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护公民环境权是保护公民生存权的前提。我国处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时期,尽管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为了更好地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进行不断完善,从而使我国公民的环境权得到更加切实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学周刊C版》2017,(18):129-130
政策制定出发点偏差和城乡不平等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未得到重视,而权益受到损害的农民因自身和外部因素也使维权陷入困境。本文全面深刻多角度地看待导致环境权弱势群体的问题,并从不同维度寻求农民环境权困境的破解路径,真正实现农民环境权的有效实现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视野下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环境权的提出是人权发展的新阶段。公民不仅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同时也有保护环境的权利。我国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还不完善,需要建立以保护公民环境权为价值理念的环境政策,严格执行公共政策的环境评价,健全环境政策体系,提高国家和公民的社会责任等,以加强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因为政府行为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对政府行为进行规制?而公民环境权作为一种新的、正在发展的环境法理论也受到各国的重视。当政府行为侵犯公民环境权时,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公民法权益?由于受我国传统诉讼法的制约,我国还未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这无疑是诉讼领域的一大缺陷。因此,有必要设立这一制度,以纠正政府环境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是人类对于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物质因素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的统一,不仅包括公民享有在良好、适宜、健康环境中生活的权利,而且包括公民享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以及对污染破坏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但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环境权的含义,以至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环境权出于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间平衡的考虑因而有一定限度,但缺乏公正的利益衡量尺度;环境权的对象具有公共物品性等特征,侵害环境权的行为又往往表现为间接性,使得环境权的保护和救济不同于传统的权利实现方式,面临诸多困难。针对环境权的实现所亟待解决的上述问题,建议建立和完善集团诉讼制度、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建立环境损害行政补偿制度,以期建立健全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规定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享有环境信息权、环境参与权益和环境监督权,这对于保障我国公民的环境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该法仍未确立公民的环境权,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另外,我国立法及司法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护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这对充分调动公民积极性,开展环境保护不力。建议下一步通过完善立法,改革司法,真正实现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权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明确规定在宪法中是未来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WTO后,结合我国实际,确立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要真正实现公民环境权,我国宪法必须明确规定保护公民环境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保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公民环境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无限制地改造自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产生的,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的人权。我国法律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有明显的缺陷和滞后性,所以应该顺应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使公民环境权得到切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权利就有保障,有损害就有救济.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就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对其进行保障与救济.公民的环境权作为环境法的法益基础,其具有可诉性和可强制执行性.当公民的环境权受到侵害时,就应当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其实行保护和救济.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是保护公民环境权,主持社会正义与公平的需要,是维护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现实必然性,可以通过原告资格的放宽,举证责任的倒置原则,诉讼时效的排除,对原告给予经济于技术的支持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我国环境权概念时,其内涵不应当囊括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权利,程序性的环境权利应排除在环境权之外,要注意环境权只是环境权利的一部分,而且不应该把环境权主体扩展到自然体。环境权是指环境法规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生存环境所享有适宜的生态环境的权利,包括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清洁产品权、环境审美权、环境文化权、合适的日照权、环境安宁权和户外休闲权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环境法解决路径是通过合理设定农民环境权利制度。农民享有环境资源利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事务参与权和环境侵害请求权这些权利。实现这些权利不仅仅是要完善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为权利实现提供一些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林地的生态功能和农民的经济利益存在矛盾,从法律角度来看,应当完善林业法规使之与物杖法衔接,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加强对林地中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最终维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既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了空前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长期以来,国内产生了对环境权性质是公权利还是私权利以及运用公法保护还是私法保护的争论。事实上,这种争论是有益的,突显出了环境权及其保护的重要性。依靠单一的公法或私法对环境权实施保护都存在着不足,把环境权的保护置于人权的视角下予以整体保护才是科学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环境权的提出,是当代法律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积极回应,是人性尊严和人权保障之理念在当今环保时代的具体体现。从环境权确立的必要性上来看,环境权应该获得宪法化,只是入宪的途径存在差异。由于环境权的特性,现在还是应以非环境权的形式入宪,即除了在宪法中确立一个基本环境权之外,应该用尽现有宪法资源,将环境权的内涵纳进现有权利的体系即可。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环境立法、司法以及环境保护的困境都要求环境权的法律确认,但是由于环境权的不确定性、多元属性和权利对抗性导致了其进入立法的瓶颈。借鉴财产权的"权利束"理论,模仿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创设环境区分所有权可能是解决以上问题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环境人权作为环境法的基础权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相较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我国环境人权立法过于原则,不具有实体权利性质,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和滞后性,司法保障严重缺失,致使公民基本人权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将环境人权入宪,尽快完善环境人权法律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环境救济机制,以期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个转基因水稻品种已投入商业化种植,但是关于转基因水稻是否带来基因污染还没有定性结论。在其商业化种植中关于“基因污染”的信息提供与获悉,涉及到农民的环境信息权的保障,从转基因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民环境信息权的现状看,应探讨保障我们农民环境信息权的对策,以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推动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环境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环境权是人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环境权是保护人权的具体表现和应有之义。国际刑法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正逐步取得独立部门法的地位,利用国际刑法保护环境权将在全球环保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和农民的利益越来越得到重视和保护。但由于立法、执法和农民环境意识方面的缺失,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农民的环境权正受到严峻的挑战,而成功解决农村环境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法律层面对健全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新农村建设有点裨益。  相似文献   

20.
权利有三个层次:应然权利、法律权利和实然权利。而环境权目前仅仅停留在应然权利的研究上。我国各地“最丑建筑”泛滥,造成民众视觉污染,感官不适,民众之精神受到损害,从而引发民众的不满与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目前还没有人从法律的视角,从环境权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正是由于我国法律环境权的缺失才导致“最丑建筑”的泛滥与民众的精神受损,只有首先从法律上设立环境权,运用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对“最丑建筑”等损害民众精神健康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民众之环境利益才能得到保护,环境权才能实现从应然向实然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