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大批"红色经典"相继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到新世纪,这股改编热潮愈演愈烈。但是,几乎伴随着这股改编热潮的出现,对这些电视剧的质疑之声也随之而起。为此,200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接连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改编蔚然成风,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红色经典”产生和被改编时代的社会审美心理变迁入手,寻找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根源,并由此提出在改编中注意“三色调和”的改编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影视创作市场化、红色经典被肆意改编的商业环境中,大型电视连续剧《渔岛怒潮》用现代影视艺术手法,重温记忆,传承经典,在主题思想、叙事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探索突破,彰显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品格,实现了小说与影视、经典与改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好结合,为红色经典改编影视剧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小兵张嘎》是一部依据同名“红色经典”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这种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得《嘎》剧和当前电视剧改编“红色经典”的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嘎》剧审查和播出之前,国家广电总局曾连续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发出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审查管理的通知》两个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5,(10):61-64
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在对《林海雪原》小说、革命样板戏等前文本的互文性改编中,以武侠与黑帮杂糅的英雄叙事类型重新包装了剿匪传奇故事,实现了对红色经典的增殖再现。政治逻辑与市场经验合谋成功的背后,也让我们思索"红色经典"在与当代文化对接中,如何开掘其精神道德资源,实现其历史超越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红岩>、<小兵张嘎>、<烈火金刚>、<红日>、<红旗谱>、<苦菜花>等电视剧的相继问世,影视界掀起了一阵红色经典改编热潮.尽管有的剧目由于把握问题,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如<林海雪原>、<红旗谱>等,但争论也罢,反对也罢,都说明红色经典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在这场红色经典改编热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看待红色经典图书.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电视"红色经典"的重构现象日渐成风。通常而言,"红色经典"中的人物形象都在某种程度上被"脸谱化",但某些改编后的电视剧人物形象成功实现了从"脸谱化"到"人性化"的转变,而这不仅是其吸引受众的原因所在,也意味着今天的我们在启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构历史。同时,这种对于历史的重新思考和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还原历史真实。但是,过分强调"人性化"有时也会导致作品的"庸俗化",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4年4月9日和5月25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国家广电总局连发两道“通知”,对红色经典的改编问题进行规范。时至今日,经典的改编仍然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人民日报》今年2月25日发表一篇题为《不要“游戏”红色经典》的短文(作者:侯文学),针对某地准备斥资百万将小说《红岩》开发成游戏《“小萝卜头”的故事》一事,对红色经典的游戏化问题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份,广电总局下了个通知,叫做《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目前在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电视剧的过程中存在着“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的问题,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红色娘子军》在不同的媒介时代的改编现象作为个案,探讨在新中国电子媒介时期,从电影到电视演进中的媒介影像文本的改编与媒介变迁的关系。借以阐明不同的媒介环境影响下,红色经典影像再现(representation)所建构的独特景观是影像与媒介环境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讨论影像与媒介变迁的关系中,我们认为,在媒介演进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经典文本的改编、话语权的执行反映出某个团体或历史个体的主观意向,这样在与媒介互动形成历史的过程中,又会被外在化为客观的非真实文化产物。此时客观的非真实(历史文化的建构)又作用于当下的媒介环境自身。  相似文献   

11.
朱莉 《声屏世界》2004,(11):29-30
红色经典剧《林海雪原》于今年3月开播以后.出乎人们的意料。在全国引发了一场争论。引起争论的直接原因是改编后的英雄杨子荣变了脸。争论的焦点还是围绕着红色经典剧究竟该如何改编的问题。朱莉在本文中.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再现红色经典剧已经不仅是影视娱乐界的事.它同时也肩负着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责任。那就是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宗旨发展其文化艺术事业。”因此.影视娱乐界的朋友们是否应该从文章作者“尊重历史.尊重英雄.尊重红色经典剧”的深情呼唤中回过一点神来.因为任何只看重娱乐功能。而忽视教育功能的作品都不是当今受众所期待、所欢迎的.  相似文献   

12.
黄兵 《传媒》2016,(5):83-85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现象, “红色经典”的生产、改编与传播,受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因子的影响与渗透,成为一个流动性的概念,经历了“经典化—再经典化—去经典化—品牌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联着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转型、文化语境的变迁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红色经典”的文本类型与创编潮流,再以《洪湖赤卫队》为例考察了“红色经典”的文本迁徙与影视传播规律:保留红色文化内核、寻找成熟范式、塑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3.
韩振宇 《出版参考》2004,(20):10-11
今年四月份,广电总局下了个通知,叫做《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目前在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电视剧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导观众、误解市场”的问题,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在广电总局的规定中,多部已经完成或正在摄制和筹备之中的“  相似文献   

14.
说到红色经典片.中老年人是一往情深。据我了解,这类人群的影观活动中约有85%的时间在看“红色片,真所谓百看而不厌。因此对红色经典片的改编和重拍很多人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5.
高宇东 《东南传播》2012,(12):88-90
在我国,"红色经典"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精神上都给予一代人深厚的影响。在当下这个价值理念多元的社会中,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红色经典"被炮轰甚至恶搞的现象与日俱增。本文分析了"红色经典"被恶搞深层次的原因和社会危害,最后运用传播学的一些知识提出了媒体面对"红色经典"被恶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邵文林 《视听界》2007,(4):92-94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影视界掀起了一阵阵“红色经典”改编、翻拍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热评,官方通告,民间议论,学者分析,媒体炒作,或誉或毁。时至今日,“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已经渐次退却,然而每一部改编剧的出现依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足见这些特殊时代的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和分量,很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7.
一大批以红色经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问世,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其实,红色经典出现的新的热潮,绝对不是偶然的,因为,红色经典小说中贯穿着我们当今这个社会人们最需要的民族精神,蕴含着我们的民族魂.  相似文献   

18.
有多少经典剧可以重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由经典话剧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第一楼》,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被隆重推出:早前.一部红色经典剧《林海雪原》的现代版也因各种原因被炒得沸沸扬扬:此外.《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等一批老的经典剧目也都在翻拍过程中。翻拍经典剧目.在近几年成为影视圈热门。不管观众对原剧改编是否认同,对影视剧是否喜爱,投资者却无一不赚得钵溢盆满。  相似文献   

19.
周春霞 《新闻知识》2015,(3):89-90,106
徐克导演3D电影《智取威虎山》,再一次的"红色经典"重构行为是他对于消费时代信念缺失的思考与指认,凸显出消费时代娱乐化所带来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虽然他秉承忠实于原著的原则,使用了嵌套式结构,试图用红色经典作品唤醒人们的理想与信念。而双线叙事使"红色经典"中的集体主义英雄变成孤胆英雄,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红色经典"所应具有的价值。影片的意义在于"红色经典"如何纳入现实生活。"红色经典"的重构,必然在处理历史与现实、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与大众、自我与"他者"的矛盾中前行。  相似文献   

20.
洪卫林 《传媒》2004,(11):42-43
为了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整顿和净化国内电视节目,从4月12日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在短短半个月内接连发布了<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的规定以及<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三大"禁令",在新闻界引起强烈震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