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理念表明学生是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主体性与德性同步发展,学生自主建构主体性道览德人格.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德育,概括而言,指的是学生主体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个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选择、评价,自主地建构德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最终成为由知、情、意、行等系统所构成的内在道德自律的人。一、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地认识、体悟道德价值,是主体性德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它是人们在对传统德育反思的基础上获得的有关德育目的、功能和本质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全新认识。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在理论上已经习惯了设定目标去向受教…  相似文献   

3.
4.
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①。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德育是当今德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对受教育者实施主体性德育,有利于德育的有效开展。本文分别从主体性德育提出的原因、主体性德育的内涵、特征和实施来进行论述,以期对当前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主体性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的研究热点。本结合我市开展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运作实际进行探讨,以飧读。主体性教育是内涵深刻包容面广的课题,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主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成为德育主流,德育的实效取决于对教育对象的规范引导和深层的主体重构。高校德育应从德育的定位、核心、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建构高等学校主体性德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交往德育是相对于灌输德育而言的。在对“转化论”与“生成说”德育的主体性比较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建构主体性德育的理路,即德育必须通过人与人的交往、人格精神的相遇、意义关系的建立来实现;必须经由主体的自我觉解才得以内化,凝聚成个体的德性,并外化为个体的德行;必须从灌输德育理念和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与交往的互动、主体与主体的互动、意义与意义的互动、“知道”与“体道”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道德教育依旧没有完全摆脱传统道德教育理论的束缚,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本文从反思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入手,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德育评估作为主体性德育的管理手段,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激发、导向、调控、强化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改善现有的德育评估方式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使德育评估的作用得到发挥,目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培植人的道德主体性,塑造人的主体人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心.然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强大惯性、教师考核评价体制的偏差、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是高校德育主体性实现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认识事物的属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起点.认识德育的阶级属性、价值属性和发展属性,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把握德育的特征,对德育有更全面和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全面发挥德育的功能,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生物学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虽然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由于教师的时常“越位” ,而无法保证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究其原因 :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致使教师没有完全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二是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存在种种顾虑 ,认为那样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教学时间 ,而且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是目前还缺乏一套用以指导主体性教学的操作规范 ,致使主体性教学的思想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本文拟在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基本策略 ,以期对深入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德育现状和传统德育实践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理念与特征,以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的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生命化德育认为生命既是德育的原点也是德育的终点,更是超越知性德育的现实需要。生命化德育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关注生命意义,关注人生幸福,关注生活世界,关注苦难体验,关注道德事件。生命化德育是成全生命的德育,让生命在德育中诗意地栖居,是生命化德育核心的表达,也是生命化德育的最高境界和追求。  相似文献   

16.
"生态德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嘉善县的"生态德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生态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学校德育所存在的种种不尊重人成长规律的"非生态性"的弊端,适应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学校德育策略.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嘉善县的"生态德育"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生态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学校德育所存在的种种不尊重人成长规律的"非生态性"的弊端,适应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学校德育策略。要求突破人与自然这一单一关系的局限,通过课程教化、环境感化、过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通过总体目标与层次性目标的有机结合和具体目标的合理性标准确定,将有利于实现主体性德育目标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实践中大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理念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主体性德育正是针对这一现象提出来的,它是以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德育。构建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是新世纪、新形势下改革传统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主体性德育模式构建的基本概念、实践依据、基本目标、基本特征、基本原则、构建策略等基础理论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和回答,旨在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德育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推动高校德育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又支配着教学行为。只有具有先进教学观念的老师,才能高起点、高水平地设计教学活动。招数之失,失之皮毛;观念之失,则失之根本。这在理论上,似乎是无可置疑的。现实中,我们绝大多数在一线工作的教师,过分热衷于听几堂可资借鉴的“示范课”,而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却兴趣不大。主体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应该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要素,用主体教育摁想武装教师的头脑,转变教学观捻,牢固地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息想,教学活动尽可能满足学生发陡的需要。教学思想端正了,教学妞计与操作就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旗正地体现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津力图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铘主要策略两个方面,对主体性课滥教学设计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