20.
范红 《对外大传播》2008,(12):56-58
中国的许多城市在品牌塑造工作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倾向,城市品牌形象的对外推广往往只重视形式,不重视实际效果,对国际化的传播手段和海外受众的需求缺乏了解。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传承城市人文发展的脉络和记忆,展现城市独特的地域风貌,是塑造城市个性、体现城市差异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