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巅峰之作《唐璜》中的爱情主题。通过分析长诗中主人公在追求爱情和自由的道路上此起彼伏的经历:在残酷的现实下,真正灵与肉相结合的爱情和自由总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只以肉欲为基础的爱情是心灵自由的枷锁,只有高于肉体的灵魂之爱才是和自由同在的方法。以此来窥见作者拜伦的另类爱情观:自由高于爱情,灵之爱高于肉之爱。只有心灵之爱有了归宿,灵魂和肉体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2.
刘亚男 《时代教育》2010,(1):260-260
《红楼梦》一书的一个主线就是由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所组成的,本文主要浅谈一下薛宝钗对于贾宝玉的爱情,那种是爱情而又非爱情的复杂感情。薛宝钗爱着贾宝玉,可是她更爱权势和地位,所以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中存在着杂质,是不纯净的爱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互为参照,于异域形象的共相特征中探求其经典意义。在文本解读中,笔者认为,主人公贾宝玉和浮士德都经历了情色之旅、灵之旅和死亡之旅的悲剧人生历程;都以女性为一端,并寄予相似的寓意;就悲剧而言,他们都以肉的解体实现了生活的最高意义,证实了人类在现实人生中对情感世界或理性精神的永恒追求,实现了灵对肉的超越。而肉的解体,灵的飞升,也正显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共通本质。  相似文献   

4.
《荆棘鸟》中拉尔夫神父是同类人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其不仅外貌、心智、而且性格及品行都是“优美动人”的。他追求心灵与上帝结合的最高境界的美。然而,在权力与爱情,灵与肉的矛盾中,拉尔夫神父丧失了自身的美,最终走向悲剧的深渊。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文学文本,以灵肉母题范型为主线,将两部文学经典--《红楼梦》与《浮士德》主人公的人生历程互为参照,于异域形象的共相特征中探求其经典意义。在文本解读中,笔者认为,主人公贾宝玉和浮士德都经历了情色之旅、灵之旅和死亡之旅的悲剧人生历程;都以女性为一端,并寄予相似的寓意;就悲剧而言,他们都以内的解体实现了生活的最高意义,证实了人类在现实人生中对情感世界或理性精神的永恒追求,实现了灵对肉的超越。而肉的解体,灵的飞升,也正显示出人类文化精神的共通本质。  相似文献   

6.
淑的解读     
淑·布莱赫德是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一位女性形象。淑一直在追求自我人格的完整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传统婚姻的排斥 ,在追求爱情与自由中不断强化自身意愿 ,追求灵与肉的结合。虽然她在追求自由的基础上实现了女性自身的价值 ,但她终究没有彻底成功。淑的形象具有鲜明而深刻的“现代主义痛苦”的印记 ,而作品《无名的裘德》具有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灵肉一元"文化观是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唯美主义诗学主题之一,亦是该派诗歌"爱情"主题的具体表现。前派诗人罗塞蒂兄妹、梅瑞狄斯等在其诗歌中追求"灵肉一元"的终极爱情,即精神和肉体的结合达到完美的极致;追求"身"(肉体)"心"(精神)合一,即精神和肉体和谐一致的完美结合。拉斐尔前派诗歌具体表现为:一方已经"升天成仙",是天上的灵与地上的肉的一元化,或者精神上幻想的爱恋,是基于"现世死亡与来世复活"(生死轮回)等死亡意识之上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8.
文章先是从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在一起共同放风筝的情景着笔,再结合《红楼梦》全书的相关内容,对宝玉和黛玉之间爱情的产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赞颂宝玉和黛玉自由追求纯洁爱情及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态度的同时,揭示了封建势力对俩人追求美好爱情的迫害。文中还通过封建礼教迫害下的妇女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爱情纠葛不只是贾与林、贾与薛两条主线,还有贾与史之第三条线,三条线交叉冲突的结果是林黛玉殉情而逝、薛宝钗虽然名义上嫁与贾宝玉,却丧失了真正的爱情,真与正与贾宝玉产生爱情的是史湘云,然而史、贾却没有结为正式夫妇,他们的爱情只是草露苟合,这也是《红楼梦》的真正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0.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是《红楼梦》一书的主线,贾宝玉、林黛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贾宝玉是一个有着坚定的自发自由主义和朦胧人文主义思想倾向的豪门公子,林黛玉是一个具有悲剧性格、纯真爱情和自发自由主义思想倾向的贵族小姐形象。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爱情纠葛不只是贾与林、贾与薛两条主线 ,还有贾与史之第三条线。三条线交叉冲突的结果是林黛玉殉情而逝 ,薛宝钗虽然名义上嫁与贾宝玉 ,却丧失了真正的爱情 ,真正与贾宝玉产生爱情的是史湘云。然而史、贾却没有结为正式夫妇 ,他们的爱情只是草露苟合。这也是《红楼梦》的真正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牡丹亭》两部文学作品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却有着相似的人类自然情感。查泰莱夫人和杜丽娘这两个人物形象在女性情感表达和对"灵"与"肉"情爱的追求中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她们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和戏剧产物,但站在人类自然情感宣泄的角度上,她们都是在感情困境中力求寻找一种超常的方式来宣泄自身情感。文章旨在通过对比两个女主人公在情感宣泄上的相似性来探讨人类对自然情感的回归——"灵"与"肉"结合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贾宝玉爱情悲剧的根源在文本中即有明显的提示——意淫;意淫的实质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与受抑制的原始欲望的强力表达。意淫的实现与现实和反实现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贾宝玉悲剧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为重要线索 ,摆脱了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的俗套 ,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宝玉、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展现给读者的是贾宝玉那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的黑暗和腐败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制度 ,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克里玛的写作中,爱情是始终如一的母题。他将爱情视为脱离孤独走入幸福天堂的巴别塔。在此,爱情被他赋予了更多的行上色彩。本文分析了此部小说中的灵与肉的双重越境的叙述模式,从中窥测出克氏对于人物无家可归的宿命的无奈困惑。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曹雪芹是形,贾宝玉是影,《红楼梦》是曹雪芹人生反思;曹雪芹是将贾宝玉当一块无用的顽石在批判。并从“愚顽器质”、“女人形貌”、“病态习性”三方面探讨贾宝玉的性格。最后强调宝黛相恋的结局不是一场爱情悲剧,只是林黛玉的命运悲剧。在爱情问题上,贾宝玉并非悲剧角色。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贾宝玉爱情悲剧的根源在文本中即有明显的提示--意淫;意淫的实质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与受抑制的原始欲望的强力表达.意淫的实现与现实和反实现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贾宝玉悲剧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特蕾莎和托马斯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一种非主流的爱情可能性:托马斯游离于性与爱之间,特蕾莎执念于灵与肉的融合。这样的爱情错位使他们的爱情成为不对称的畸形建筑,注定坍塌。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应该宽容和正视这种爱情存在。  相似文献   

19.
年晴 《现代语文》2009,(8):145-146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雪国》是一部充满深层次象征寓意的小说,此文围绕两个女性形象对其主题进行探究,是在两位女性爱的拯救之下,主人公岛村历经了一个从色欲到情爱、由“肉”到“灵”、由“即”到“离”、从有限到永恒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作者对永恒生命力和无限超越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20.
年晴 《现代语文》2009,(10):145-146
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雪国》是一部充满深层次象征寓意的小说,此文围绕两个女性形象对其主题进行探究,是在两位女性爱的拯救之下,主人公岛村历经了一个从色欲到情爱、由“肉”到“灵”、由“即”到“离”、从有限到永恒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作者对永恒生命力和无限超越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