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滇越铁路与近代云南社会观念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1910年滇越铁路的建成通车,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随有形的商品、设备、交通工具、人员和无形的文字、语言、宗教传人,是导致近代云南经济社会、思想文化、风尚习俗、宗教伦理变迁的主要核心因素,显著影响了滇人的求学观、地理观、价值观、就医观、就业观,对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外合作办学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模式也趋于多样化。为了促进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规范中外合作办学,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与中外合作办学有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一系列政策。在政策不断的调整过程中,以维护教育主权为前提,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逐步采取了开放政策,下放办学自主权,鼓励中外合作办学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并对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山学院学报》2016,(2):14-20
清中后期,团练势力开始崛起,这种源于保甲的基层社会控制组织,在保卫基层、消弭基层社会动荡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以团练为切入点,考察了晚清云南团练组织的兴起、发展、向"团保合一"的演变及其最后的角色转变。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考察,揭示了晚清时期云南基层社会控制的演变历程,以及由此引发的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中法战争后的三十余年间,云南出现资本主义殖民机构和经济组织,这是法英侵略云南的产物,又是云南经济由传统向近代过渡的结果。在这一阶段,自然经济解体,工业文明初见端倪;近代企业在轻工业、矿业等部门产生;滇南、滇中经济发展圈形成,其经济推动力显现;交通运输改观与省际经济区域形成;近代云南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云南社会经济变迁,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发展乃至建国后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邱谊萌 《海外英语》2012,(13):238-240
17世纪至今,美国英语完成了从移植、形成直至输出的变迁。毫无疑问,美国英语对各国语言教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国英语的变迁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更深入地探讨美国英语变迁的动因,可以尝试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依据制度经济学理论,语言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需求与供给的变动。通过对影响美国英语变迁需求与供给因素的经济学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美国英语变迁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村社会结构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逐渐进入重大转型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工的出现、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建设等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为乡村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到异质多样性社会的过渡和转变带来了动力和契机,乡村社会结构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思潮由于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发展趋势,在历史舞台上积极的发挥着作用,本文以近代思潮为研究对象,与社会史相结合寻求这些社会思潮变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晚清民国以来,在外来经济冲击下,焦作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英国福公司的经济侵略,刺激焦作矿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焦作地区人口增多,工商业发展,文化事业也逐渐完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市民阶层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对近代这一地区社会生活变迁的深入研究,能更好把握焦作"以矿兴市"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云南方志纂修取得了重大成绩,体例类目日益规范,渐趋一致,各志体例的主要类目逐渐固定、因袭,如天文、地理、人物、风俗、户口、田赋、土产、寺观、艺文等,几乎成为方志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但一些类目也随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发生改变,不同时期方志的具体类目均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作相应调整。类目的增减、改变随地区、历史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某些类目的沿用、突然出现或消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社会历史发展及现实环境、意识形态发生重要变化的表现和记录。  相似文献   

10.
对湖南永兴汉三侯祠庙会变迁的动因来说,总的社会环境是庙会变迁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是庙会变迁重要的推动力,地方非正式权力是庙会变迁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近代陕北地区的石油工业和其他民族工业一样,难以逃脱历史的命运。尽管其发展步履维艰,效益弱微.却对陕北地区的居民在物质生活、社会意识、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迁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生态平衡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态平衡是指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确定、社会管理机构的设置、社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社会管理系统运行的机制和方式等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它具有相对性、综合性、宏观性、暂时性等特征。依据社会生态平衡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首先,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的社会环境;其次,必须明确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最后,必须始终坚持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性质和不可动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学术界的大事,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的认识,只有从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视角来分析,才能看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准备了“领导力量”、“思想资源”、“政治条件”、“受众群体”等前提,如此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之间具有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并进而科学地、历史地分析和评估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水平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中的土家族习惯法与过去相比,在结婚要件、婚礼步骤仪式、离婚改嫁、族训家规、上门过继等方面的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在于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习惯法本身存在的缺点、宗族势力逐渐削弱以及国家法律的影响等。土家族习惯法虽然在发生变化,但其所蕴含的团结互助、男女平等和融入乡民生活的制度价值应得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5.
社会风俗作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十年来在清末民初风俗变迁、区域性风俗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服饰、婚俗、陋俗等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群育观念的复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降,严复、梁启超等人"群"观念的提出,旨在唤起国人的"合群"意识,以达到保国保种的目的.孙中山、蔡元培等人的教育主张奠定了民国时期群育列入教育方针的基础,梅贻琦、罗輈重、潘光旦等人的教育主张丰富了群育思想.当前,德育含义太泛,实际上是弱化了德育,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群"和中国近代提出的群育思想继承发扬,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7.
唐廷枢兴办近代工业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唐山经济社会的变迁,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兴起。他对近代唐山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唐山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现代小说里的教育叙事,生动地记录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片段,形象地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教育变革的时代主题。这些变革虽然只是通过现代小说体现的,但这种观念形态的呈现对于研究现代教育史有着特殊的价值。它不仅可以拓宽教育史研究的视域、丰富教育史研究的资料,还可以完善教育史著作的文本写作。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前人已经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云南西部阿昌族聚居的村寨普遍存在经血不洁等错误观念,阿昌族妇女由于月经禁忌的限制而采取的诸多不恰当的护理方式,极大地损害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很多针对经期妇女的行为限制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妇女的健康。在与经期病痛长期作斗争的过程中,阿昌族妇女在经期护理中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地方性知识。改革开放以后,现代科学的经期护理方式逐渐被阿昌族年轻妇女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