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谭中明 《中国软科学》2002,(3):34-36,18
加入WTO之后,中外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效率的竞争,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十家商业银行及两家外资银行的效率状况进行了定量考察,探讨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2005年- 2009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基于傅立叶变换的成本函数参数,并利用影子输入价格得到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输入成本的配置参数之比.结合环境变量时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计算了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2009年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综合效率及规模效率,进行比对分析,并为今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效率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DEA法和DFA法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这两种测度结果进行了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测算出的商业银行效率在数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在排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一,银行业的开放积极意义(1)促进银行业的竞争,提高银行业的效率。加入WTO,将有更多的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其良好的服务理念、高超的金融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从多方面对国内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进行挤压。面对不进则退的竞争考验,国内银行业必然要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加快金融创新,从而提高银行业的整体效率。(2)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海外业务。根据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在允许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的同时,我国也可以要求对方开放市场,这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增设海外分支机构,以实现国内外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效率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DEA法和DFA法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这两种测度结果进行了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测算出的商业银行效率在数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它们在排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陈晓卫 《预测》2012,31(2):13-17
分析银行业竞争与银行效率的关系,微观层面上关系到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宏观层面上关系到银行业外部的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银行业竞争与银行效率关系研究涉及到三个问题:我国银行业处于什么样的竞争状态?银行业的效率如何?银行业的竞争对于效率有何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回答了上述问题。采用扩展的P-R模型测度了我国银行业2002~2009年的竞争程度,结论是我国银行业处于寡头垄断阶段;用DEA方法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的效率,结果表明银行业效率尚未达到有效;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竞争对效率的影响,发现我国银行业竞争能促进效率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测算银行业的违约风险水平,防范银行业的违约风险对社会公众和监管当局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都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银行业违约风险的评价方法仍然比较落后。以最新的计量违约风险的模型KMV模型为基础,运用我国16家不同性质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了这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价值和资产价值波动率,并测算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距离。通过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违约距离的分析比较,测量出了我国不同性质上市商业银行的违约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整体信用状况良好,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违约风险最小,传统国有商业银行违约风险相对较大,而地方性商业银行违约风险最大,在此结果之下,文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率,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技术效率都偏低,国有四大行的整体技术效率也明显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与技术水平稳定性较差。最后文章提出几点关于银行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基于储蓄中间变量新视角的网络DEA方法对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2000-2010年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将储蓄作为中间变量,既是投入也是产出,克服了传统DEA方法在测度银行效率时难以抉择将储蓄看做是投入还是产出的困惑。实证结果显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不及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纯技术效率并不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差,且表现很稳定。同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的技术效率波动大,且易受到国家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股份制结构改革确实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此外,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排名和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银行业效率提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入世之后,我国银行业将直接面对国际竞争与冲击,也给我国银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入世,我们只有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我国的银行业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一、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1.有利的影响。①有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外资银行是真正的商业银行,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它有很长的经营历史,在与外资银行的业务联系和竞争中,通过向外资银行学习,中资银行就可以开拓新的业务品种和新的金融投资工具,学习外资银行的管理方法,进而提高自己的经营水平。②有利…  相似文献   

11.
周辉 《未来与发展》2012,35(8):95-97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变革营销模式,即由企业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客观必然选择。文章针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实现营销模式变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刍论金融产品创新与银行营销模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资银行挺进中国市场,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变革营销模式,即由企业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客观必然选择。金融产品创新作为银行营销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视。综观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品创新的整合性不强、市场营销与产品研发缺少互动、配套机制有待完善等。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有效实现营销模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变化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采用基于投入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1994-2001年间的技术效率及其变化。我们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识别技术有效和无效的银行,并确定规模报酬变化。根据技术效率平均估计来研究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总体变化趋势,推断出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是很低的,这与当时情况相符合;同时还预测了国有商业银行效率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何蛟  傅强 《科研管理》2011,32(5):78-86
银行效率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金融行业和监管当局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为此,提出了采用修正产出法确定参数法中的投入和产出项,然后再通过参数法来估算银行X-效率值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中国十七家商业银行1996年至2006年间的效率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提高赢利能力将是中国商业银行提升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设“流程银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程银行”比“部门银行”有更大的优势,“流程银行”是一种全新管理模式。现在,在外资银行的巨大压力下,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型是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改革的主导方向。恒丰银行作为山东省唯一一家自主品牌银行,建立“流程银行”成为通向一流银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龚柳元  毛道维  张家慧 《软科学》2012,26(6):105-110
以上市公司的长期银行借款为基本关系,构建银行共同贷款网络,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比研究了2000年和2009年的网络特征,发现:①非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首先是争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而不是自身的相互争夺;②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已相继成立,但业务开展并不好,但在样本期间,业务发展相当迅速,形成仅次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中心节点,与国有大型银行共同形成银行系统的核心集团;③虽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是整个银行系统的中心,但中心地位已有所下降,对整个银行系统的影响力也显著下降,且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力已趋于一致,专业性界限已非常模糊;④银行间,特别是居于核心集团的银行之间的共同客户越来越多,银行间接触更加频繁,这不仅是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同时银行间信息的分享和风险的分担都加强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开放,我国银行为了打破传统利息业务的束缚开始进行不断的产品创新,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采用固定效应下的GLS法,运用2003—2008年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产品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促进了我国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效果显著。另外,我国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程度、国有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不良贷款率和员工薪酬呈正相关,与银行规模呈负相关,与净息差的关系则表现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效率与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玉罡  孙振东  刘静攀 《软科学》2011,25(6):92-96,102
从不完全合同理论以及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分析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效率和治理的影响,并以28家国内银行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整体来看,战略投资者提高了国内商业银行的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但不同类型的银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股份制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能显著提高其效率和治理水平;但对于国有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带来的提升作用有限。另外,对于还未上市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更关注其治理水平的提高,而对于已经上市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则更关注其盈利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