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羽“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片断。《三国演义》是这样叙述这一情节的:“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  相似文献   

2.
关羽“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片断。《三国演义》是这样叙述这一情节的:“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日:‘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记载"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是说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被迫败走华容道,遇到诸葛亮的三路伏兵。关羽为报恩,放曹操逃出了华容道的故事。可是,能掐会算的诸葛亮怎么会料不到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关羽因为昔日之情会放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你们看过小说或电视剧<三国演义>吗?其中有一个情节就是关羽把曹操这个"敌手"从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可是蜀国的"国敌",关羽的结拜兄弟刘备的死敌哦.<三国演义>里塑造的"三绝"之一的"义绝"可就是关羽呀,这个情节看起来好像不符义胆忠肝的关羽的做法.是不是呢?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是在小说的第五十回,而在前面二十五回至二十七回里有这么些情节:关云长(关羽)寻兄刘备不得,求取栖身之地,因此暂时屈居于曹操曹丞相帐下.曹丞相很欣赏关羽的才干,特别是赏识他的忠义,因此对关羽百般礼遇,以知己相待,并赐金送官.但是关羽难忘桃园结义之情,身在曹营心系汉,去意难移,于是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慨然而去.  相似文献   

5.
(一)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第一次指挥抗击曹军进犯时,关羽和张飞均不服气。后来,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关、张两人才口服心服。从此,诸葛亮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相似文献   

6.
一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第一次指挥抗击曹军进犯时,关羽和张飞均不服气.后来,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关、张两人才口服心服.从此,诸葛亮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相似文献   

7.
话说关羽     
初看《三国演义》,觉得书中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忠臣和奸臣。关羽是好人与忠臣的完美典型,而曹操则是坏人和奸臣的集中代表。黑白分明的幼稚,抵挡不住岁月的磨砺。再读《三国》,对这两个人的印象却几乎完全颠倒了过来。且不说曹操,只说关羽。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人的快感,远远不能弥补大意失荆州给人的痛感。由于降曹,桃园兄弟之义令人生疑;而由于辱吴,他成了孙刘联盟的一个分裂因素,则可以肯定。有人说,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马懿,而是关羽。作为本集团的中坚力量,反而比敌对集团的中坚力量,比自己的死对头更可…  相似文献   

8.
董筱苑  付元清 《辅导员》2014,(17):58-59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军营、曹军水寨 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在军营中共同商议军事。】  相似文献   

9.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小说,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肠义胆的关云长、勇猛的张飞、奸诈的曹操。更是妇孺皆知。罗贯中以其生花妙笔,对人物形象的逼真的描写,感染着《三国演义》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第一次指挥抗击曹军进犯时,关羽和张飞均不服气。后来,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关、张两人才口服心服。从此,诸葛亮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相似文献   

11.
拜读了沈伯俊先生《理智与情感的巨大冲突——〈关云长义释曹操〉赏析》一文后,很受启益,但也引起深思。作者似乎把关羽的理智归结为“君臣大义”,把情感归结为“个人信义”,冲突的结果是情感压倒理智,放走了曹操。作者对关羽这一行动的评价大体是“按照‘士为知己者死’的古代观念,关羽为忠于桃园之盟而死固然值得称赞,为了顾全旧义而放走曹操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历来褒贬不一。毛宗岗称赞《三国演义》有“三奇”,又可称为“三绝”即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奸绝”。而近人则认为这正是《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缺点,“三绝”是道德类型,人物是类型化而非个性化的。其实,毛宗岗是有艺术眼光的,《三国演义》里写得最好的的确是诸葛亮、关羽和曹操。刘备是“仁君”的典型,张飞则是鲁莽英雄的代表,但是,刘备纯粹地“仁”,张飞一味地“莽”,缺少独特的风采神韵。在《三国演义》之后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类似的人物。而诸葛亮、关羽和曹操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袁绍等人,并非绝对化,是与“才”敌为“不才”,与“不才”敌则又是“才”者,因而是个性化的典型,似乎比“三绝”更成功。实际上,袁绍性格虽较复杂,更接近历史人物的原型,但并非成熟的个性化典型,其艺术魅力难与诸葛亮、关羽、曹操相匹敌。  相似文献   

13.
有人在评论《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时,提出“三绝”的观点:“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指的是关羽,而曹操则是“奸绝”。难道历史上曹操果真是阴险狡诈、无恶不作的“奸人”吗? 首先,我要说的是:曹操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4.
本期话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关羽去守华容道,结果放过了曹操,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假如当时诸葛亮派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你能想像当时的情景吗?  相似文献   

15.
本期话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派关羽去守华容道,结果放过了曹操,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假如当时诸葛亮派的不是关羽,而是张飞,你能想像当时的情景吗?  相似文献   

16.
王艳玲 《天中学刊》2001,16(3):118-120
关羽是罗贯中塑造的理想典型之一。他自报家门说,姓关名羽,河东解良人,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他杀死,流落在外,且“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衰,左伯桃之事,未尝三叹而流涕也”(二十六回)。关羽熟读《春秋》,且勇冠三军,可以说是一位“儒将”。《三国演义》一书着力去写他的美德:忠于刘备,忠于汉室,救释张辽,约三事而降,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华容放曹等等,并统赞之为“义”。这个“义”,同儒家之“义,有同,但又有扩大。这自然为历代中国统治者所看中,所以他屡被加封,终竟成神。那么,关羽的”义“中究竟都…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演义》的关羽形象,是塑造得较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在整个作品的肯定性的人物形象体系中,它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毛宗岗将诸葛亮、曹操和关羽,称作全书的“三奇”、“三绝”——说关羽是“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是“千古第一名将”。长期来,关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并且“羽”字被避讳了,尊称为“关公”或“关云长”。在历代统治者的提倡下,关羽越来越升级,一直升到和称作“孔圣”、“宣圣”的孔子那样相提并论的“关圣”、“武圣”的地步。据徐珂《清稗类钞·戏剧  相似文献   

18.
钩沉启示录     
一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第一次指挥抗击曹军进犯时,关羽和张飞均不服气。后来,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关、张两人才口服心服。从此,诸葛亮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威信是指个体具有的一种使人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要当好学校的校长,有无威信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但威信不是上级授予的,更不是自封的或主观上认定的,而是要像诸葛亮那样靠自己的真本事和实际行动逐步树立起来的。楚庄王有一次大宴群臣,令其爱妾许姬敬酒,恰遇风吹烛灭,黑暗中有人拉了许姬飘舞起来的衣袖,许姬顺手…  相似文献   

19.
周瑜怎样堵住了蒋干的嘴杨光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高中课文《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曹操派人到江东下书,周瑜斩了使者,击退了曹军进犯.又连夜窥探了曹军水寨,引起曹操忧虑。正在这时,帐下幕宾蒋干毛遂自荐,“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并夸下海...  相似文献   

20.
“华容道”取自著名的三国故事,它与七巧板、九连环等中国传统益智玩具一起被叫作“中国的难题”。华容道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被刘备和孙权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又遇上诸葛亮的伏兵,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对他的恩情,放曹操逃出了华容道。华容道游戏的棋盘上共摆有十个大小不一样的棋子,它们分别代表曹操、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关羽,还有四个士卒。棋盘下方仅有两个小方格空着,玩法就是通过这两个空格移动棋子,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出华容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