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4年7月,刚满17岁的鲍洪昌从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毕业了.当时,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准备报考师范院校,但意想不到的原因把他的梦击碎.同年8月,他回到株潭公社枣木大队(今株潭镇枣木村)务农.1975年8月,大队领导打算把他吸收到大队队部当干部,谁知他却作出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要求到枣木大队小学当老师.  相似文献   

2.
1974年7月,刚满17岁的鲍洪昌从万载县株潭中学高中毕业了。当时,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准备报考师范院校,但意想不到的原因把他的梦击碎。同年8月,他回到株潭公社枣木大队(今株潭镇枣木村)务农。1975年8月,大队领导打算把他吸收到大队队部当干部,谁知他却作出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决  相似文献   

3.
华莹山高寒地区康佳公社木龙大队小学教师周祥礼,是六三年合川师范的毕业生。他为改变山区文化落后的面貌,在这里渡过了十七个寒暑。一九五七年,木龙大队办起了小学。政府曾先后派去六个教师,他们都因嫌条件太差,最长的教了一年多,短的只有几天就下山了。当领导决定周老师到木  相似文献   

4.
1.1977年秋,罗 功生高中毕业回到洪湖中沙中镇蒋岭村,乡亲们有的推荐他当乡村医生,有的推荐他当农技员,有的推荐他当大队干部,也有的推荐他当老师。他没有犹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1980年,他所在大队党支部决定调他任团支书。老党支书记把培养他  相似文献   

5.
“宁可不捧金饭碗,也要当一辈子孩子王!”这是湖口县付垅乡徐风小学民办教师崔水庆立下的誓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放弃了一次又一次招工进城的机会。1969年3月,瑞昌铜矿的招工指标分配到大队,大队干部推荐他去,几次找他谈话,都被谢绝。1970年,本县化肥厂招工,村党支部书记多次上门劝他去,可就是打动不了他的心。  相似文献   

6.
正一名普通的教师,坚守家乡30多年,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走出大山,而他仍默默无闻地扎根山村。1975年,18岁的罗光毛高中毕业,怀揣着"入党申请书",回到了家乡龙山县桂塘镇。当时,这里的教育还很落后,像罗光毛这样的高中毕业生在周边很少,村里想要他到兴坝小学教书,而县里却让他去当大队治保主任。这一年,他选择了后者。1978年,高考恢复,罗光毛放弃了离提干只有一步之遥的大队支部工作,参加了中专考试,选择了师范专业。1980年7月,罗光毛从永顺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  相似文献   

7.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这些游记集中反映了他学的最高成就。在九篇永州山水游记中,有六篇是写小溪潭的,黄溪、石渠、石涧、袁家渴、小石潭、钴鉧潭。这些不被世人所知、甚至无名的小溪潭,在柳宗元的笔下,却是那样奇特“温丽”。清深的溪潭有鱼数尾;水底明白见石,或是“亘石”“达于两涯”,或是“小石平布”;溪潭的两岸是草碧兰香、异卉怪木。浓密的草木,把小溪潭遮掩住了,人们只听见水声,却不能看见它,要循声去寻才能找着它。人们评论柳宗元所写的山水,是以山水自喻,在山水中  相似文献   

8.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大兴县四分场小学特艳龙陈老师是我四年级的班主任。他烟病特别大,像他的教龄一样,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一支大号枣木烟斗叼在嘴上透着威严,显示着智慧,真有点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劲头儿。陈老师备课累了,抽一斗烟会精神抖擞;我们犯了错误,他把一个烟吸得“嘶...  相似文献   

9.
从18岁到47岁,他把人生最瑰丽的时光,全部献给了他钟爱的教育事业。于是,人到中年的他,全国优秀教师、省劳动模范、国家级骨干校长、徐特立教育奖等荣誉证书纷至沓来。证书上总写着这样一个名字——苏光。“愿把头发白在家乡的讲台上”1957年2月,苏光出生在慈利县一个穷乡偏僻的土家山寨。18岁前,他种过地,养过猪,当过临时工,做过售货员等。生活的艰辛,锻造了他大山一样不善言辞、沉稳干练的个性。但他喜欢文学、迷恋美术、酷爱数学。在他的内心深处,梦寐以求的是当一名令人羡慕的老师。机遇总是垂青早有准备的人。1975年7月,大队支书通知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奖励》2021,(4):17-19
袁隆平:观察开启水稻杂交育种 袁隆平的成功,是与其仔细认真地观察分不开的.1960年7月,正是他从事育种研究初期,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劳动时,观察到一株长势明显好于周边的"鹤立鸡群"的稻株,于是他把这株水稻种子留下来,第二年收获后证明了这是一株变异的"天然杂交稻".正是田间劳动时观察到的这株不一样的水稻引起了袁隆平...  相似文献   

