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胜利屯多金属矿体赋存于矿围岩为晶屑岩屑酸性熔岩中,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褐铁矿,脉石矿物有方解石、萤石,矿化体围岩蚀变以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矿区发现2条铅矿体,2条含银铅锌的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带。矿石结构为自形-它形结构,矿石构造为浸染状、脉状构造。  相似文献   

2.
大邓格多金属矿床位于胶东半岛威海东部地区,为该地区探明的首个金银铜铅锌共生的多金属矿床。受NNE、NE向压扭性构造,矿体主要赋存于细脉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中,围岩为荣成序列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矿体多呈似脉状、脉状。、透镜状,产状与断裂蚀变带一致,总体走向15°~35°,倾向南东,倾角20°~58°。矿石类型以原生矿石为主,矿石矿物以金属硫化物为主,另有少量银金矿、磁铁矿,常见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他形晶粒状结构,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浸染状构造为主。根据矿石矿物组合及生成顺序,认为成矿作用为热液期,表现为多阶段性。本文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从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特征、控矿构造、含矿蚀变带特征、矿体赋存规律、矿石特征等方面分析成矿规律,为下一步对其深部及外围进行勘查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斑岩型铜钼矿是我国重要的铜钼矿床类型。车户沟斑岩型铜钼矿处于华北地台北缘边缘隆起带,且恰位于赤峰—开源深大断裂在赤峰段向北突出的弧形的顶部。赋矿主岩为花岗斑岩、正常斑岩、隐爆角砾岩,分布广泛,矿体是否富集与蚀变关系密切,主要富矿体是经过二次富集作用的隐爆角砾岩;矿区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钾长石化、白云母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矿石结构有浸染状构造、脉状结构、胶结角砾状结构、团块状构造。本文通过现有地质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分析了围岩蚀变特征,探讨了蚀变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铁树沟铜矿床是近年来在东秦岭地区铜找矿的新突破.以矿区地质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矿床地质构造、含矿围岩蚀变、矿石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从而提出了铁树沟铜矿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含矿气水热液交代围岩而成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塔源1011高地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塔源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了研究区及周边地区的找矿突破,本文对其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矿床产于白垩系下统光华组,容矿岩石受热液蚀变和构造角砾岩化作用形成了硅化角砾岩。矿石具块状、角砾状、网脉状和浸染状等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萤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绿脱石化、蒙脱石化等。矿(化)体呈脉状,受光华组地层、硅化角砾岩和北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脉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黑龙沟-瓦拉里岩金矿属石英脉型矿床,赋矿于糜棱岩化花岗岩中,矿体呈脉状分布,金矿化与该区断层(破碎带)有关,矿体一般厚1.06米,最大厚1.83米,最小厚0.30米。矿区矿石类型主要有合金石英脉型、蚀变糜棱岩型。次要为黄铁云英岩型号和硅化碳酸盐化长石绿泥石英片岩型。矿化蚀变具典型的石英脉型和糜棱岩化特征。地球化学异常和糜棱岩化花岗岩捕虏体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象鼻岭锡矿地处冈底斯弧盆系腾冲岩浆弧带之龙川江岩浆弧,出露地层主要为高黎贡山群(Ptgl)中深变质岩系,广泛分布燕山-喜马拉雅期花岗岩,断裂较为发育,有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四组。矿体赋存于花岗岩与变质岩内接触带,呈透镜状、脉状、细脉条带状产出,围岩蚀变以钾、钠长石化、黄铁矿化、云英岩化为主,属高温-气成热液型矿床成因类型。矿体未见出露于地表,探矿工程以坑道为主。因此,分析矿体地质特征,寻找找矿标志,指导深部找矿,是该区较有成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右翼前旗谢尔干扎拉格铁钼多金属矿,通过前期勘查工作大致了解区域地质概况,圈定规模较大的钼矿体4条;确定钼矿成因类型以脉岩型为主,利用光片及组合分析等方法了解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构成,围岩蚀变特征,查明了矿石中共伴生组分、控矿因素。通过综合研究发现,勘查区钼矿(化)体由地表向深部矿体数量明显增多、钼矿品位明显变高、钼矿化强度有明显增强趋势,通过系统样品测试,研究矿物赋存状态为后续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赣南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世界闻名,笔者以自身长期系统工作和研究过的淘锡坑钨矿为例,梳理其从区域、矿区、矿体乃至矿物组分及围岩蚀变等,从"宏观"到"微观"的地质特征,力图总结规律,为新一轮钨矿地质找矿工作中奋斗在野外一线的技术人员提供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河北承德某金矿矿区位于张家口—丰宁—承德东西向金矿成矿带东段,矿床赋存于太古界单塔子群凤凰咀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地层中,由一条出露矿体及相关的蚀变破碎带构成,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并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矿石类型主要为致密块状、网脉状含金黄铜矿矿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多金属硫化物矿石和稠密浸染状黄铁矿矿石;矿床具有明显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文章就此作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1.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成矿与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和早白垩统美日切组地层中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由于斑岩体的侵位,在岩体内及其围岩中形成强烈蚀变且分带明显,由含矿斑岩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硅化带、中级泥化带、泥化带、伊利石-水白云母化-褐铁矿化带-角岩带或青磐岩化带(围岩是中基性火山岩时).