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鲷迷 《垂钓》2006,6(5):34-35
一、何谓浮游矶钓? 顾名思义,是指利用浮标将钩和饵设定在目标鱼觅食的水层中,并通过潮流的带动去搜寻目标鱼而诱使鱼儿索饵的一种钓法。由于最早是起始于在矶岩岸礁的一种活动,所以叫“浮游矶钓”。这种钓法的特点就是施打诱饵,用以配合被潮流所带动的钓饵。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传统钓法的最大缺点就是钓饵卧底,鱼儿不易看见以及铅坠距钓饵太近,不便鱼儿吃食(也受惊吓)。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采用“捶竿仿生”法,效果很好。具体操作:采用长竿短线钓法,把鱼竿置放于架竿上,右手半握拳,每隔半分钟左右,轻捶握竿处一次,每轻捶一次,竿尖即上下抖动数次,钓饵在水中亦随之上下跳动数次,鱼儿看见误以为是“活物”活动,随即追食上当。这种钓法是依据鱼儿喜欢追食活物的习性而模拟的一种仿生法。捶竿仿生来钓鱼@黄仰萱!北京  相似文献   

3.
我观察过几次钓赛,见一些高手几场比赛获鱼很多,分数领先,后来莫名其妙地被剃了一场“光头”,结果名落孙山了。后来听说有的人参赛时,偷偷带上毒饵(饵中掺有鱼儿特别厌恶的化学物质),在每场比赛将结束时,用毒饵包钩投向钓点——毁窝,使后来抽到此钓位的人钓不到鱼,为自己争名次除掉几个障碍。这种小人伎俩削弱了钓赛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雷鸣 《中国钓鱼》2004,(4):58-58
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卓别林是一位钓迷。有一次,他邀请一名法官去郊野游钓,法官钓上了一条大鲟鱼,鱼儿在水中拼命挣扎.他自言自语地说:“逃不了啦,这条鱼被我宣布死刑了。”  相似文献   

5.
巧用虾饵     
我在北京玉渊潭湖边居住的近 二十年里,常到湖边“遛早”、“遛晚”的。每次去都忘不掉带上一支手竿过过钓瘾。由于工作忙,每次过钓瘾的时间也就半个来小时。所以很少有时间在钓饵上下功夫。 有一次我发现在湖边很容易就地取材的小虾做钓饵特管用,又省钱又省事。但就是有一个缺点:因为小虾肉太嫩,上钩费劲,又经不住小鱼折腾便空钩了。后来我摸索出了一个办法克服了这难题。就是把小虾去皮后,用两手指紧紧压住虾肉来回揉搓,直到把虾肉的“油水”挤干为止。用这剩下的干物质——“虾筋”饵挂钩,又好挂又结实,鱼儿还特感兴趣。钓友们…  相似文献   

6.
夏秋季节,常常出现闷热天气,鱼儿吃食不积极,有的水体甚至会使鱼“浮头”。一遇这种情况,钓友们多是采取回避的态度——歇竿。我认为,大可不必,只要我们进行“三选择”,不仅可以钓有所获,而且还可能钓获颇丰。  相似文献   

7.
野河须静钓     
野河是指未曾放养鱼苗或无人管理的河塘,河内杂生鱼种一般以鲫鱼为主。由于人为捕捞太滥,鱼的数量不太多,加之钓友们经常垂钓,鱼儿敏感性增大(俗称鱼刁),这时候就必须静钓。 怎样才是静钓呢?如果以季节划分,则冬春是静,夏秋是动。以日划分,早晚是静,中下午是动;以钓的次数、钓的时间长短来划分,一次未钓过的河为静,钓过的为动;钓的次数少、时间短的为静,反之为动(包括河中某一钓点);以鱼划分,钓大鲫鱼须静钓,但这种动与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运用。如当某一钓点垂钓次数多了,鱼儿变得刁滑,这里就成了“动”。…  相似文献   

