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变”是绝对的,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应用系统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将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21世纪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将改变人类生活、生产、学习、工作的方式。因此,中小学管理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抓住机遇,善于提出新思路,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行创新型管理,即管理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社会时期的中小学教育有不同的教育职能。21世纪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职能由“以知识为本”逐步转向“以人为本”,开发和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主要职能,中小学教育职能的转变呼唤中小学校长职能的转变。以笔者之见,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校长要发挥校长的职能作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将改变人类生活、生产、学习、工作的方式.因此,中小学学校管理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抓住机遇,善于提出新思路、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行创新型管理.创新型管理将是未来中小学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小学存在着重“管”轻“理”、以“管”代“理”的现象。有的校长认为制定的条条框框越多,执行得越严格,就是管得好,把师生管得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就是管理成功。这实际上是过分重“管”,而忽视至关重要的“理”,误以为校长治校就是校长管校,习惯于用权力意志取代民主意识,结果劳心良苦,而治绩甚微。实践证明,只有把“管”与“理”两方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管”要依理而管,“理”要为管而理,才能产生标本兼治的管理效应,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   一、“管”与“理”的关系 …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学校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精神最基础的阶段,“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师范学校必须摒弃“注入式”教育模式,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本文从构建师范创新教育的依据、目标、原则及要求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为师范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古汉语中,“管理”是一个合成词。“管”,锁匙也,引申义为控制;“理”,治玉也,引申义为协调。这两个字的引申义组合起来就构成了“管理”的两个职能:控制与协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管”即控制,旨在约束行为、形成规范,它依靠的是权力、制度等刚性力量;“理”即协调,旨在理顺关系,形成合力,它依靠的是讲道理、动感情等柔性力量。两种力量一刚一柔、一张一弛,组成“管理”的双翼,通过整合,构成“管理”中的动态平衡机制,从而推动学校管理工作在对立统一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即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比过去更依赖于知识创新。这场伟大变革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而基础则是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教育思想、观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因此,研究和探索面向 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时代的召唤和历史的要求。本文拟就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智能结构,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等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  相似文献   

9.
何小平 《时代教育》2007,(7Z):75-75
21世纪是创新世纪.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作好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创新素质的培养?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的体会.提出出“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确立民主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型教师”等四个方面与大家探究。  相似文献   

10.
谈创新型教师的人格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庆 《教育探索》2003,(10):4-5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教育,这种创新教育热切呼唤着创新型的教师。2002年9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教育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由此看来,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创新型教师作为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应该是善于及时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师,应该是具有独到见解并能够发现行…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科学技术发展将更加迅猛。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动地迎接21世纪挑战,已成为摆在同仁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管理是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和直接产物。管理的任务,首先是制定制度,然后由管理者抓制度的落实,以此来控制被管理者的工作进程,检验其工作质量,从而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的职能。这即为“管”。其次是“理”。“理”则要求管理者在“管”的过程中,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作程序的顺畅运行;要及时采集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不断修订原有制度中制约工作运行的条款,并对被管理者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以保证计划工作完成的质量,从而实现管理的协调、指导的职能。由于“管”和“理”的内涵不同,“管理”本身就…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一项发人深思的“牛、羊与船长”的问卷调查为契机,开展了转变教育观念的大学习、大讨论;以“351工程”(即用3年时间,在全区培养50名校级学科带头人,10名区级学科带头人)为总抓手,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人才支持;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已初见成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提高了课堂效率;以多维立体的评价机制为杠杆,为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保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追求,创新教育之树已结出累累硕果。区教研室主任孙义君等合著的《神圣的使命———中小学创新学习研究》一书,既是他们长期实验成果的展示,又是他们不断探索新理念的结晶。该书立足于国内外教育发展的现状,着眼于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求,并给合自身实施创新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透视了21世纪的创新教育,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施指导。该书分上下篇。上篇为“21世纪创新学习畅想”,主要回答了“21世纪什么样的知识最有力量”、“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发展”、“什么样的教师最受欢迎”、“什么样的教学最为理想”等问题。下篇为“21世纪学科创新学习研究”,主要是中小学各学科创新学习的案例,每一篇都来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科研兴校"论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1世纪 ,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知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教育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首先要求教育自身的创新。教育自身的创新离不开教育科学 ,教育内部各种问题的正确解决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的支持。正如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一样 ,教育科学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创新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教育科研要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为教育创新的实践服务。因此 ,中小学只有实施“科研兴校” ,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一、学校管理要尊重知识,以“理”治校所谓以“理”治校,就是尊重管理科学,遵循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用理性的知识去教育人,启迪人的觉悟,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调动人的积极主动精神,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以“理”治校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与以“权”治校相比,“理”治具有更高的知识含量,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理性思维和深厚广博的知识基础。“权”治是一种“刚”性管理,而“理”治是一种“柔”性管理,“柔”中寓“刚”。以“理”治代替“权”治是知识经济社会管理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16.
谈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教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小学的学校管理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为割裂“管”与“理”的关系,或重“管”轻“理”,甚至以“管”代“理”,或重“理”轻“管”,只“理”不“管”。例如:有的校长习惯用个人意志取代集体智慧;也有的校长认为学校只要死板地执行条条框框的规定。师生们循规蹈矩就是成功;也有的校长认为学校只要一团和气,各不相争就是成功。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其后果要么就是“一言堂”严重,官僚作风盛行,广大师生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要么就是纪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所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创新教育既是冲出“应试教育”怪圈的突破口,也是转向“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储知识的“记忆仓库”。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知识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才能产生力量,知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产生力量。21世纪人们对创新教育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大中小学校长在“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上就如何建立创新教育机制,培养适应21世纪的创新人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基本品质,而这些品质的培养和形成主要依赖于人的“定性”时期中小学阶段的创新教育。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为国家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的重任。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当前不少教育工作者对创新的认识是肤浅的,甚至是模糊的。故对以下关于创新教育的几个关系作一番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共识,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打好思想根基。一、“双基”教学与创新教育中小学教育乃属基础教育。不论“知识爆炸”如何迅猛,对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并取得创新成果的人;而创新性人才的特征则包括知识基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职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创新”是高等教育职能更新第四阶段的根本标志。实现高等教育的“创新”职能,应当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首要目标。为了研究创新人才,将人才定义为“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比较适宜。创新人才质量标准,可以从创新知识系统、创新能力系统、创新素质因素三个层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