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西族黑白色彩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西族的色彩崇拜主要包括黑色崇拜、白色崇拜。其中黑色崇拜在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 ,在早期处于纳西文化的主体地位 ,是纳西文化胚胎———祭天影响的产物 ,纳西族的自称也源于此。白色崇拜是唐宋后期才出现的 ,是受到白族、藏族白色崇拜影响的产物。纳西族的色彩崇拜既是自身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结果 ,也是与周边民族文化融合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水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纳西族产生了水崇拜习俗,并在其生活中影响深远.这种习俗的形成不但与纳西族哲学的形成和独特的地域环境有关,还与纳西族的民族心理有关.纳西族的水崇拜习俗表现了纳西族对水的独特审美感受,同时通过对水这种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的感知和审美,表现出对资源保护,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珍视,最终表现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石崇拜是初民社会中自然崇拜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有关大禹及其子启的神话传说中显示出与石崇拜的密切关系,传说大禹降生与石有关,大禹与石崇拜的外在及内在联系说明禹为石的后代,禹乃石所衍生。现今羌族仍盛行白石崇拜,联系到有关禹与启相关石崇拜的记载与遗迹,便不难看出禹与羌确实有着族源与文化上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西南少数民族的白石崇拜非常突出。本文以雪山——男精——雪山之精——白石——男性祖先石神——妇女宜子作为分析线索,力图给白石崇拜以合理的解释。认为西南少数民族的白石崇拜实质就是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白石即是男精之象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重要的武器和工具,石头在原始社会时期普遍受到人们的崇拜,在我国西南民族中羌族和藏族至今仍然保持着对白石的崇拜,这是其原始信仰文化的存留和延续。文章对羌藏民族的白石崇拜现象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崇拜的缘由作了理论分析,还对二者的白石崇拜各自所具有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论彝族天神     
天神崇拜是古代民族和现代后进民族的普遍信仰行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各个民族天神崇拜的对象、内涵、职能及其发展演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先秦时期,汉族前身——中原华夏族就十分崇敬天神,乃至后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亲登泰山祭天。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白、纳西、彝、傈僳、景颇、基诺各族普遍崇拜天神,祭仪隆重,直到今天仍保留。彝族的天神崇拜经历了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人格神崇拜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产生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论彝族天神     
天神崇拜是古代民族和现代后进民族的普遍信仰行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各个民族天神崇拜的对象、内涵、职能及其发展演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先秦时期,汉族前身——中原华夏族就十分崇敬天神,乃至后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亲登泰山祭天。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白、纳西、彝、傈僳、景颇、基诺各族普遍崇拜天神,祭仪隆重,直到今天仍保留。彝族的天神崇拜经历了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人格神崇拜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产生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族有着丰富的原始信仰,但总的看来,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构成了其原始崇拜体系的主体内容,并成为其民族精神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许多传统体育活动都植根于其民俗信仰的文化土壤。通过对其民俗信仰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纳西族原始崇拜、原始巫、觋信仰以及东巴教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分析了传统体育在纳西族民俗信仰中的功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规律及保护与传承纳西族传统体育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泰山文化定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山崇拜在华夏文化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海经》中的昆仑就是泰山;夏前华夏族活动在泰山周围的山东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创造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先民是华夏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对泰山的封禅祭祀不过是自然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崇拜的一种体现。泰山文化应该定位于“华夏之源,中华神山”。  相似文献   

11.
“三朵”是纳西族唯一现存的本民族神,它的形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认为,“三朵”神是一个自然神和社会神的综合体神,是纳西族先民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综合产物。名字源于地名,基本定型于宋末元初,定型过程中,丽江木氏先祖麦琮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早在战国时期,虎文化在西南边陲的滇池地区已经非常鼎盛。西南地区的彝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土家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中,存在着浓厚的虎图腾崇拜信仰,其中尤以云南双柏县彝族的虎崇拜最具特色。这些崇虎的文化现象,应与古滇国虎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古滇国青铜器中所表现的虎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对解读西南地区虎文化的起源与兴衰,有着不可取代的多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一般认为岭南石狗文化圈的石狗崇拜近源是外来的瑶畲檠瓠,远源是土著的百越图腾。根据文献和民族语言的资料,岭南石狗崇拜的民族源流:既是百越神灵崇拜的遗存,也是中国龙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古人最早居于山洞,故对石头充满了感情。在古人心目中,石头是万能的,即所谓“灵石”。古人将石头人格化并赋予之灵性,成为崇祀膜拜的偶象。纵观灵石崇拜,其主要还是源于对山岳信仰与崇拜的观念,而灵石崇拜演绎的人文功能和象征意义也与山岳信仰与崇拜的理念紧密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山地民族对灵石都具有普遍深刻的敬畏与神圣的情感之重要原因。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和各民族的传说习俗中都保存着灵石崇拜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壮族对狗的崇拜源自远古社会的图腾信仰,狗崇拜是其原始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石狗作为图腾信仰崇拜的衍生物,已融入到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石狗经历了作为图腾的崇拜、灵石的崇拜、守护的崇拜等阶段,至今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成为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各地商人的塑神、祀神等行为 ,无不体现着地方文化的斑斓色彩、折射出地方历史的特殊发展内涵。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成长壮大起来的云南地方民族商人 ,和内地商人一样祈福于财神、关公等一般神灵的同时 ,也把寻求精神慰藉的目光投向了本乡本土的传统信仰习俗 ,反映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在这些商人身上的深深烙印。同时 ,商人借助参与重构地方祀神仪式的契机 ,造成了近代滇西北地区一些独特的社会变迁景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诸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粉食主要有:傣族的米线、白族的饵馈、纳西族和彝族的粑粑、藏族的糌粑等等。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西南诸民族及他们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交化,体现在制粉技术上,就是电动式制粉机取代了原来的手动式制粉用的石臼、水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