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纪效新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抗击倭寇实战的经验总结。他将武术应用于练兵,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术攻防思想。文章从“十八卷本”《纪效新书》中分析训练效果、兵器使用与布阵安排体现的武术攻防意识。攻防是中国武术技击的核心,研究攻防意识对于中国武术技术传承与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军事家中,身经百战、屡建功勋,又有杰出的军事、武术著作流传后世,对我国古代军事理论、武术理论做出贡献的,当首推戚继光.特别是其著作《纪效新书》,已经成为研究中国武术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戚继光及其著作《纪效新书》的研究分析,来客观、准确评价其军事和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温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152-153,162
十四卷本《纪效新书》是戚继光晚年整理成书的著作,以前较为少见。十四卷本较之流行的十八卷本有许多改动,与武术发展有关的重要改动有二:一是将枪法从“长兵短用”中移至了“短兵长用”中;二是删去了“拳经捷要篇”。这些改动说明火器的发展对军事技术的巨大影响,同时也为以后的武术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营养。  相似文献   

4.
《武备新书》十四卷,明代晚期刻本,四周单边,版心为上黑鱼尾,半叶九行。该书卷一《束伍篇》,卷二《耳目篇》,卷三《手足篇》,卷四《手足篇》,卷五《手足篇马附》,卷六《比较篇》,卷七《营阵篇》,卷八《行营篇》,卷九《野营篇》,卷十《实战篇》,卷十一《胆气篇》,卷十二《舟师篇》,卷十三《守哨篇》,卷十四《练将篇》。其内容是在戚继光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因此又名《增订武备新书》。  相似文献   

5.
武术古籍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东传朝鲜半岛的重要载体,在中朝武艺交流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探明中国武术古籍在朝鲜半岛传播的时间、路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在归纳中国武术古籍代表书目的基础上,对古代中朝史料展开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并通过韩国相关数据库以及朝鲜《武艺图谱通志》所列参考书目,检索朝鲜正史与经籍所涉中国武术古籍的信息。研究表明,壬辰倭乱爆发后,朝鲜为改变武备废弛、兵力羸弱的不利局面,通过赐书、赠书、购书等途径慕求中国武术书籍,购书是中国武术古籍东传朝鲜半岛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中国武术书籍于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末期东传朝鲜半岛,对朝鲜武艺发展影响深远,促进了明清武艺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奠定了朝鲜武艺发展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中朝两国的武艺交流。中国武术古籍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是在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武艺圈内发生的文化转移现象,亦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泽被四方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古代武艺与今之武术——读《纪效新书》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武术是我国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武术与军事的分野到明代才基本得以完成。人们日渐认识了武术的健身作用,逐步走上了体育运动的坦途。著名抗倭战将戚继光研精覃思,运用武术进行军事训练,取得了赫赫战绩,同时在理论上进行了精辟的总结,写下了武术理论上继往开来的光辉一页。他的《纪效新书》既是一部“诲三军俾习”的军事论著,又是武林中人长期探研追索的一部武术经典。它在论述武术与军事的辩证关系上,笔者认为是很值得推崇的。人们在抨击当今武术是“花架子”、“不实用”时,常引用戚公的一句话:“既得艺,必试敌”。问题在于这里的“艺”指的是军事武艺,还是武术武艺?  相似文献   

7.
<正>《纪效新书》是明代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所撰的著名兵书。我们现用的是十四卷本。十四卷本是戚继光晚年在十八卷本和《练兵实纪》两本书为蓝本的基础上,提炼、归纳、综合其原有军事理论与思想,并总结和加入新的军事实践经验而形成的一部兵书。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莱芜人,生于将门。其曾祖父谏,膂力过人,  相似文献   

