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二册,《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中就文言虚词“乃”的用法,谈了四种情况:第一种,用作副词,可译为“就”“才”“却”“竟”“仅”等;第二种,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译为“你”;第三种,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第四种,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中,“之”字是个用法较多的词,词性也众说不一,本文就“之”字的虚词词性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之”的甲骨文“(?)”,上部是一只脚趾朝上的脚,下部一条横线表示这个地方,所以“之 字的本义是“往”的意思.本身是个动词.由于“往”什么地方去,总是先有个出发地,而这个出发地则为“这、此”,所以“之”也作代词“这、此”解释.至于“之”字做为虚词用,那是因为假借字的问题,与其本义毫无联系.关于“之”字的虚词词性大约有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3.
自从《马氏文通》将文言“所”字划归“接读代字”以后,语法学界关于“所”的词性,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来,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汉语读本》将“所”定为“特殊的指示代词”,这一观点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所吸收,于是,“所”为“特殊指示代词”说,似乎已定于一尊。然而,近两年来,语法研究者们又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范围内展开了对“所”字词性的讨论,于是便有“指代助词”说、“结构助词”说、“结构代词”说等相继出现,有感于诸家之求索精神,本文亦拟就此略陈已见。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有“和、跟、同、与”这样四个词,它们既可以当连词又可以当介词。如何区分、辨别它们的词性,是语法研究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里我们把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辨别方法加以归纳整理,以供教学参考,并请专家教正。  相似文献   

5.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一般只起语法作用。文言虚词大致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兼词。正因为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在解决有关虚词的问题时,分析虚词的词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表因文言虚词“以”,应当说有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虽然都是“表因”,虽然都可译作“由于”或“因为”,但差别很大,是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混淆的,这里,试以中学语文教材实例比照着说明表因介词和连词的区分问题。一、从组成成分和语法功能上区别: (一)作为表因由的介词“以”,引出行为动作形成的原因,后面常带宾语,整个介宾结构作状  相似文献   

7.
时间词包括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它们都表示时段意义,在句子中又常常充当状语,因此容易混淆。例如:“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社戏》)此句中的“当初”、“后来”究竟是时间名词还是时间副词就不容易辨别,因为它们都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古代汉语句尾的“焉”字,有的为代词,有的为兼词,有的为助词,有的为纯粹语气词。为代词时,用在动词谓语后面,作宾语;为兼词时,在句中作补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把它代替或指代的内容翻译出来;为助词时,用在形容词、象声词或“如……”、“若……”后面,不作句子成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译为“……的样子”、“象……似的(一样)”;为纯粹语气词时,不作句子成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有的可以用一个语气词来对译,有的可以不翻译。这样,在分析句子成分或翻译时,就需要把“焉”字的词性辨别清楚。  相似文献   

9.
谢德三《墨子虚词用法诠释》认为"而"作指示代词犹"此"、作系词犹"乃"、作准系词犹"如"、作副词犹"乃、才",并根据译义把"而"归为介词和连词。这些"而"的语法功能都是连接前后两个谓词性结构,是连词。《墨子虚词用法诠释》忽略了"而"的语法功能,用强赋实义、翻译的方法,对"而"做出的词性归类是值得商榷的。《墨子》中的"然而"大部分都不是凝固结构,"而后""而况""而已""而已矣"都是词与词的组合,《墨子虚词用法诠释》把它们都归为熟语也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李慧贤 《现代语文》2006,(8):112-113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以下简称<词典>)是目前最新、也是印数最多的虚词词典,它代表了古汉语虚词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俐 《语文知识》2014,(11):90-91
一首诗词当中,常常有一个或几个耐人寻味的关键词,这些往往就是“诗眼”和“词眼”,它既与语言有关,又与内容有关,有“一字递情,千古传诵”的美赞。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命题者通常喜欢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简称“炼字”题。从词性角度来说,“炼字”对象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拟声词等等。此类字词,各有传神之处。2014年高考“炼字”题共出现了4处:全国大纲卷12题第二问、四川卷13题第一问、湖北卷14题第二问、福建卷14题第二问。  相似文献   

12.
韩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体标记词“了”时常会产生偏误.本文基于HSK动态语料库讨论韩国留学生习得“了”所出现的偏误,分析了学生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韩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体标记词"了"时常会产生偏误。本文基于HSK动态语料库讨论韩国留学生习得"了"所出现的偏误,分析了学生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训练要求】“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作文,就请你把自己最有趣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在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阅读思考中的新发现,也可以写在实验制作中的新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相似文献   

15.
啊 腿抽筋了     
钟敏 《母婴世界》2008,(3):26-26
"啊!我的腿抽筋了!"大多数的准妈妈在怀孕的中后期常会出现腿部痉挛的情形,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那种抬抬不起来,放放不下去的抽筋滋味只有准妈妈自己才能体味。以下,我们有请专家来分析一下准妈妈易抽筋的原因吧.由此见招拆招,以缓解准妈妈抽筋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四册《信陵君窃符救赵》“得选兵八万人”的“选”字教材未加注释,一般参考书都译作动词“挑选”,将原句译作“挑选兵士八万人”。这种译法,“得”字没有着落,不妥。《诗经·齐风·猗嗟》:“舞则选兮,射则贯兮。”郑玄笺:“选者,谓于伦等最上。”《汉书·武帝纪》:“《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  相似文献   

17.
“把”这个词有多种词性,为了帮助同学们迅速正确地作出判断,特总结出如下的规律: 1.当“把”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做修饰成分时,“把”是介词。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小说《祝福》从1924年诞生以来,被学者们从叙事学、文化学等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多维的解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作品的生命。不管从哪个视角来解读和阐释,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最终都得立足于语言文本本身。但我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往往更多地把精力倾注于对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的挖掘和解读,而对虚词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价值重...  相似文献   

19.
胡嫚丽 《教学随笔》2016,(8):149-149
自《马氏文通》以来,对于虚词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多是从意义和功能两方面对虚词进行定义。但是众说纷纭,仍无定论,其中认为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作用的观点并不能得到普遍认同。通过回顾虚词定义及其研究的四个阶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虚词不“虚”的三条理由。首先从逻辑上说虚词有词汇意义;其次虚词的源头是有具体意义的实词;最后虚词的发展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又包括虚词具有稳固性、复音化、同义词、词义的变化、构词能力和兼类多职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自《马氏文通》以来,对于虚词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多是从意义和功能两方面对虚词进行定义。但是众说纷纭,仍无定论,其中认为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作用的观点并不能得到普遍认同。通过回顾虚词定义及其研究的四个阶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虚词不"虚"的三条理由。首先从逻辑上说虚词有词汇意义;其次虚词的源头是有具体意义的实词;最后虚词的发展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又包括虚词具有稳固性、复音化、同义词、词义的变化、构词能力和兼类多职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