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中西思维方式、价值观取向、审美习惯的差异,给文化内涵丰富的河西走廊旅游资源文本的英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易经》中的"不易、简易和变易"三易原则作为翻译河西走廊旅游资源文本的规范原则,在忠实再现原文内容的交际过程中,为实现交际意图和目的,对原文做适当的创造性的改写,在中西文化逐渐"糅合"的过程中,遵循"简易和变易"的原则,尊重中西两种本质不同的文化,采纳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促进河西走廊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高宗肜日”,乃殷王祭祖之事,而肜祭却来源于原始宗教的助日厌月仪式;人们从逐月迎日活动中体察到“日月相推而明生”,从而形成“变易”的认识,它为作为哲学概念的“易”之形成提供了自然基础——此即“日月为易”之实质;“易”以“变易”为本,而经学家根据自身的逻辑需要,才将“不易”提到首位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前 ,对“周”、“易”二字的解释 ,就已经出现了许多观点。关于“周”《周易正义》引郑玄云 :“周为周普”;又引《易纬》云 :“因代以题周”;孔颖达自云 :“《周易》称‘周’,取歧阳地名”。陆德明《经典释文》云 :“周 ,代名也 ,周 ,至也 ,遍也 ,备也 ,今名书 ,义取周普”。关于“易”,《易传·系辞》以为“生生之谓易”,“易者 ,象也”,《说卦》又有“易 ,逆数也”之说 ;许慎《说文解字》云 :“易 ,蜥易”,又引“《秘书》说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乾凿度》云 :“易”有易简、变易、不易三种含义 ;程颐《程子遗书》卷 1 :“…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原名《易》。西汉初,《周易》被列为学宫的"经"书之一,学者遂尊称为《易经》,由此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关于"易"的含义,《周易·系辞上》说:"生生之谓易"。东汉郑玄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易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周易赞》)。"易简"是以一持万,执简易繁之道;"变易"说明运动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不易"是说事物相对的稳定性。声也有人认为,"周易"之名,正是取周室即将变易的意思,作者是为了挽救周室的危亡而编著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是流传…  相似文献   

5.
在对诗歌文本的意义阐释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刘勰的“知音”说等,都是以探求和追寻作品确定不变的原意为目标的。然而事实证明,这往往既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法完成的。与此不同,《易经·系辞》中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思想,荀子也说:“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到了西汉,董仲舒更是明确提出了“《诗》无达诂”的命题。他说:“《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春秋繁露·精华第五)刘向也曾提到:“传曰:《诗》无通诂,《易》无通占,《春秋》无通义。”…  相似文献   

6.
据《易纬》及东汉郑玄《易赞》,《周易》之“易”涵摄“变易”、“易简”和“不易”三义.然而,对于“易”之“不易”义,历来学人见解歧义迭出.由是首先通过追根溯源,对“易”义进行诠释;其次,探究“不易”之源流变迁,以明晓“不易”本义;最后,以“秩序化”、“本体化”诠释“不易”义,彰显“不易”在纷纭变迁世界中的意义,企以开启生生不已的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7.
黄济  于超 《教育学报》2012,(3):106-114,128
《易》在历史上是一部备受推崇,同时又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著作。《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又包含有"卦辞"和"爻辞","传"又分为"大传"和"小传"。每一部分都有不少神秘的和迷信的难解难读的问题,但同时又蕴涵有先哲们朴素的哲理智慧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其成书已久,成书过程说法不一,难以考证;发展过程中,更是识随时迁。所以,在国学的学习中,学《易》一直是一个较难的问题。我们当今学者在对《易》进行研读与评价时,必须注意到《易》的这些特点,运用好历史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发而深刻的神话历史化是有别于他族的一个文化景观。学界对这个现象已有众多的阐述,但对其历史背景的动因则缺乏应有的多维考察与挖掘。在“社会—思维”互动的视野中,有三个重要因素得以凸现,它们是商周之变、“帝”“天”之易以及祖先崇拜。商周之变实现了思想、思维的质变式飞跃,“天”“帝”之易使初民从“皈神”过渡到“依人”,祖先崇拜有力地消解了神明崇拜,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神话历史化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乃至汉简、石碑、敦煌抄本等出土材料中的字形入手,分析"杨"字的繁体——"楊"当从"昜",而非"易"。甲骨文、金文形体中",楊"均为从"昜";战国文字形体除秦系文字外,仍本自金文;秦系文字中开始出现二者相混的情况。虽有《说文》保存正确的小篆形体",易""、昜"二字之隶定形体仅一横之差",易""、昜"二字相混的现象仍相当常见。"杨"作为姓氏乃源于国名,国灭又为采邑名,食采邑者以其为姓。  相似文献   

