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给高校党建管理信息化开辟了新途径,但同时也给高校党的理念教育、党建管理模式和党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带来新的挑战。目前高校党建管理存在着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软硬件设备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构建平台、资源库、技术、人才和绩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实践应用体系,是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管理信息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信息化成本效益研究的前提是弄清其成本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与效益测算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成本投入模式对效益的影响。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过去的广泛普及阶段过渡到质量提升阶段。各级政府、各大高校乃至社会各界纷纷加大投资,各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可谓“巨资工程”。虽然教育信息化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如何控制成本,提高信息化应用效益已经成为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3.
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管理机制不明、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滞后、信息化人才匮乏、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强大的保障因素等,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管理机制建设是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策略。根据现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本文总结了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出现的问题及从信息化的保障机制、经费投入、网络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建设及信息化应用评估五个方面论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4.
"学习投入"与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学习投入"程度进行测量可以有效地监测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美国研究者从行为、动机和认知三个方面界定了"学习投入"。他们实施"学习投入"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学生自我报告、教师报告和课堂观察。教育教学实施者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同时,为了获得学生"学习投入"的可靠信息,美国研究者还保证了这些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我国中小学生评价应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把"学习投入"作为学业评价的重点,加大对学生"学习投入"的研究力度,构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学生评价体系,开发多种"学习投入"测量工具,发挥测量结果对于教学改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六大保障措施之一。其中包括: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
王合义 《天津教育》2014,(21):92-96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技术升级,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不断提升.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信息化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并提出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的总体建设目标,2012年教育部进一步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国内高校掀起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但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本文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提炼出值得大家共同重视和思考的几个方面关系:当前与长远、硬件与软件、开发与引进、安全与应用、整体与个体、教师与学生、内力与外力、建设与管理,希望能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类社会悄然步入信息社会,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教育的信息化也步入快速发展期,学校的硬件投入已不再是阻碍教育信息化的绊脚石,相反,适合的教育信息资源的缺乏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受到高度关注,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一些思考,意在探讨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育教学信息流集成管理建设是我国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与方法。本文从管理观念、系统规划、体制建设、技术应用、数据标准与规范、人力资源和投入等方面,分析了制约高校教育教学信息流集成管理的因素组成。  相似文献   

10.
"信息孤岛"是现代远程教育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造成高校教育"信息孤岛"的原因,一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实施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技术标准,各校教育信息系统资源自成体系;二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采取直线或垂直管理,高校信息化工作各自为政。从数字资源整合的意义上,能够有效地破解"信息孤岛"问题。高校数字图书馆具有资源整合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以门户网站为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机制,为用户包括学习者有效利用各校的数字资源,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论已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及其管理领域。对成人教育管理来说,信息论的引入不仅能丰富成人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提高其管理效度的必然选择。因此,在信息论的指导下,成人教育管理需要开放成人教育管理系统,构建信息平台,注重信息反馈,从而促进信息的广泛交流,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效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育管理创新本质特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勇波 《高教论坛》2004,(6):131-134
教育管理创新是推进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前提和保证,要实施教育管理创新,教育管理观念创新是先导,教育管理制度和体制创新是关键,教育管理技术创新是保证。  相似文献   

13.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针对新兴产业和传统工科进行升级改造。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可授管理学学位或工学学位的指导意见,同时结合大数据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传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的信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和方法;以大数据发展及其人才需求为视角,结合国内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一步对信管专业(大数据方向)主要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要素相辅相成。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差、教育资源缺少整合、缺乏配套的管理机制、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标准不完善、应用水平绩效不高等问题,为了克服不良建设对高校教育信息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高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可行的措施来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健康、稳步、快速、和谐发展,并展望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上质量、上台阶,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乃是大势所趋。成教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靠整顿秩序,规范管理,建章立制来解决;另一方面,必须走制度创新之路,这是保持成教事业活力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是经过对目前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调研和了解,根据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框架要求,从教学的管理、教学运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CDIO工程教育多个方面,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综合性应用功能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培训业务量日益增大的背景下,为了实现简便、快捷和信息化培训管理,在充分评估培训管理功能需求后,以中国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实践为例,基于PHP的Codeigniter敏捷MVC框架技术,开发了无纸化培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在线报名管理、报到管理、电子签名、课程签到和档案管理等关键模块。平台可以在不同的终端设备访问,便于学员以快捷的方式完成报名和信息查询,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对学员的信息化管理。该平台已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得以应用,为提升学校培训信息化应用水平、工作效率及学校品牌影响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创新网络课程开发的管理模式,提高网络课程开发的工作效率,越来越受到国内远程教育界的关注。开发支持网络课程开发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迫切需求,基于工作流技术构建相应的系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途径。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合作,通过系统环境、组织结构和职责调查、业务流程及业务流程数据分析,对国内网络教育学院网络课程开发过程进行调研,形成网络课程开发的业务流程并进行工作流建模,然后基于JBPM工作流引擎,开发了支持项目管理、模式管理且可以配置流程的网络课程开发工作流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应用通信网络技术和Java编程技术,设计开发了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全省中小学教师基础信息的录入、管理与查询、学分登记与查询等功能,为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本文详细介绍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技术方案,并对系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用户权限设置等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教学质量问题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学校未来的前途命运。当前,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民办高校的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新建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包括生源、师资、人员、教学资源等方面,找到影响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并在多年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学质量保障相关的理论,提出既符合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又能遵循教育教学管理的客观规律的教学质量保障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对策。一方面适应了民办高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