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佳倩 《视听》2022,(3):43-45
社会正逐步步入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时期,视觉媒介的革新促使消费主义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精英艺术向大众审美转型的下沉式发展.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艺术向下兼容,并表现出商品化、大众化和规范化的特点.精英艺术的层次正趋于平均化,以更适合大众口味的方式"向下倾斜",变得日益平庸化.艺术创作受制于大众审美,艺...  相似文献   

2.
艺术审美来源于视听,但"视"主"听"次成为艺术史的主流;表现在动画艺术中,则是"配音"观念根深蒂固。动画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艺术的起点;动画既应包含"画",也要包含"听",二者结合才是完整动画艺术;迪斯尼动画艺术中"听"的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代表的是"艺术的延伸"过程。迪斯尼通过音乐、对白与音响主体性的营造,实现了动画声音的独立地位。迪斯尼动画音乐神秘与流行相结合、旋律优美、深入参与剧情,对白语调简洁、语词简单,音响与角色、场景高度融合:它们是迪斯尼动画声音范式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3.
宋代被誉为"瓷器时代",因此,宋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的典范。现如今,在许多艺术市场品上,宋瓷仍然是身价最高的古代艺术品。宋瓷艺术以其清新质朴、端庄典雅的审美价值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4.
肖俏 《传媒》2012,(3):48-50
"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情趣之一,自"有无"到"阴阳",自"空灵"到"妙悟",哲学中的"虚实"逐步延伸到文学艺术领域,成为影响中国美学与艺术的重要理论之一。"虚实相生"的文艺创作手法在作为有声语言艺术的电视纪录片配音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凸显。为了  相似文献   

5.
王力椮 《兰台世界》2017,(6):118-120
赵孟頫祖上世代均为宋代王侯高官,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其书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真、行、草三个方面。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的审美标准。他取法唐、五代,重气韵、讲骨法,追求自然质朴的艺术效果,批评南宋琐细浓艳或故作奇崛的创作弊端和不良习气,从而重建古朴率真、温馨蕴藉而又清新典雅的美学品格。赵孟頫博学多才、书画俱佳,因此才能够得出"书画本来同"这一重要的美学原则,开创了"文人画"一统天下的局面。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不仅蜚声当代,而且对后世也产生巨大影响,明人王世贞说":文人画始于东坡,自雪松敞开大门",这句话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文化者,乃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以"化成天下"也;艺术者,乃人类独有的审美方式以"把握世界"也。文化"化"人,艺术养"心",此乃正理。广西电视台《金色舞台》就是一档能"养心"和"化人"的有品味的大型综艺栏目。  相似文献   

7.
梁艳 《新闻爱好者》2011,(12):67-68
"空白"是普遍存在于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哲学理念,"空白"在广告设计中所形成的虚空间,引发人们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体现了设计"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审美价值,合理恰当地运用"空白",在广告设计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播音作品通常被认定是"声音的艺术",这种有声艺术语言正是以听觉符号为象征,进而把情感动态地展现在时间的流程序列中.因此,有声艺术语言可归入象征性艺术的范畴.而艺术作品不但要具有审美风貌,也要带有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在融合媒体的艺术生产过程中,传者与受众的界限被打破。这种身份的转变带来了"传受一体化",并且延展了"公共艺术"的概念。艺术传播的公共特性主要体现在融合的传播平台、交互的反馈方式和多元的传播类型上。在反馈方式上,用户深度参与媒介内容的生产活动,并通过日益成熟的虚拟现实手段呈现客观世界。在传播模式的类型上,传统艺术实现了内向传播到大众传播的再生产,艺术的个体经验可望拓展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与思考。融合媒体艺术正在丰富和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促成了艺术的大众化和审美的生活化,能够构建积极的公共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0.
美学视野中的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峰 《现代传播》2007,1(4):97-100
网络传播的美学内涵不在于交流信息,而在重构个体感知世界的方式,进而重构当代人的审美生活.空间维度上的"互联"和时间维度上的"互动",使康德所要求的"审美共通感"获得新的历史形态.网络浏览、网络写作和网络游戏,使主体间的非概念沟通真正突破传统的艺术范畴,扩展到整个生活世界.这使网络传播暴露出其内在的审美向度,同时也迫使当代美学扩展其理论视野,关注交流方式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岳亮 《兰台世界》2012,(36):137-138
"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以其深厚的艺术内涵与高度的审美价值深受人们所推崇,本文试从用笔风格与结构特色两个方面浅析《兰亭序》的艺术特色,并通过其内涵、气韵、传承等方面重点阐述《兰亭序》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视像叙事艺术的定位,最终要落实到其审美特性阐释之上.和语言文字不同,电视剧画面图像"肌质",不能被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单位来考察其审美的效用.面对不断流动中的视像,电视剧观者是对整体经验的感知,是一个具有"格式塔"质的心理完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视像符号具有直观的审美效用,以诉诸情感或理性的丰富形式,作用于观者心理,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13.
王洋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98-199
镜头语言是表现纪实性电视作品的重要美学手段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我国电视纪实作品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运用丰富的影视语言和表现技巧,在坚持主次分明、充足摄影、综合运用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技巧性、富有内涵的"镜头语言",切实提高纪实片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创作出艺术表现与题材内容相得益彰、反映现实生活实际和民族审美追求的电视纪录片艺术精品,已经成为摆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鸿玮 《新闻爱好者》2008,(10):121-121
中国绘画中的传统山水画艺术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在悠久的绘画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源于自然,但却能够超越自然之美,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山水画能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度获得巨大的发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是西方的风景画难以望其项背的。静静地翻阅着五代北宋山水、南宋四家、明四家、清四王画集……  相似文献   

16.
华喦是清代中叶艺术成就最高的文人画家之一,他的题画诗自然淡雅、浪漫洒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简要论述华喦的生平及艺术成就,着重介绍其题画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自然"论的文艺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中国古代美学中作为审美理想的"自然"范畴的东方生命美学特征,并讨论"自然"论美学观对传统文艺创作、作品、接受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因篇幅较长,经删削后先发表前三节."自然"论美学观对作品美学、接受美学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后再发表.  相似文献   

19.
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商业结下亲缘关系。对电影的考察离不开技术的发展与商业的运作。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如果在整个电影产业的消费一环不能成功,那么也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投合观众的审美心理某种意义上可以成为电影市场运作的风向标。与西方审美心理特点相比,中国人有着自己的独特心理审美特点,其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因此,中国人在艺术审美方面更加注重对"象"的整体把握与体悟。因此,情怀成为一个中国人审美不可忽视的一点。无论是当下流行的青春系列电影,还是卡梅隆带着曾经的《泰坦尼克号》卷土重来,生产商所收获的效益是丰厚的,这也就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中对电影情怀的消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代由于经济富庶、社会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陶瓷艺术,在图案纹饰上,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美学特征,既有典雅、自然之美,也有典范和形制之美,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是宋代人审美追求和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