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育运动心理学中的情绪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心境状态量表>,即POMS,是人们在对体育领域中的情绪问题进行研究时最经常使用的测量工具.在对使用POMS进行情绪研究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分别从情绪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赛前情绪对运动成绩的预测功能和体育活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可以用来区分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前者表现出了比后者更积极的情绪状态;只有在考虑了练习类型、持续时间和被试个人特点等变量之后,赛前情绪才有可能较为准确的预测运动成绩;恰当的体育练习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上对于情绪的研究自一个多世纪前开始,经历了早期理论、激活理论、认知理论以及功能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阶段.对情绪功能和作用的研究是引领现代情绪心理学发展的主旨之一.基于此,对情绪社会功能研究的发展及其内容进行简要梳理,并对情绪社会信息(EASI)模型这一作用机制进行论述,揭示情绪表达影响观察者行为的多重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大学生读者的负面情绪会对图书馆的工作产生消极作用,因此,图书馆员应对大学生读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危机干预,本文详细地论述了对高校大学生负面情绪进行危机干预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及表现,指出了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只有对情绪进行适当的,适时的调控,才能增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综述法,对体育锻炼中情绪的激发和控制进行研究和分析,阐明了情绪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锻炼的效果,因此,在日常体育锻炼过程中应当注意情绪的激发与控制,从而提高锻炼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期是学业任务较为繁重的阶段,情绪对学业的影响是尤其重要的。青少年的情绪情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因此其学业情绪也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将在分析了以往有关青少年学业情绪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青少年学业情绪的概念、结构、特征三个维度进行具体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青少年学业情绪发展性特点及学业情绪的经典理论模型。通过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研究做一个概括性分析,希望对青少年学业情绪今后的探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运动情境情绪图片刺激材料库。方法:广泛搜集运动情境情绪图片(彩色)400张,首先,由4名专家评价者对图片进行类别的初步评定,选取评价一致的图片。其次,由66名大学生运动员评价者对图片进行类别和情绪强烈程度的判定,后者为9点量表评分(1为最弱,9为最强)。统计各类型图片的认同率和强烈程度得分,选取认同率在70%以上,强度在5分以上的图片。最后,邀请大学生运动员81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观看一种情绪效价类型的图片,记录情绪自评量表的前测后测分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得到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3类运动情境情绪图片,并且每张图片都有其相应的认同率和情绪强烈程度分数。3组被试的情绪自评前测后测差异显著(P<0.001),图片确实启动了大学生运动员被试不同效价的情绪。结论:初步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运动情境情绪图片刺激材料库,可作为后续运动领域情绪研究的选取材料。  相似文献   

8.
求助者李某,初三学生,两周前因模拟考试发挥不好、成绩不佳,而导致考试焦虑,表现为情绪紧张不安、失眠、尿频,能正常上学,但学习效率有所下降。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其改变不合理认知,调整情绪,改善行为。同时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对其母亲也进行了合理情绪治疗。经过4周治疗,求助者改变了对考试的不合理认知,克服了焦虑情绪和失眠、尿频症状,恢复了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情绪智力是对诸如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评价、表达和控制的能力。情绪智力能较好地解释和预测个体的成就,传统智力和情绪智力的互补是个体获得成功的关键。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使我们对运动员智力的概念和本质内涵进行重新审视,给运动员的智力和情绪的测量方法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结合心理技能训练,更应重视运动员积极情绪的培养,使其朝着有利于比赛发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指出幼儿情绪理解属于心理理论的社会知觉成分,本文对幼儿情绪理解能力从静态与动态发展两个方面的不同层次进行综述,介绍了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与研究范式。同时,指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新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会展业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成渝经济区的构建与发展,为成渝会展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本文以双钻石理论模型为基础,从生产要素、需求市场、相关支持性产业、会展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及政策机遇等方面分析了成渝会展业合作发展潜力,并与西安、武汉和上海会展业进行比较分析,阐释了成渝会展业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会展人才、展会类型、产业联动及市场主体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40年代编辑出版的多种延安文艺丛书,不仅宣示并完成了延安文艺及其艺术传统的建构与历史叙述,同时又通过与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目的的结合,"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及其国家美学规范与文类秩序。其中,1949年前后由周而复和周扬等分别主编的"北方文丛"与"中国人民文艺丛书",集中体现出了当时的延安文艺丛书编辑理念、选题准则和意识形态目的等历史特征,以及有意识通过丛书汇集及其"经典化"的文学史叙述,建构延安文艺及其"新的人民的文艺"资源与规范等文化实践功能,并在延安文艺文献史料辑佚、版本考证、文字校勘及"副文本"研究等方面,成为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础及资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应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协同育人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升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还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思政课程不被重视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普遍偏低,支持体制不完善和评价标准缺乏等。推进二者的同向同行,必须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同向同行中的地位与作用精准定位,以重点突破和分类推进为原则推进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开发,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构建教育共同体,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壮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壮族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塑造出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通过归纳总结,将壮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神仙和凡人两大类,从“文学想象与虚构问题的人类学解析”这个角度,分析这些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及其相关情节,从而挖掘出其背后所隐含的母性崇拜、图腾崇拜、生死观念、性别文化等人类学内蕴。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人才聚集的地方,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人才自身价值追求的差异,以及高校内部管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才的外流。高校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营造宽松的政治环境、自由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创造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的用人环境,增强教师的凝聚力;还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机制、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激励机制等,并建设好一批高素质的高校人才管理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7.
善恶因果律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基本规律。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人类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传统善恶因果律不断地遭到祛魅和解构,人们对善恶因果律的认知与信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善恶因果律,其对传统善恶因果律的揭露和批判,意在将人们从宗教的虚幻中唤醒,将人的本质还给人本身,从而使人们建立起科学的、反映人类道德生活普遍规律和价值期待的善恶因果律。秉承传统善恶因果律的合理因素,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善恶因果律进行科学改造和重新阐释,既是破解当前道德失范与道德冷漠难题的突破口,也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与感召力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善恶因果律的有效运行,既需要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规范的引导和保障,也需要个体的道德自律和群体的道德自觉,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本身,为新的善恶因果律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与评论了《体育与人———一种体育哲学》一书的主旨和主要内容,该书以人本体育为立足点,倡导"以人为本"的文化体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对学校体育进行整体构建的愿景。该书立论高远、观点新颖、脉络清晰、论证严谨,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一线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和社会价值,国家的社会和谐与稳定离不开边疆的和谐与稳定,研究边境地区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系,是构建边疆和谐社会、促进边疆稳定发展、实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及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滇西边境地区的实地调研,总结、分析论证了云南边境地区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系,以期推动我国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增加、教育方式改变、发展机会增多,同时也面临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冲击、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等挑战。高校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