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今传媒》2005,(7):4-4
“中国传媒产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一书对中国传媒产业作出这样的判断。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中国传媒成为第四支柱产业”的报道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2.
赵素 《出版参考》2005,(7S):13-13
本刊讯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披露:中国传媒产业核心层产值规模应该是3000亿元规模。其中图书出版以1100亿元占据了传媒市场的最大份额,是整个传媒业总百分比的33.6%。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6,(4):75-75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简称“传媒蓝皮书”)最近出版发行。该书是社会科学献出版社的蓝皮书系列中的第一本,共分为:总报告、宏观视野、报纸产业、期刊产业、图书出版产业、电视产业、广播产业、电影产业、新媒体产业、国际传媒产业等十章。对各个产业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并在附录中列了《2004年中国居民媒介接触概况》、《2004年中国传媒业大事记》。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主编的《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传媒蓝皮书”。5月26日上午,“2005年《中国传媒蓝皮书》成果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据崔保国介绍,社科文献出版社的“蓝皮书”系列已是一个知名品牌,在社会上取得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第一本“传媒蓝皮书”分总报告、宏观视野、报纸产业、期刊产业、图书出版产业、电视产业、广播产业、电影产业、新媒体产业、国际传媒产业等十章,对传媒产业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在附录中收录了《2004年中国…  相似文献   

5.
李莉娅 《青年记者》2005,(12):20-22
《2004年-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传媒产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13270亿人民币。1999年的第一次媒体投资浪潮之后,产业资本及风险投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传媒领域,2005年甚至被认为是以数字媒体为代表、中国媒体投资的嘉年华。而在传媒投资的大潮中,以上海复星集团为代表的长三角的民营企业正在进行一场逐鹿以“媒体”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投资转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产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了3000亿元”。 这是《2004—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一书对中国传媒产业做出的判断。有资料显示,在近10多年间,中国传媒产业的广告收入增长了近20倍,平均增长速度为35%,比同期的GDP增速快4倍多。这就是说,无论从产业规模、产值规模哪个方面去衡量,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传媒产业大国。  相似文献   

7.
选题/策划     
中国传媒产业蓝皮书揭示图书出版业市场规模1100亿元本刊讯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披露:中国传媒产业核心层产值规模应该是3000亿元规模。其中图书出版以1100亿元占据了传媒市场的最大份额,是整个传媒业总百分比的33.6%。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是基于什么判断做出的?本书的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介绍说,现今中国传媒产业核心层应该包括报纸广告、电视广告、期刊广告、广播广告、广告公司、有线电视收费、图书出版、报纸发行、期刊发行、电影票房、音像…  相似文献   

8.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2,(6):72
《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发布2011年中国传媒业总产值6379亿元日前,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2年《传媒蓝皮书》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正式发布了《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并公布了2011年传媒产业主要指标数据: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的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论坛举办期间,《财富》全球论坛中方秘书处向与会代表和记者提供了一套由国务院新闻办监制的惟一指定中国资讯.传媒分册是10册中的一本。传媒分册从中国传媒产业的规模和结构、中国传媒产业的政策及经营环境、社会不断进步营造着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方面展望了中国传媒产业的前景.极富学术和实践价值。本刊从本期开始分三期陆续全文刊登这一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10.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1,(5):64
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5808亿新媒体占据半壁江山据《经济参考报》消息,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5808亿元,不仅突破了五千亿元大关,且增长幅度亦是五年来最大,与2005年相比产业规模整整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新闻实践》2011,(6):80-80
5808亿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牵头编撰的《2011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4月22日在北京发布。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称,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5808亿元,比2009年增长17.7%。新媒体产业的产值规模已经基本占据了整个传媒产业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2.
传媒书架     
《新闻通讯》2010,(6):64-64
社科院发布传媒产业蓝皮书 社科院4月21日发布2010年传媒蓝皮书——《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截至今年2月收集的数据统计显示,去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4907.96亿元,比2008年增长16.3%。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报业挺过了难关,在西方发达国家报业整体处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报业广告经营额达到370.4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8%。  相似文献   

13.
柳斌杰 《传媒》2015,(12):8-10
2015传媒发展论坛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对分享中国传媒产业改革发展的新成就,展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谈三点意见.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秉持的三个原则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连续11次发布,正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借助清华大学的多学科综合优势,用大数据研究传媒产业发展现状,以对未来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这也是学院努力服务国家大局、深化教学科研改革,推动新闻与传播教育向国际化、现代化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体现.过去11年中,《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秉持了三个原则:数据说话、热点跟踪、全球比较,提升了它的科学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正>《中国传媒科技》编辑部:2004年,中国传媒继续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新生的媒体如博客、维基百科等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互联网、短信等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更加成熟。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传媒科技》跨过了第100期的门楣,并秉承“科技推动传媒进步”的宗旨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市报人》2006,(6):16-16
喻国明和戴元初在《新闻窗》2006年第1期撰文说,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有“六大关键词”:(1)遭遇拐点。2005年,拐点已成为中国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的切肤之痛。2004年在全国广告额增长16%的情况下,报纸、电视、广播、期刊四大传统媒体平均增长仅为5%,报纸则表现为史无前例的负增长。我国传媒业所面临的危机和转机发酵已久,及时萃取便是美酒,错过时机就是毒物。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10,(9):35-35
最近,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2010传媒蓝皮书》,报告指出,根据统计分析与推算,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预计将达562.0亿元,与2009年相比,产业总值增长14.5%。移动传媒与互联网将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4月底在京发布,该报告又称“传媒蓝皮书”。蓝皮书在对2008年中国传媒各细分领域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的同时,也对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走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担任该书主编。目前,传媒蓝皮书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传媒产业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9,(6):4-4
据中新社: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27日在北京发布的《二00九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四千亿元大关,达到四千二百多亿元人民币。该课题组预测,到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将突破五千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记者韩阳)继去年我国首部传媒蓝皮书发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再次推出了第二本传媒蓝皮书——《2005-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报告》。4月12日,该书发布会暨“2006清华传媒产业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20.
专家视点     
<正>喻国明:《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的三种转型》,《广告大观》(媒介版)2007/01中国媒介业的发展,不仅仅依靠自身的理论逻辑和市场的逻辑发展,更大程度上它是与中国的制度现实、技术现实和产业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这三个基本面的逻辑交汇点上看,2007年中国传媒业的现实发展取决于在下列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