10.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尤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这种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在"时"和"贞"这两个哲学范畴中可见一斑。一方面《周易》大力提倡"与时偕行",投入到生生不已的宇宙大化中去;另一方面《周易》又推崇"利永贞"、"直方大",体现了遗传独立、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周易》关于"时"与"贞"的辩证统一观体现了《周易》既追求变易,又追求不易,既追求圆动,又推崇方正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1.
石镇雄 《考试周刊》2014,(64):51-51
<正>孔子自己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代表人物,读《易》,韦编三绝,读了一遍,心有所悟、所惑,再读一遍,又有新的感想,反复再三,可孔子犹未满足,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孔子对"学""习"的态度。对于"习"有不同解释。一种意见认为此处的"习"为温习、复习之意;一种意见认为此处的"习"是实践、实习之意;还有一种意见是二者之意都有。站在教师的立场,我更喜欢将"习"理解为既要练习,又要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易"、"道"哲学及"阴阳五行"学说。它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自然、人、天、地关系的感性体悟和辨证思考。核心成分是强调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古徽州在传承、实践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构建与天地、山水相融相谐的人居环境方面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大易之学有象数、易理两大派系。象数为汉易,易理则为魏晋玄学易与宋明理学易两大阵营。理学易当中,程朱为道学易,船山为气学易,陆王心学一系的易学,则为心学易。南宋陆象山在江西,倡导心学,其中也有其易学的独到见解。象山弟子杨慈湖,本身便精研易学,留有《杨氏易传》一书,以及《己易》一文传世。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时,便是在贵阳龙场玩易窝当中悟道,其与易学的渊源,可谓关系匪浅。在他四十九岁揭示致良知之旨后,便有“良知即是易”的论说。龙溪是阳明的大弟子,对大易之旨与良知之道的融合与传承,在讲学当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阳明后学罗近溪,对于大易之旨的诠释,更是陆王心学一系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谢泳涓 《海外英语》2022,(2):168-170
在教育现代化快速进程以及国家深化义务教育及教育评价改革视域下探索"英语易"平台赋能小学英语学生评价多元化。通过梳理H市小学英语开课概况、学生评价以及基于"英语易"平台的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并从问卷调查角度、家长评价角度、教师访谈角度揭示此次H市小学英语课外活动促进小学英语学生评价多元化的活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士元是晚明著名的经学大家,其易学肯扬象、占,注重发明<易>中阴阳消长、治乱存亡之几和中道思想,力主"由象而钩几"的治易理路,体现出"汇解易象"、"比类明义,象理互通"和"以经注经,以史证经"等特点.此外,他还对<易经>的异文进行了蒐集和考订,捃摭了散佚的多家易说.这些在易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晋释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中的"三不易"之"不易",一直被训释为"不容易"。而从文字训诂及道安一以贯之的翻译思想来看,"不易"之"易"宜作"轻易"解,"不易"宜作"不变"解。"不易"并非"不容易",而是不变、"不轻易"或"勿轻易"之谓。"三不易"是为了规避"五失本"而对译者提出的三条"勿轻易而为",概言之:勿轻易以古适今、勿轻易以浅代深,勿轻易臆度原典。可视为翻译的"三戒"。假若将"不易"解释为"不容易",便会把"三不易"当做三条"不容易"做而又要努力去做的事,这不仅不符合"五失本"与"三不易"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完全颠倒了道安的原意。正确训释和理解"三不易",对于中国传统译学理论的阐发和当代中国翻译理论及翻译文学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18.
"简而有法"是欧阳修重要的散文理论,出现于宗经复古的宋学背景下,以《易》、《春秋》等经典为效仿对象和文化渊源。"简"指文章用语简洁平易、叙事裁剪熔炼;"法"指文章之艺术法度、用意深刻。"简而有法"要求文章既要简洁又要章法自然、寓意深远,兼具形式意义和内容意义,可视为一种文章的整体风格。其美学内涵主要包括简洁凝炼、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言简意深、意在言外的审美境界,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叙事策略三个方面。欧阳修"简而有法"说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理论旗帜,对后世散文创作和批评中的尚简风气和文章繁简理论有着系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于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观点:"移位"说、"添加量词"说和"类推"说。《史记》中"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数词+名词+个体量词""数词+名词""名词+数词"的用例情况,说明"添加量词"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类推"说是"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是由"数词+度量衡量词+之+名词"脱落"之"字类推而来,是由已有的"数词+容器量词+名词"格式带动而成。  相似文献   

20.
论张载“阴阳反交为大义”的《易》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家张载著《易说》三卷,确有极其丰富而精彩的辩证法思想。他不仅规定“太虚”为“气”,说“太虎之气,阴阳一物也”,唯物地改造“太极”的观念,而且概括事物的规律为“阴阳反交”,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推动事物的发生、发展和转化。圣人作《易》,之所以要以“六交拟议”,正谓天道变化之趋时也。天道变化趋时,决定用《易》守贞。所以人生用《易》,则“不可以必胜而忽慢”,稍生懈怠之念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