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美是诗存在的本质基础,通过人的感官去发现诗美、借助语言来传递诗美是诗人的主要任务。诗歌创作活动是诗人构建诗美的创造活动。诗人进行的是在人的智能条件下和情感状态下,对自然信患解码和用语言符号重新编码的工作。诗美的构建反映出诗与世界及人的关系:写诗是认识世界及生活的语言艺术手段,诗美是存在于世界(客观与主观世界)中,由诗人去发现和提炼(再创造)。诗美具有物质美(自然美)的价值、语言结构美(体美)的价值和情感美(抒情美)的价值,是物体的美、艺术的美和生命的美的和谐统一。诗的本的诗美具有稳定性与模糊性,可以分为形式的美和内容的美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诗歌作为美的载体,其教学应当承担更为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诗歌教学应该是一个开展美的欣赏、学习美的表达、尝试美的创造的活动过程。诗歌欣赏是一种需要欣赏者参与的艺术鉴赏活动,是欣赏主体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重新构建诗美的过程。一首诗就是一个诗美系统,诗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对诗美的解构过程。比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就应让学生了解该词的节奏、平仄、韵字的特点及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  相似文献   

4.
诗可以言志,也可以抒情。可以咏物,也可以咏人。那么,我们要欣赏的就是一首咏美人的诗,这首诗出自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拜伦之手,非常地脍炙人口。 说它是首咏美人诗,不单是指诗里描绘的是位美人,这首诗的旋律、节奏及各方面都体现出美感,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优美之处。 (一)美的格律(阅读中的美感) 1.这首诗基本上都使用抑扬格(iambus)的格律形式,即由一个轻音节和一个重音节构成  相似文献   

5.
李琳 《现代语文》2011,(2):51-51
“美感的本质在于:是人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指欣赏者和人类)所获得的精神愉悦。”就是人们在立美欣赏过程中,“通过美的对象而直观自身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愉悦”。美学家叶朗认为审美教育目标是“个体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雁翼是一位以讴歌新中国建设而产生影响的诗人,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在诗论中对诗歌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不仅指出了诗美的构成元素,而且由诗歌的"美"进一步思索到诗歌的"真"。雁翼是一个敢于思考更敢于实践的诗人,努力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着实验。雁翼对诗美的思考与探索对他的创作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导他在艺术上、思想上取得了进步和成绩。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世界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的情感......现代文是这样,走进古诗词,你会发现同样的美!有人说,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就是热爱生命。正因如此,我们不难发现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少,《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中要求学生“通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基于这一要求,语文教学中对古诗词就不仅是读读背背,还应让学生学会欣赏。“欣赏”在现代汉语中一解释为“认为好,喜欢”,好在何处?为何喜欢?这就是说“欣赏…  相似文献   

8.
华兹华斯作为开一代诗风的浪漫主义诗人,不仅创立了浪漫主义新诗理论,而且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读者通过对其诗作<丁登寺旁>的审美欣赏,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华兹华斯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特质除了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情感,他的诗还有一种对自然的美的深思以及宁静的吸收,继而生发为理性思辩的哲思.读者与诗人的审美心理越是相融相通,就越是能丰富和深化这一审美欣赏过程.  相似文献   

9.
诗歌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文学形式,至今仍然高处于文学殿堂的尖顶。当你欣赏一首诗歌的时候,你是否会为那诗歌中传达出来的难以言传的美所感动呢?那么这种美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我们都说它美,那它到底美在哪里?一、什么是诗美和诗美的产生所谓诗美,是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通过感知、选择、加工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客观物的美,这种美一经创作主体表现便可以被读者接受、欣赏和评价。这种美源自于客观物的自然属性。审美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在人类出现以后才有所谓的美和审美。在人类形成之前,自然界的万事万…  相似文献   

10.
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情实感的人.”“读诗的孩子不会变坏.”把诗歌引进课堂,让孩子读诗、赏诗、写诗,就是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因美而真,因美而善,以美育人.利用晨读、阅读课把孩子领进诗歌的大门,从“诵读”到“欣赏”,从“模仿”到“创作”,让诗情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淌,启迪心智,丰厚底蕴,培养诗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儿童诗歌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其早期新民主义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诗词创作,都能用辩证眼光探察文学创作的审美奥秘,以哲人的智慧和心灵创造出新美的诗词世界,这正是诗人以辩证法为灵魂的心灵世界。诗人善于将辩证法哲理隐藏在诗意浓郁的艺术构图和形象画面中,善于捕捉和创造诗词意象,运用辩证艺术思维营构出超凡脱俗的诗美意境。毛泽东诗词的哲意美源于他创作中辩证艺术思维的诗意显现。  相似文献   