11.
<正> 1974年拜泉新建公社利祥大队,在上级水产部门的指导下办起了浅水养鱼场。大队领导决定把只有初中一年文化的李朝印,调到养鱼场当技术员。小李过去没搞过这行。开始,他认为养鱼没啥太难的,喂好、养好,到时扑捞就行了。可是,当上级水产部门来检查工作的同志问小李养鱼、管理、捕捞的一些技术知识时,他回答不上来。打那以后,他开始顽强地学习养鱼技术了。  相似文献   

12.
写出生命的辉煌──记黑龙江省富裕县农技高中校长韩忠生魏向新45岁的韩忠生,任富裕县农技高中校长.他没有多高的学历,是个土生土长的干部。1972年,他被安排到绍文公社共兴大队当民办教师,兼任校长。一上任他就积极创办农民夜校,带领师生种实验田,多方面推广...  相似文献   

13.
檀木     
在一所艺术学院里,有位著名的金石家,他的篆刻艺术格调高雅,风格奇丽,为人称道。上个月,他和几位朋友到印度游玩。一路上,他们参观了很多名胜古迹,也领略了很多壮美的山川,印度特有的民族风俗和古老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他欣喜不已的是,在印度的市场上,他发现了一种名贵的檀木,这种檀木能飘出一种淡淡的幽香,虽然不浓,但香味纯正,沁人心脾,十分持久,而且,他发现这种木头质地十分均匀,没有纹理,硬度适中,特别适合用来刻制印章和类似工艺品。他买了一小块,回到宾馆用刻刀试了试,效果出奇的好,用起来手感比枣木好多了;加上枣木无法比…  相似文献   

14.
爱的伤疤     
几年前一个炎热的夏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有个小男孩为了凉快决定去自家房子后面一个形成已久的深水潭中游泳。因为迫不及待地想投入到清凉的水中,他飞快地从后门跑了出去,边跑边脱掉鞋子, 袜子和衬衣,把它们随手抛在了身后。他冲入了水里,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游往潭的中心,而此时一只美洲鳄也正在朝岸边游来。  相似文献   

15.
水仙少年     
<正>一个英俊的少年,每天都到一个湖边欣赏自己的美貌。他对自己的容颜非常痴迷,以至于某一天掉进湖中溺水而亡。在他落水的地方长出了一株鲜花,人们把它称为水仙花。水仙少年死后,山林女神们来到了湖边,发现它由一个淡水湖变成了一潭咸咸的泪水。"你为何流泪?"山林女神们问道。"我为水仙少年流泪。"湖回答说。"你为水仙少年流泪,我们一点儿也不惊讶,"山林女  相似文献   

16.
程启飞 《教育》2008,(9):32-33
又是一年教师节。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从教48年,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工作成绩突出,一生所获荣誉100余项,曾先后被表彰为山东省“捐资助教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他一生节俭,不抽烟,不喝酒,把省下来的10多万元钱捐给了社会。他叫郁忠诚,他不仅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还影响了自己的后代献身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 黑龙江省宾县新立公社庆华大队禹汉卿,今年S6岁。合作社时他就开始了种果生涯,自学二十多年,终于取得较大的成绩,现任该大队果园技术员。禹汉卿原只有二年文化,二十多年来,起早贪黑地坚持自学。在边学边实践中,他从种两棵葡萄的实验田面积,扩大到东山有五十亩、西山有九十亩的果园面积。由原先的单一果木贝达葡萄,发展到十几种果树,如黄太平、李子、杏子、东风苹果、花红、海棠梨等。还引进了一千株红香水、美州  相似文献   

18.
他学历不高,却勤奋好学,敢与硕士、博士、教授级高工同台竞技比高低,且表现不凡;他五音不全,却激情飞扬,用双脚在饶南的崇山峻岭踏出了优美动听的人生乐曲;他不善豪言,却热血沸腾,把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与他作伴近20年的青山和地质事业;他参加工作20年来,主持或参与过国家重点地质项目多个并业绩显赫;他就是全国地质勘探技术能手获得者,江西地矿局九一二大队青年地质工作者——陈国华。刻苦钻研技术业务学在前陈国华学的是煤田地质专业,而他所从事的却是区域地质和非煤矿产调查,专业不对口使这位刚出校门踌躇满志的优秀学子面对…  相似文献   

19.
打枣     
打枣许步云鹫峰脚下的环谷园中,树木数量之多,当为首都中学之最。然独有一株枣树,虽无杨柳之婀娜多姿、松柏之伟岸挺立,我却最为钟爱,给我乐趣最多。这棵枣树,何人所种,何年所栽,已无可查考。他扎根在贫瘠土地的石隙中,无需人们浇水、捉虫、锄草、施肥,却生机盎...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家的远见卓识──记黑龙江省兴乡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学忠冷霜,肖淑华从一个农村大队民兵连长、支部书记到现在的全国“农民企业家”,他是乡镇企业的一员闯将。他的出现,把一个行将倒闭的企业改变成全国油脂行业的排头兵。他就是黑龙江省巴彦县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