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意义1.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国家就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是国家教育和劳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又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有助于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有效地扩大就业面,提高就业率,从而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就业与创业指导机构,配备人员,制定制度,明确职责,积极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陆卫 《考试周刊》2014,(13):161
<正>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并从政策、制度、措施等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不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职业技能型人才。然而,在大力发展的背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学习无动力、考大学无意识、就业无准备、生涯无规划"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培养就业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3.
浅谈技校学生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就业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的全面改革,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更加突出。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择业、自立创业的能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毕业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决定毕业生的前  相似文献   

4.
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指导是一个具有紧迫性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中专招生并轨打破了统招统分的制度,中专毕业生必须通过劳务市场自主择业。技工学校毕业生在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形势下,也必须到劳务市场去自谋出路。职业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由过去单一指令性计划的统包统配制度逐步向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方向过渡。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增加了更多的机  相似文献   

6.
亟待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渠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专和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包分配制度,学生就业率几乎是100%,过去火爆的就业局面与现在学生的就业难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因此,探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提高对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是事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问题。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内容 1.要帮助学生了解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政策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指导下的自主择业,这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资源配置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的需要,也是为了打破由国家包分配的就业观念。学校要通过就业指导,使所有毕业生吃透就业政策,准确  相似文献   

8.
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家总的就业政策指导下,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已成为新型的就业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大学生就业制度已逐步转变为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在此转型过程中,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呈现了新的形势,出现了新问题,为此,毕业生、学校以及社会与政府三方都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0.
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学校的重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新的就业制度,要求学校必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业教育伴随着两个结构的调整,其服务领域、服务对象、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就业渠道和就业方式都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进一步提高素质,尽快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使更多的谋业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在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国家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所有制形式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谈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胡守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逐步展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地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党的十四大确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高校毕...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2005,(33):55-56
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河南省提出并实施了“就业拉动”战略。一是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二是加强领导,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就业服务工作机构,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分工合作,省、市、学校三级密切配合,共同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每年坚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四个一”活动,即开好一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必修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招生并轨工作的完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体制已从过去“统包统配”的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保义 《江苏高教》2000,(1):116-1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已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随着人事制度、招生就业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师范就业机制,让师范毕业生走向市场已成为必然。 1.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提供政策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由昔日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转变为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落实就业单位”。通过几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仅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出路、招生问题,也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更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在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的过程中,上海全力推动和积极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建设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素质进一步全面提高,就业率(含升学)持续保持在95%以上,招生人数近年来也始终和…  相似文献   

18.
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段建目前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正处在向长远目标过渡的时期,本文拟结合本校实际就怎样做好这个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一些探讨。一、毕业生就业指导是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大部分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领域、服务对象、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ha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选择、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育、启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从而正确地选择职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已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逐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过 10多年的积极探索 ,从统一计划分配过渡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阶段。这个历程实际上表明毕业生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人才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发展由其内在的矛盾运动所决定。可以预见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为 :从招生开始 ,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改变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 ,毕业时由国家包分配的做法 ;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和法律体系 ,使毕业生能够根据国家需要、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