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成矿为铜-金组合,为典型的富金斑岩铜矿.初步识别出(1)钾化带中主要发育M型、EB型、A型及部分B型脉;(2)绿泥石化带(中级泥化带)中发育B型、C型、石英-绿泥石脉及S型、G型脉;(3)在粘土化带(泥化带)中主要发育C型脉、G型脉及S型细网脉;(4)在围岩中主要发育B型、C型、D型及G型细网脉以及碳酸盐脉、M型脉等.矿区范围内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中主要为黄铜矿、少量斑铜矿和辉铜矿,而黄铁矿很少,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在石英斑晶及各种脉系中识别出三个大类和十个亚类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表明最高(达935℃、压力200MPa)的均一温度出现在石英斑晶中,这种由含不透明子矿物、简单多相、含硅酸盐子矿物、赤铁矿多相包裹体类型构成的具45%NaCleq盐度的多相包裹体可能代表本矿床最原始的成矿流体组成;这种成矿流体上升到3km左右、冷却到580℃左右发生沸腾,分离出超高盐度(60%~80%NaCl eq)流体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并导致大量磁铁矿的结晶和还原硫的释放,且伴随部分金属硫化物及部分金沉淀,形成早期的M、A型脉;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和分离出的流体包裹体的聚集,在500℃~480℃之间、22~40MPa之间、深度约1.5km发生沸腾,大量释放出的硫与金属离子结合,导致了大量铜、金的沉淀,形成如B型脉等一系列脉系及浸染状的铜矿化.在450℃~400℃之间、压力20~32MPa之间、深度1.1km左右又发生了明显的沸腾事件,形成了如C型脉、S型等舍铜脉系.在370℃~200℃之间、压力5~30MPa之间,包裹体以液相包裹体和多相包裹体为主,其盐度变化较大,可能是由于岩浆流体的稀释作用或少量大气降水参与循环所致,形成了D型脉及面状硅化.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是主要由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600℃~950℃)的具高氧化性、(超)高盐度的富合成矿元素的岩浆流体形成的,是斑岩矿床系列中正岩浆端元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内江科技》2015,(5):74-75
大山铜矿位于凉山州会东县鹿鹤乡,是一个以铜矿为主的多金属矿区。本文运用矿床地质学、成矿构造学、矿物岩石学等方面的理论,结合对矿区成矿条件的研究,对大山铜矿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大山铜矿主要发育于辉绿辉长岩体之中;蚀变现象发育的地段是矿化富集带;构造破碎带、裂隙节理发育的地段也是矿化现象发育的地区。通过对矿区的找矿标志进行总结,以指导矿山今后的生产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加丹州波罗金金矿区域位置位于鄂霍次克-楚科奇成矿带的边缘,矿石自然类型属含黄铁矿石英脉型、含黄铁矿石英脉角砾岩型。矿石工业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角砾岩型两种。矿石组成简单,金矿物呈中细粒嵌布,矿石主要为压碎、包裹结构,角砾状、脉状、网脉状和块状构造。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晚侏罗世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矿体的围岩即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矿体与围岩的界线清楚,部分矿体与围岩为渐变关系。主要围岩蚀变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铅锌矿化等。在构造破碎带中强硅化地段形成石英脉,单一石英脉金品位较低,复合叠加矿化金品位较高,尤其金品位的高低与金属硫化物多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哈珠尔拉硫铁矿铜矿床位于克克齐——查干哈达庙铜成矿带(Ⅴ73-2)中,共发现7条脉状矿体,各条矿体基本平行分布,且矿体产状大致与凝灰岩产状一致,均赋存在区域北东向断裂构造次级裂隙中,含矿岩石主要为辉铜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凝灰岩。围岩主要为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硅化、糜棱岩化凝灰岩。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脉状硫铁矿与铜矿床。北东向断裂构造、次生石英岩化、褐铁矿化为本区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摘要:矿区位于小兴安岭一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西北部,W、Mo元素呈低缓异常大规模出现,小型侵入体闪长玢岩与矿化关系密切,石英大脉、石英网脉中具脉状Mo矿化,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与矿化关系密切。矿化特征具备斑岩型w、M0矿特点,找矿远景较准。  相似文献   

16.
甲查银多属矿床是燕山晚期形成的陆相次火山中低温热液脉状矿床。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元素、金属矿物组合、矿石构造、围岩蚀变类型等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本文通过对分带规律的研究,探索矿区中不同矿种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角度分析了矿区的相关资料,确认南北矿带都存在着蚀变分带现象;而蚀变带及其相互间的空间关系、组合关系、决定了矿体的电性、磁性、密度等诸多因素的变化情况;蚀变分带的存在,也决定了矿区还有相应的元素组份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矿区多年地质找矿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内矿化带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类型、矿体赋存规律、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系统总结了矿区内的找矿标志,指明了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方向,为区内类似矿床找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笔者在该区长时间的地质工作,对取得的地质成果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区内四个小矿体均分布于构造裂隙破碎带内,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矿石具半自形一自形条柱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矿物成分简单,主要为锑矿,矿体与顶底板接触界面清楚,具明显的热液充填沉淀特征,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的硅化为主,因此本矿床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锑矿床。主要的找矿标志为在陆热组内的断层破碎带,地表常表现为强黄铁矿化、硅化及碳酸盐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角度分析了矿区的相关资料,确认南北矿带都存在着蚀变分带现象;而蚀变带及其相互间的空间关系、组合关系、决定了矿体的电性、磁性、密度等诸多因素的变化情况;蚀变分带的存在,也决定了矿区还有相应的元素组份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