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0月28日,国防科技大学第四届研究生学术活 动节开幕,俞汝勤院士应邀做主题报告。会后俞院士接受了 本刊记者的采访。 记者:您能和我们谈谈当年您在苏联留学的感受吗? 俞院士:我们50年代的人,有一个最基本的思想,那就 是国家派我们出去留学就是为了我们能回来建设国家,这个 概念是非常明确的。我们刚一出去,就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国 家不够强大。有一次一个苏联人和我聊天,他问我们国家一 年产多少钢,我说几百万吨,他说这个数字还不够他们产量 的尾数,当时就给我很大的震撼,心中时时有一种使命感和 责任感,所以学习也非常刻苦。最后我们出去留学的人绝大 部分还是回来了,在各条战线上建设我们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1999年11月,凭借在发展交叉学科用于新型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的卓越成就,63岁的湖南师范大学姚守拙教授正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怀着仰慕的心情,我们对姚教授作了专访。 记者:姚院士,根据您的切身体会,您觉得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最应注重什么? 姚院士:我认为中学阶段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采访袁隆平院士。我问袁老师:“您关于杂交水稻研究的计划一步一步在实现,对于西方国家‘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已经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如今您站在超级稻的田边,一定超级满意吧?”  相似文献   

4.
余永富院士长期从事难选红铁矿、大型多金属共存及稀有金属选矿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包头白云鄂博铁矿选矿难题,研制成弱磁选一强磁选新工艺及新型工业用强磁选机。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次荣获国家和冶金部科技进步奖。他本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被誉为“选矿王”。日前本刊记者慕名对他进行了专访。 本刊记者:余院士,您与矿石打了40多年交道,其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您总能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论坛会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参加会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教授,就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方面的有关问题请张教授谈了一些看法和观点。《教育》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张院士,您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在科学精神培养方面,主要缺失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吴中如院士1939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川系,现任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3月,在繁花似锦的南京城,本刊记者采访了吴院士。他的办公室非常朴素,一张旧办公桌上堆满了书。吴院士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说话有很浓的江苏口音。  相似文献   

7.
我校副校长杨福家教授1936年生于上海市,1958年毕业于我校物理系,1981年任博士导师,1984年被国家科委定为国家级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底被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上学期来,刊记者就高校科研开发功能问题专题采访了杨福家教授。在采访过程中,应记者的请求,杨福家教授还就做人与治党问题畅谈了自己的体会。限于版面,本刊摘要发表,以飨读者。我们相信,杨福家教授的经验之谈,一定会给大学生青年朋友们带来效益。问:您在30多年教学、科研生涯中所取得的成就,令许多大学生、青年教师羡慕不已。您认为在治学方面最重要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最近,就中国科学院有关“创新工程”提出的社会背景、现实意义及对我国未来科学、经济发展的影响;“创新工程”的主要内容以及与高等学校的关系;特别是“创新工程”与创造性人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本刊记者李静采访了中科院院士、兰州大学李吉钧教授、兰州大学前任校长胡之德教授以及西北师范大学李定仁教授,各位专家就此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李吉钧院士与记者的谈话记者:请您就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创新工程”谈谈您的看法,包括它的社会背景以及对国家科技、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李先生:“创新工程”的背景,应该是去年…  相似文献   

9.
(艳阳高照,记者直奔“火星校长”办公室。她给记者泡了一杯茶,记者就拉开了话匣子。)记者:刘校长,当前教育部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您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并且担任校长10多年,您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小学教育,有什么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记者采访了葛优:“葛先生,您能演最好的喜剧,也能演最好的悲剧.您能演卑微的小人物,也演悲壮的大人物.在您演艺生涯中,是什么因素促进了您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67岁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教授李政道虽已享有诸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等许多荣誉,但他仍将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视为自己莫大的光荣。 1994年6月8日上午,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会选举外籍院士的投票活动在京西宾馆礼堂刚一结束,笔者即赶往设在中关村科学城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采访了正在那里讲学的李政道教授。 上午11时15分,李政道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耳机里传来中科院周光召院长的声音:“中科院外籍院士选举结果刚刚出来,我荣幸地通知您,您已经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您的加入,是中科院的  相似文献   

12.
一生岩石情     
上山下矿,跑建设工地,与岩石打了几十年交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葛修润,身材高大,一双浓眉凝结着旷野的风霜。在6月12日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记者一眼就认出了他。今年,他获得中国工程院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他是一位有故事的老者,会议间隙,记者有幸聆听了他与岩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树人 《辽宁教育》2010,(7):32-32
当年有一位记者这样问邱吉尔:“在您的学生时代,哪一段对您未来的事业起了最大的作用?” 邱吉尔若有所思,想了想,回答说:“那是七年级里的两年。”  相似文献   

14.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这些科学家是相当崇敬。有个记者就问其中一位获奖者: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09,(1):8-8
当朱清时院士卸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之职,接受中青报记者的采访时,记者问:“您最希望传承下来的价值观是什么”,朱清时说:“不跟风,不盲从,按科学规律办事。中科大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跟风,没有盲从。失去这个价值观,地处安徽合肥的中科大很快也就失去价值,没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16.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这些科学家是相当崇敬。有个记者就问其中一位获奖者:“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相似文献   

17.
一位成功人士接受了记者专访。 “请问您有什么秘诀?” “我没有什么秘诀。” “那您有什么新的打算?”  相似文献   

18.
脱鞋做广告     
双星运动鞋是中国的知名品牌鞋,它的销量在国内连续十五年排第一,这与双星集团总裁汪海的睿智与远见是密不可分的。有一次,汪海先生到美国考察,碰到了一位认识他的记者,这位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汪海先生:“汪海先生,您是中国的鞋王,请问这次您来美国,脚上穿的是美  相似文献   

19.
朱敏 《大学时代》2003,(12):20-21
[访谈实录]记者:您喜欢立体的人生,所以喜欢行走,对吗?您最近在忙什么?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唐师曾:是的,喜欢乱走,许多时候不走路,美其名曰越野,所以总是撞墙。下一步计划是向西开。记者:为什么说进北大学习是您命运的转折点?唐师曾:这个学校不仅有大楼,更曾经有过大师,“民主科学”在我这里演化成“科学自由”,构成我人生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获益匪浅。具体讲我在北大图书馆知道罗伯特·卡帕,在未名湖畔见到斯诺墓地,萌生乱走乱写走八方谋生的念头。其他学校可能性小。记者:在大学,您立志成为一位“不造假”的记者,是什么支持着您的信念?唐师曾…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李老师,我了解到您1956年毕业于南通女子师范。这一段经历对您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