12.
一、文学类文本告诉人要诗意地活着文学类文本的审美特性决定了它可以让读者充分欣赏和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让人拥有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生活之美的心灵。在文学类文本学习中,学生能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理的启迪。文学类文本教学能使学生成为富有审美情趣的人:站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的《思想者》面前,聆听着贝多芬的交响乐、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能欣赏到艺术之美;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着奥妙无穷的未知世界,能体味到科学之美;欣赏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诗句,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3.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杰出诗人济慈,(JohnKeats)因对英国现实不满,终生追求一个“永恒美的世界”,用诗来表达自己孤独与痛苦的情感。他的一首著名诗《无情的美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写照。在诗中,诗人通过梦境追求美,他找到了美,然而在现实中却永远找不到美,现实的冷酷无情通过美梦对比之下更显无情。诗人的梦将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相连接,梦是架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梦中寻美的历程与现实的对照,表现着寻美者的痛苦挣扎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雁翼诗歌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翼不仅是一位有丰富诗歌创作经验的诗人,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的诗论中的美学思想体现在对诗歌美的本质、诗歌的社会功能、诗美的创造、诗歌的形式美、语言美的深入探讨和透辟的论述中。这些观点对诗的创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雁南 《甘肃教育》2014,(24):86-86
正美术欣赏是人们接触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美的感受,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而且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意识。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更在于有美的心灵、美的品质。学生要做的就是在欣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欣赏美、感受美,并认识到美。然而,在高中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是人的一种审美心理活动。通过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增强音乐联想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美的熏陶和美的教育,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培养欣赏者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还能够全面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欣赏者有效地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7.
一切诗的 ,都是美的。一切美的 ,也都应当是诗的。中国 ,是一个诗的国度 ,因此 ,它是美的。诗化的社会孕育了诗人 ,诗人又用诗美化着社会。诗人生活的社会 ,是诗人创作的信息源。诗人在生活中去感悟 ,去体察。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诗人的灵感 ,迸发出诗的火花。诗人说 :“灵感的出现是人创造能力的飞跃。”敏锐的感觉、畅通的思路 ;从外在的内化 ,到内在的外化 ,无论是古体诗、格律诗 ,还是自由体、朦胧派 ,都必须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杰出的诗人 ,多是充满爱心、勇于献身的仁人志士。诗的天才是一种内在的禀赋 ,它同令人们作出英…  相似文献   

18.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杰出诗人济慈 ,( John Keats)因对英国现实不满 ,终生追求一个“永恒美的世界”,用诗来表达自己孤独与痛苦的情感。他的一首著名诗《无情的美人》正是这种情感的写照。在诗中 ,诗人通过梦境追求美 ,他找到了美 ,然而在现实中却永远找不到美 ,现实的冷酷无情通过美梦对比之下更显无情。诗人的梦将现实与想象两个世界相连接 ,梦是架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梦中寻美的历程与现实的对照 ,表现着寻美者的痛苦挣扎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苏版语文教科书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每一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诵读欣赏”,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古诗欣赏。如何欣赏古诗,现介绍八种常见的方法。一、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欣赏诗从表达的方式方面来划分,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古诗也如此。抒情诗是“情绪的直写”(《郭沫若文集》第10卷第225页),是诗人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往往是借助外界事物的描绘来直接抒发诗人的感情;叙事诗是诗人满怀激情地记叙人物和事件,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在叙事之中。二、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欣赏诗,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而作,而是由人而发,由事而发,由感而发,有其创作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文艺欣赏是由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欣赏需求的欣赏主体与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的欣赏客体之间相互适应相互联系而造成的对艺术美的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文艺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是由欣赏者通过对文艺作品物质媒介的了解以把握艺术形象或意境,并对艺术形象或意境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理解,以不断从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审美,唯有审美,才使文艺欣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