8.
胡诚 《钓鱼》2005,(2):44-44
对于很多海钓爱好者而言,船钓是一种非常惊险刺激的运动。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国内很少有钓手涉及此项活动。即便能举办或者参加船钓,也多是在近海,与真正意义上的船钓相差甚远。我在墨西哥访学期间,偶然参加了一次船钓。只不过我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少有机会真正地参与。  相似文献   

9.
孙惠德 《中国钓鱼》2005,(11):28-28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鱼儿是越来越难钓了,鱼获也越来越少。但我们江浙一带有一种独特的钓法——“提钓”,却是天寒地冻时鱼获颇丰的有效钓法。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5,(24):17-17
付迎春72岁,北京市人,是“全国钓鱼国手”。 从钓经历: 自小喜欢钓鱼,半个多世纪的垂钓生涯中,他每星期总要和鱼儿“约会”一二次,即便是数九寒冬,也照常去冰钓。正是因为他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不间断的苦练钓技,熟练掌握了传统钓技术,练就了双洞察鱼情的“火眼金晴”、一套引鱼上钩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11.
野河须静钓     
野河是指未曾放养鱼苗或无人管理的 河塘,河内杂生鱼种一般以鲫鱼为主。由于人为捕捞太滥,鱼的数量不太多,加之钓友们经常垂钓,鱼儿敏感性增大(俗称鱼刁),这时候就必须静钓。 怎样才是静钓呢?如果以季节划分,则冬春是静,夏秋是动。以日划分,早晚是静,白天是动。以钓的次数、钓的时间长短来划分,一次未钓过的河为静,钓过的为动;钓的次数少、时间短的为静,反之为动(包括河中某一钓点)。以鱼划分,钓大鲫鱼须静钓,但这种动与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灵活运用。如当某一钓点垂钓次数多了,鱼儿变刁滑,这里就成了“动”。但当…  相似文献   

12.
喜获双奖     
王群 《中国钓鱼》2000,(7):32-32
凭着对“鲫鱼2000”鱼饵的信任,加上钓鱼大师袁永耀先生的指点、提议,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市钓鱼协会主办、汕头伽玛卡兹公司和上海花鸟商店协办的2000年第十届伽玛卡兹钓鱼比赛。 4月23日,风向西至西北,风力四五级。比赛分上下午台钓、传统钓两种规格,上午进行的是两场竞技钓赛。 第一场,我的钓位号是24号位,主攻鱼饵是“鲫鱼2000”,加水和饵,然后开钓,自始至终,鱼儿像着魔似的不停地咬钩,我不敢怠慢,认真地注视着浮漂的变化,把握住鱼儿吸饵的种种信号,鱼儿一尾一尾地落进了我的鱼护……成绩名列前茅。第二场…  相似文献   

13.
一次;参加钓鱼比赛,因准备不及,只带了些蚯蚓和几种商品粉饵上路了。比赛开始后,久钓无鱼.只好打扑克消磨时光。这时只见一钓友在旁不断起着200克以上的大鲫鱼,过去一看,人家是小米打窝,长竿大线,钩挂成束红虫,甩大鞭的传统钓法,可就是对路,鱼儿爱吃。回到钓位仍然发愁:没有红虫,能用什么方法让鱼儿吃蚯蚓呢?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决定采取诱导法.把一些蚯蚓截成2厘米的小段投入窝中。半小时后,只见鱼星渐起,调整铅皮后,钩挂上小段蚯蚓重新开钓,竟连上几尾大鲫鱼。这次对鱼儿食性的诱导成功,并不是一次发明,它早已在…  相似文献   

14.
晓红 《钓鱼》2007,(1S):25-25
无论是肉食性的鱼,还是喜吃素食的鱼,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性——爱吃活食。尤其是在天气湿闷、水中缺氧,或水温较低时鱼儿吃饱之后,对一般食物不感兴趣,但见到活食时,仍然会追着去咬。于是一些老钓手创造了一种新奇的钓法,叫“追钓”。追,当然是引逗之意,就是在鱼儿不愿进食的时候,用提动钓饵的办法,使钓饵“活”起来,用活物去引诱鱼儿上钩。  相似文献   

