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博 《华章》2012,(32)
高等教育中的分权管理主要就是指高校管理权力以及职能的分工,是进行高校教育管理的一种技术性的手段,其虽然是有政府进行监管,但是并不包含国家的权力性质和所属的问题.高等教育分权管理中受权的主体就是社会以及学校,主要就是社会市场参与教育以及学校的自主权.本文主要对高等院校进行分权管理的必要性进阐述,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分权管理的走向,并对分权管理的策略进行探讨,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分权管理以及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府作为公共教育服务的主要责任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重新审视政府与教育的关系,即政府对教育的介入与干预的形式和内容。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在于: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从注重关注向注重服务转变,重构政府在教育领域实施公共权力的职责及其限度。政府职能转变应聚焦强化维护教育公平的责任、推进提供教育服务的改革、减少对学校的干预和控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校长负责制的制衡、约束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长负责制对学校管理权利的行使,是政府为有效履行公共教育管理职能所派生的分权与授权形式。在学校由政府附属机构向面向社会、依法办学的法人实体转变过程中,既要承认学校办学自主权中对管理权利的充分行使,又要建立起对权利行使的制衡监督和制约机制,包括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垂直监督和所在社区居民的水平监督;加大教职工民主管理对学校权利行使的约束力度,使学校管理者对本单位及个人利益的追求,置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目标之下。  相似文献   

4.
高校管理权是高校根据教育法享有的,为了实现其办学宗旨而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力量或努力。高校管理权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组成部分,但在性质上又不同于办学自主权。高校管理权是一种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政府对国家教育权的分权,表现为三种形式:法律、法规、规章授权、政府委托和章程生成。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教育重建运动改革的核心是分权、放权以及将市场成分引入教育领域,重点是打破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和分解集权化的教育管理体制,以提高学校效能。它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造成了学校内部出现新的集权、教师的职业特性被削弱及教育不公平等负面效应,为我国当前教育分权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教育分权改革必须根植于中国国情,且不可移植或复制域外经验;教育分权与集权可以并行不悖,二者之间应建立一种调适机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厘清政府与学校之间关系;推行清单管理方式;创新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权力在学校内部再分配;提升政府和学校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分权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实践,有关"分权"的理解与分类众说纷纭。分析前人的成果,教育分权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教育权力在政府及其教育行政机构之间的分散、分享与制衡;政府对学校放松管制,让学校自主办学;教育权力从政府部门向社会领域的分散、转移;学校管理中对教师的赋权;扩大家长的学校选择权。  相似文献   

7.
教育分权运动是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上世纪80年代,欧美各国普遍兴起教育分权运动,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以分权培育市场体系.权力下放是打破旧的话语体系,摆脱权力控制的过程.权力下放也是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应该实现各教育主体间的对话,多赋予学校、教师、家长权利,形成多重权力主体.  相似文献   

8.
分权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趋势。荷兰和日本是推进高等教育分权的代表性国家,其高等教育分权在新公共管理改革背景之下产生,分权行动主要体现于大学部门。这两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分权的背景和过程、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变化、大学内部变化、高等教育分权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在分权过程中存在一些尚未得到解决的悖论。在高等教育分权过程中,荷日两国政府保持强势地位,通过评估和认证等间接管理方式加强了对大学的管理。与过去相比,两国大学被赋予了一些新的权力,但是自主权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扩大。高等教育分权最关键的是在政府管理与院校自治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切实赋予高校充分合理的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9.
管办评分离的关键在于教育管理权力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合理重构。现代教育治理理念下,政府、学校和社会都是教育管理权力的主体,但三者所拥有的权力性质和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政府拥有的权力是行政性的,具有宏观调控作用;学校拥有的权力在我国是准行政性的,具有微观的调节作用;社会拥有的权力是市场性的,具有监督与中介作用。要实现现代教育治理下教育管理权力的合理重构,必须坚持权责明确、权责非线性转移、分权立法、多元制衡以及权力重心适度下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实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运用办学自主权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是贯彻实施《高等教育法》的重要体现。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关键是要合理处置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立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发挥能动性,扩展开放性,实现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全面履行学校的社会职能。此外,保证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也是高校行使办学自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的争论已持续了近30年,争论的持久性更充分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一种新的视角出发,依据旨在培养人的主体性的教育目的,提出“主体域”的概念,阐述了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不断提高学生主体性,扩展学生“主体域”的过程,避免了采用一种静止的观点所造成的对教育主客体关系认识的绝对化。从而,使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因时施教”。  相似文献   

