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即将结束,我们从众多来稿中精选了九个课例,汇成这样一个“精彩课例回放”专辑,类似于做一次岁末盘点。一年来,“课例研讨”栏目在广大读者的呵护下发展良好,投稿数量与来稿水平日上日高。我们做过粗略的统计:2006年,本栏目收到的稿件高达1200余篇!但由于版面有限,每期只能刊载四篇课例,全年刊用的稿件计不过50余篇!面对诸多来稿,我们时有遗珠之憾!这次在年末刊出这一组精彩课例,也算是我们弥补遗憾的小小举措吧!编毕全年12期课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迷人的风光:各种教学风格、各类教学方法、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观点,竞相展示,姹紫嫣红,多姿多彩!当前,我们的母语教育虽然受到不少指摘,但当我们面对这些课例——这些众多行动者思考者探索的精华——我们不得不油然而生敬意!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典型风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这样一个时代鼓与呼!邓彤  相似文献   

2.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性历来都受到世人的推崇。以其中一篇代表作《廉颇蔺相如列传》为剖析对象,按文学作品诸方面的特点作粗浅分析,旨在进一步地说明《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七十列传之一.成功地刻画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历史人物。本文就蔺相如形象的刻画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5.
偶读陕西师大所编《中学语文教学参考》(99年第10期)“备课参考”栏目里有关韩卫国先生《一条应该补充的注释》一文,深为韩先生学识之广博与备课之扎实所折服。但,韩文对“善为秦声”(现高中语文第六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所谓补充注释,笔者却不敢苟同,其理由如下。韩文所以“补充”此“注释”,其根据是秦国李斯《谏逐客书》里有关“秦声”的介绍。诚然,李文“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确系秦王所为。但,李斯为此文是在秦王(秦始皇)十九年,即公元前237年,而“渑池之会”却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79年:二者相隔近半个世纪。试想,以后人之言证前人之行,恐怕于理不通吧?况且,《谏逐客书》中所“退”之“筝”,正是秦昭襄王请赵惠文王所奏之“瑟”呢。(筝,乐器名,瑟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二册第5页注释〔45〕,朱东润主编)倘若秦王真的请赵王演奏所“弃”“退”了的“筝瑟”,那岂不是自取其辱?那么,相如请秦王击缶,“秦王怒,不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古代,那些乐工伶人的地位不高,秦王了解这一点,才趁“饮酒酣”大咧咧地提出“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这一极不符合赵王身份的要求。真可谓“醉翁之意不...  相似文献   

6.
《廉颇蔺相如列传》被收入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其注释有个别地方似可商榷。兹略呈管见,一得之愚,就教大家。  相似文献   

7.
正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写作教学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互动式的过程,它们互相依赖又相互促进,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  相似文献   

8.
蔺相如在历史上以智勇著称。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对蔺相如的生平着重叙述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故事,从而突出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形象特点,而传后的论赞“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则成为对蔺相如最其权威的评定。那么,蔺相如在奉行使命、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中,又是何以表现出如此出色的智勇行为的呢?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能审时度势,据理执要。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阅读与写作严重脱节,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阅读,作文教学就是作文,似乎阅读和作文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10.
于笑 《现代语文》2014,(4):84-85
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合作写的《阅读与写作》主要讲述的是中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一些方法以及如何去实施的策略。语文教学无非就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而叶圣陶先生和夏丏尊先生以自己多年教学研究的经验,给学生以指引,读来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在此,笔者谈谈该书对于语文教师教学上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教材几经增删,但从未动摇《廉颇蔺相如列传》长期在教材中的地位,成为经典篇目的重点课之一。在刻画蔺相如这个人物形象时,作施展才华,多法并用,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蔺相如这个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人称道。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中学作文教学应注意做到“两个结合”“作文教学同阅读相结合,学习作文的方法,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作文教学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实自己的生活,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理应具备两个功能,一是吸纳古今中外文化传统精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二是学习优秀典范文章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认识思考生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前者是为提高阅读素养而读,后者是为提高写作素养而读。但是当前阅读教学忽略了第二个功能。从本质上看,写作是离不开阅  相似文献   

15.
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蔺相如与廉颇身上,对这两个人物作这样那样的分析评价。这当然是不错的。但是有一个人物也应予以重视,他,就是宦者令缪贤。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缪贤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着墨不多,却不可或缺。第一,是缪贤的荐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三个故事都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就“完璧归赵”说,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以分别概括为“秦王以城易璧,赵王一筹莫展”,“缪贤举荐人才,相如奉璧…  相似文献   

16.
17.
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下,初中语文教学要从汉语言学习特点出发,在打牢基础语言的同时,围绕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探索创新,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持续提升,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关系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内容。文章主要对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研究,围绕目前教学整合中存在的不足,为促进两者的高效结合,提出了优化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节选自《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其中有句“以戏弄臣”,看似容易;《教师教学参考用书》译文为“以此来戏弄我”,翻阅其他版本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此句或不译,或语焉不详,大同小异地译为“来戏弄我”。  相似文献   

19.
陈煜 《现代语文》2006,(5):20-20
司马迁的《史记》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展现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笔法精练,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学语教材第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选取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篇,篇中成功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蔺相如的智勇双全、深明大义,廉颇的骁勇善战以及知错就改的可贵性格分别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件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司马迁着力从语言和行动两个方面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技艺高超,使人物鲜活生动,如在眼前。这篇章中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人物,其中,“秦王”的形象尤其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蔺相如“使其从者”“归璧于赵”后被引自秦廷,他如是自辩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