15.
朱国刚 《钓鱼》2013,(13):37-37
钓鱼人都挺聪明的,喜欢琢磨和思考,也喜欢做一些钓法改良。最近几个月,由于天气渐热,鱼儿不好钓,加上鱼儿越来越少,结合其他几位钓友的经验,我发现抛竿蚯蚓爆炸钩的钓法有一定作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秋末天气稳定,气温适中,鲫鱼越冬前需摄食增膘,此时是钓鲫的第二个黄金季节。然而,秋末也常出现高温不退的“秋老虎”天气,此时,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仍按“老皇历”办事,是很难钓到鲫鱼的。这种时候,就必须用“巧’招了。一、钓下风由于气温偏高,水中缺氧,鱼儿多在上中层活动,很少摄食。而下风处氧气相对充足,因此钓位应选在下风处。10月4日,我们一行3人在某鱼池垂钓。当天气温26℃,西北风1-2级。下钩后,浮漂被鲢、鳙、草鱼撞得直摇晃,鲫鱼就是不咬钩,一个多小时无人上鱼。我放下钓竿,绕池一周,发现下风处无鱼浮头,于…  相似文献   

17.
欢乐度冬闲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5,(12):33-33
北京钓友刘先生近日和我谈及如何过好北京冬季这段“休钓期”。但是严冬对冰钓爱好者来说,又是他们快乐的季节。他说北京地区每年11月下旬到12月中,可称为鱼儿的“安全期”,因这段时间非常冷,有时水结薄冰,既不能上冰凿洞,又见不到水,鱼儿不受被钓之灾。在这之后进入冰封季节,如何过好这段时间?我们还谈到如何处理破、旧老玻璃钢竿等方面的事,总之都和过冬有关。现在将这次交谈,整理成文,归纳为整、改、聊和写、钓四条,对有些钓友可能有一点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22):20-21
寻鱼层悬钓:是一种从下层往上引的诱鱼速钓技术。垂钓者在施钓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1 当你在正常搓饵或拉饵底钓时发现,鱼标在立稳下沉时就出现停顿、上升的漂讯或是上钩中鱼率高的现象,这都是鱼儿离底截食的反应。2当你在实施正常的底钓时,由于误将鱼儿诱集水底大多或是遇到从未被钓过的鱼儿对饵的哄抢等,造成在抢食的过程中,将钩饵推来拱去,搅得窝底浑浊不堪,只见漂动不见上鱼。遇到上面这两种惰况,你就得采取寻鱼层悬钓战术。及时将鱼标下移3-5厘米,缩短水线使双钩饵离底,避开底层浑浊区,寻找鱼儿吃食最佳的水层,这样既解决了漂讯乱的问题,又提高了上鱼速度。如果还出现鱼标未沉到位就有讯号,你仍须继续下移鱼标,直至寻到能连续不断上鱼的水层。这种由下往上的纵向诱鱼悬钓技术,是最常规的钓法,也是多数钓手喜欢采用的一种较为稳妥的诱鱼速钓方法。钓手能始终了解鱼层的高度及走向,并能主动根据其变化而随之应对。  相似文献   

19.
浪中人 《钓鱼》2005,(12):21-21
今年4月8日至5月9日,我同几个钓友先后五次到白鹤水库钓鲢,同样的钓组,同样的钓法,用饵也几乎一样,但是钓效差距却很大,甚至有的钓友一天下来连一次象样的“动作”也没有出现过,打了“白板”。于是议论纷纷,找了许多“原因“。这种情况,在近几年的钓鲢中也多次出现过。海竿浮钓鲢鳙同钓其它鱼一样,除了必需的基本功和“运气”之外,恐怕就是重视或者忽视垂钓中可能影响钓效的某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夏钓三法     
徐国刚 《钓鱼》2012,(16):37-37
仲夏以后,天气炎热,水温偏高;鱼儿进入了所谓的“厌食期”,但是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时鱼儿有时不但不厌食,反而是积极觅食,只是由于白天水温过高,抑制了鱼儿的觅食欲望,只有在水温较低的早晚,鱼儿才开始正常觅食,鉴于这一点,钓早晚就成了夏钓的一个主要钓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