8.
为使广大武术爱好者、学者以及武术管理工作者对作为文化符号的武术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使武术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宏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解析了乔凤杰教授的专著《文化符号:武术》。首先对作为该书基础部分的'简要历史'和'重大拳系'进行了解析;然后对作为该书核心部分的'制敌击技'套路演练'做人道德'训练方法'进行了全方位解析...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其有对练,集体演练等多种内容而使老少皆宜参与其中,全民普及程度较好。为了更好地进行练习,本文对武术的内容和分类做以介绍。1对练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武术杂志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媒介,文章以《中华武术》为个案,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总结了武术杂志近30年来传播内容流变之缘起。研究认为,国家关于武术发展的方针政策深刻影响着武术杂志的武技传播内容;读者的需求引导着武术杂志的武技传播内容;武术杂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迫使其不断变更武技传播内容;武术发展中的焦点事件促使武术杂志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武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太极武术盛行更是当时的一大突出现象。主要体现在:太极武术名家迭出,著述众多,太极武术组织涌现,活动普遍,太极武术形式多样,体系完善。这是太极武术在民国时期的自身发展与民国社会的普遍需求契合的结果。今天太极武术备受国内外垂青,也可以从中找到一定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中"道"与"术"是把握"存在"问题的主要方式,它们由作为现象表达场所的身体而形成了一种"即体即用"的现象关系,这种关系是"内在超越"特征在中国武术中的身体表达。它具体表现为:由"如何作"的身体之"术"可以进阶规律之"道";由"形而下"的身体之"术"可以默识形上之"道";由"工夫论"的身体之"术"可以通达本体之"道";由"有为之技"的身体之"术"可以升华自然无为之"道"等4个维度,体现出了中国武术"由术显道""以术进道"的生成论关系以及"道体术用""以道统术"的本体论关系。这一结论的得出,使得中国武术的"道术"关系彻底地走出了神秘主义以及非理性主义的误区,最终以一种持之有故的形式而得以真正澄明与豁显。  相似文献   

13.
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初的今天,当中国武术向奥运会冲刺时,大家觉得武术套路运动特别是竞技武术套路越来越脱离武术的本质———对技击的演练;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大。故此,中国武术发展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发展竞技武术,同时要大力弘扬传统武术。让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和谐、统一发展将创造中国武术的辉煌未来。  相似文献   

14.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差异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自立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3):270-271,274
通过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在技术特征及价值取向的差异比较,力球深刻把握两者的特点:在技术特征上,传统武术由形架入手,继而求化神还虚,竞技武术更强调动作的规范、统一,以利于竞赛;在价值取向上,传统武术突出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的“体用兼备”,而竞技武术则是为参加符合规则的比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价值思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武术的变革,孕育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着多方面的差异,但是导致诸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社会价值的差异性。文章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同时,更主要地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价值体系展开了详细具体地比较研究。结论认为:我们要扬长避短,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吸收对方的优点使其为我所用,应挖掘其教育、健身、竞技、审美等价值,迎合社会需要,促进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武术舞台表演、武术舞台表演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武术舞台表演对武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手段;为中国武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以及武术舞台表演特技的使用所产生的视觉误差;武术舞台表演节目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不同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二者独特的价值取向及时代特征,建议在今后发展中二者应互为借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中国武术的世界认知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文化元素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武侠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普及与认知.但武侠电影中过度追求暴力的宣扬,不利于武术形象的塑造;武侠电影主题文化的异化,不利于武术的继承与传播.当代武侠电影的发展应该承担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凸显中国武术文化主题精神,弘扬中国武术文化正能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武术文化中武德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通过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充分认识武德的基础上,对武德的内容、作用进行研究,得出了武德的重要内容有:尊师重道,保家卫国;重义守信,急人所急;立身正直、谦和仁爱。在此基础上提出武德的发展要与现代文化进程同步;要与社会道德相结合;要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并要重视武礼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武术文化市场的完善与武术市场文化引导的若干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文化市场发育的不成熟,运营不够畅通,市场体系的残缺性,不平衡性和混乱性,亟待加以完善,而完善的武术文化市场,又必须以武术主导性文化对具有功利性、伦理道德“失范性”等倾向的武术市场文化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