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生写错别字的成因 首先,错误的第一印象效应。学生初识一个薪字,他会在脑中留下对这个字的大致印象,如果这个印象并不正确,那么在以后的书写中他将总是依照自己的记忆来写错字。在平时的作业尤其是默写词语中,时常可见学生矫正后而还会写出原本的错字,更有矫正后在作业考试中又出现同样错字的现象,而且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学生对课文没有任何感觉的现象是极少出现的,只要他不是在假装阅读.总会对某个句子或某个细节留有印象。可以说。这个句子或这个细节让他情有独钟.进入了他的理解视野.甚至令他产生了某种美感。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把握了这个句子或这个细节。  相似文献   

3.
见过王建忠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儒雅的人。这个40多岁的中年男人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和蔼可亲,跟他在一起,一点都不会让人感觉到他是一所拥有3000多学生学校  相似文献   

4.
一个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回母校探望,拜访了校长、任课老师,唯独没有去看他的班主任。原来,这个学生在校时,有一次班主任没收了的玻璃球,当时老师向他讲清道理,他从此也就不再玩了。可是后来,他看到老师的孩子玩的玻璃球正是他的,他对这个班主任就产生了某种不好的看法。据说这个班主任是无意放在家里被孩子拿去玩而没有发觉。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教师的每一个细小的举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言传身教时,特别要注意觉察不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晓萍 《辅导员》2010,(4):19-19
宋嘉哲是我教过的一名学生。他圆圆的脸蛋,黝黑的皮肤,每次都能完整、准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刚人学时对这个孩子印象还不错。但有一件事,让老师改变了对他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冉中选 《班主任》2013,(9):25-26
新生报到时,小明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在47名学生中,数他最矮。当时我就想,在安排座位时要特别关照这个"小不点儿"。蹊跷"让座",引发我关注开学第一节课,我给学生安排座位。当我让小明坐在中间第一排时,他说:"老师,您让我坐到后排吧!我愿意把这个位置让给视力不好的同学。""你还是坐前排吧,坐在后面你看不见黑  相似文献   

7.
<正>一、确定研究个案他,眉清目秀,给人的印象纯真可爱。这是班上一个长得挺俊的学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可随着语文教学的开始,这种印象完全不复存在。他上课很少关注老师的教学,常常整节课自顾自地在课桌里玩一些小玩意儿。作业速度极其缓慢,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每一次几乎不能完成,回家作业需要家长全程陪同,到很晚才能勉强完成,家长苦不堪言。考试也常常写不完,也常常不及格。因此,老师对他的判断是,这个学生不要好,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对他严厉斥责,但结果并  相似文献   

8.
文训练要求生活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想一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他对你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他的某些特长和爱好,他做的某一件事使你深受感动等。想好以后,把你想的内容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注意写出这个人的外貌特点。写好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作文指导重点指导:在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过的人很多,要好好地在你的记忆仓库中找一找,看看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选出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来写。有了写的对象以后,要进一步地想,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细细地想下去,你要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能正确地了解学生 ,克服偏见。能否正确地了解学生则取决于教师是否有正确的人际关系。本文所提出的光环效应就是这样一种能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正确认知的心理现象。光环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 ,教师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 ,则会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对学生的总体印象 ,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也就是说 ,光环效应会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一好百好”、“一错全错”的不正确看法。如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优秀的 ,则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 ,教师就会将好的品质赋…  相似文献   

10.
学生进入学校,在学习知识之前,首先接触的是他的教师,所以说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学生遇到的是一个没有责任心又非常不让人喜欢的教师,那么这个学生肯定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这一学科失去兴趣。所以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无言才美丽     
林峰(化名)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普普通通的外表,却透出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身上少见的儒雅。因为心理辅导课上的一次精彩发言,我对他的印象尤为深刻。峰到咨询室找我,  相似文献   

12.
有一天早晨,我快要到学校时,三(1)班的李鹏飞同学向我报告:他看见吴海斗同学上学时穿小巷,这个时候还躲在学校游乐场旁边的角落里不肯出来。 我今年带三年级的科学课,在我的印象中,吴海斗同学是一个在学习上不十分主动的学生,特别是要他做书面作业,每次都是科代表催他多次,他才勉强交上来,有时候甚至交一个空白本子充数。课堂上,他有时还制造一些麻烦,是一个令老师们头痛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案例概况 “他的心理年龄偏小,请老师多原谅他!”这是14岁的西西(化名)的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14岁的初二学生,应该逐渐成熟、长大,但眼前的这个男孩,行为举止像一个小学低龄学生,幼稚但不可爱,到底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继续担任我校六年级某班的班主任.从事六年级班主任工作已经好几年了,我自认为比较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但是,有一个学生却让我手足无措. 他名叫杰,一个13岁的男孩,长得白净、漂亮.早在他读五年级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学校里的"知名人物".打架、欺负弱小的同学,不爱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这就是他在进入这个班级之前留给我的印象.接手这个班级之后,我从前任老师那里对班里的学生一一进行了解,尤其是杰的情况,了解得更细致.我自认为对他已经掌握了比较充分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这样的学生我也见得不少了.  相似文献   

15.
我的妈妈     
生活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想一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他对你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他的某些特长和爱好;他做的某一件事使你深受感动等。想好以后,把你想的内容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注意写出这个人的外貌特点。写好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想一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他对你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他的某些特长和爱好;他做的某一件事使你深受感动等。想好以后,把你想的内容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注意写出这个人的外貌特点。写好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正一天,我接到了一个已毕业多年的学生打来的电话。他说他正在搞市政工程,可以为母校免费安装LED节能灯。我没有回绝,并邀请他来学校谈一谈。这个学生叫孙秋悦,我对他当年在学校的表现印象很深。他是一个胆大的学生,当年敢直接跑到我的办公室提意见。我之所以要见他,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这个项目有意义,二是想了解他这些年在社会上都经历了什么。很快我们就见了面,经了解,孙秋悦毕业后的情况是这样的:他先在银行干了半年,由于不习惯按部就班的工作,又转到电视台财务室。不久,台里来了一位新台长。一天,  相似文献   

18.
训练要求 生活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想一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他对你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他的某些特长和爱好,他做的某一件事使你深受感动等。想好以后,把你想的内容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注意写出这个人的外貌特点。写好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电视连续剧《陶行知》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其中有这么一段情节: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二男生,陶行知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让学生评价一个人之前,先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看介绍这个人内向的材料,然后再看介绍这个人外向的材料,第二组恰恰相反。结果第一组大部分评价他为内向,第二组的评价多为外向,这个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也就是说,对陌生人或事物的知觉往往会先入为主,第一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