12.
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高等学校法律地位变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年来中国的高等学校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已经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利,其法律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大的办学权力给寻求发展的高等学校带来了一种获利的实际可能性,市场机制开始渗透到高等学校,高等学校的体制改革开始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化。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高等学校中出现了一批新的办学形式,不同程度地把高等学校与市场联系在了一起,高等学校具有了企业或商业实体的某些特征。为了保证高等学校的公益性质,应从公法的角度对高等学校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3.
具有行政色彩的职教集团作为民事主体在法人制度上具有跨“行政法”与“民法”的双界性,这是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症结所在。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现实困境突出表现在法律缺失、政府管制以及院校失位等三个方面。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实现,需“明确职教集团具备独立的法人主体资格,界定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边界;变革政府管理职能,解除职教集团对政府评估权威的路径依赖;建立健全职教集团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依法进行职教集团章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保障:特点、途径和实现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社会和高校分别代表着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大基本主体。相对于政府和高校的质量保障,社会的质量保障主要通过市场经济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社会中介组织评价等途径来实现。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政府的放权与高校的自治是前提,市场的完善与文化的先进是关键,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引导是手段。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主体教育发展面临着合理性挑战。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看主体教育是回应这一挑战的前提。从文化哲学的视野看主体教育,主体教育是一种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新的文化形态;当前主体教育研究应坚持主体教育所体现的科学、民主和自由的价值取向;立足对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工具理性与学校制度文化、大众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合理性批判和重建,可以找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分权:公共教育体制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的组织原则是官僚科层制,它的典型特征是政府对公共教育的集权和垄断。在当今巨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官僚科层制已暴露出诸多的弊端。教育分权是各国对公共教育体制的官僚科层组织进行重构和再造所“不约而同”达成的共识,已成为改革公立学校,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效益和效能的核心理念。教育分权使“传统”的公共教育体制的范式发生了转变,带来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学校收费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收费方面出现的问题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各方面的投入没有同步地予以保证,收费作为成本低廉的费用补偿方式对高校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部就收费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着公益人和经济人的力量均衡,也存在着责任部门与非责任部门的力量均衡,力量均衡的结果可能使一些高校出现不规范的收费行为。从近期看,应该加强收费政策的合理性基础,严格管制收费行为做好学生经济资助;从长远看,还要保证政府投入,培育高校工作者的公益和非营利意识,使高校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政策价值是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政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尚缺乏对教育政策价值观的思考。从主体需要来说,我国未来的教育政策要重视其直接利益相应人的利益;要适当扩大教育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主体的范围;要重视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弱势利益和未得利益,做到共同利益与政治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强势利益与弱势利益、既得利益与未得利益兼顾。从客体属性来说,我国未来的教育政策要重视其公共性,做到政治性与公共性的统一;要提升教育政策的合理性,做到合法性与合理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加强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做到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并重。从效应关系来看,我国未来的教育政策要提升其内在价值,做到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要重视教育政策应然价值,做到实然价值与应然价值的统一;要重视教育政策的隐性价值,做到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就业指导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把握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教育主客体,充分发挥教育主客体间积极情感关系,对于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如虎添翼.从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骨干力量的角度出发,对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论述辅导员基于教育主客体间积极情感关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作用,并提出辅导员从真诚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