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玉梅 《快乐阅读》2013,(10):20-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日益彰显。然而,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已经被教师所接受,整体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个体.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整体感知为前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会让阅读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与一句舶来的名言"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谋而合,如今这句话也已然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标签式解读。于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7.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最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不同个性的学生,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培养他们阅读反思的能力,并使他们的个性获得最优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实施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个性  相似文献   

8.
吕芝萍 《考试周刊》2013,(40):47-4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追求“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这是对的。问题是语文教师要有灵心慧眼在独特体验和文本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度”。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我们只有把握“适度”,讲究“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高度”,才能真正使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用心感受的过程,是一项心灵的活动。由于学生个人的思维品质、价值取向、情绪体验等都存在差异,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也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小学生,主观色彩更加浓厚,即使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课文的同时,又该如何使学生学有所得呢?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的提出,点明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对如何开展高年级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标准》又进一步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实践。”然而,阅读教学的现实是必须的,集体的活动远远多余自由的、个体的活动。那么,怎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自己的思维,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因此,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法国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视野观照下,对文体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强调: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学生通过对话与文本、作者、教师和同学建构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使学生这一主体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的真正内涵,如:“个性化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多大空间?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对于中学生而言,其主要取向是什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处理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应怎样把握个性化理解和理解的随意性之间的区别?等等,以致我们的教学出现了偏差。下面这一组文章.从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能够有所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很多教师认为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把阅读权、言说权完全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言说,只要他们能说就达到了“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须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但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放手让他们去深化地阅读文本。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