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名转动词,而对名转动词的语义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义认知的过程。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名转动词语义认知过程,总结出名转动词语义认知机制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空间隐喻就是由某个概念域向另外一个概念域的映射。人类活动本质上是在时空中的活动,多维空间中的人类身体体验可以说是最为直接、最易于理解、最易于体会的,而以英汉方位词"上下"空间隐喻的对比意义作为始发域,映射其他的认知域,并获取抽象意义的独特认知方式,是最有力、最直接的认知方式,其能够深刻揭示出语言表达与认知思维之间的紧密关系。基于此,本文拟从空间隐喻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英汉空间隐喻之间的关系,探讨英汉方位词"上下"空间隐喻的对比内容。  相似文献   

3.
“火”是英汉语中共有的基本词汇,“火”这一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愤怒、激情、灾难”,同时,由于两个民族文化背景、认知模式的差异,“火”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本文试从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英汉语的“fire”和汉语的“火”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二者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投射的范围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人丈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句法结构特点的不同.英语表达比较抽象,汉语表达比较具体;英语语序是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则是从"整体"到"个体";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中西方民族各自思维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决定了其语篇构建的不同特征。通过大学英语作文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英汉思维的几大差异分别对语篇的篇章结构、句式类型和句法结构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英汉思维差异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语言输入等方式,形成相应的英语思维能力、篇章意识和语篇图式,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文化背景因素、社会因素、民族因素等诸多差异,两者的语言表述也千差万别。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表达上所隐含的民族认知特性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发现,隐喻表达在语言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深受各民族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跨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颖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6):22+30-22,30
英汉两种语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但是在时间隐喻的使用方面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列出其相似性,并在大量例证的基础上分析发现人类的认知活动有很多相似性,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很多相同点。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也是一种认知方式。通过隐喻翻译,我们可以体验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关于隐喻的分类有很多,本文专从情感隐喻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和认知方式进行对比。在表达‘喜悦’、‘悲伤’、‘恐惧’和‘愤怒’的情感时,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翻译时,我们既要适当的采用异化的策略以满足目标语读者的审美期待,促进文化交流,又要尊重语言之间的差异,必要时使原文的形象淡化,采用归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能力对于语言能力的掌握、交际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隐喻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隐喻理论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的隐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隐喻思维的同时,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英汉隐喻意义的文化内涵的异同,以利于对英汉两种文化的掌握,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理解和沟通的障碍。利用隐喻来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的谚语。英汉谚语体现了英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态度,记述了英汉两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从英汉谚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英汉两个民族文化之间既存在共性,也存在着个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个动物词汇承载的内涵意义也有相同和相异的。本文就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内涵意义的异同作以比较和说明,以期对两种语言和文化进一步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饮食词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拥有大量丰富多彩的隐喻饮食词汇,它们从不同层面映射出时代的特征和民族的社会文化意义。从认知隐喻理论的角度,探讨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及其深层形成机制,分析英汉饮食词汇中隐喻的共性,并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喻体内涵的文化差异及其喻体的意象差异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此研究可以为饮食词汇的积累与习得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并对两种语言被动表达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出两种语言动词概念化方式的系统差异,证实了英汉两种语言被动结构的差别是由两种语言的动词概念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出发,提出由于历史发展、宗教民俗、文学典故、哲学思维等各种因素引起的"红"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的联想意义,以及在英汉互译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传统意义上的隐喻,也称作暗喻,通常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指在某类事物的暗示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另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而当代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仅属于纯语言的范畴,而是属于更广的思维和认知的范畴。本文通过人体词对抽象域(称呼域)的映射,阐释了人体词"head"、"heart"、"hand"的英汉称呼语的隐喻化方式特征。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隐喻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修辞格。国内学者对英汉隐喻的异同大多从某一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旨在从多维角度简述英汉隐喻在内涵、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受重视程度方面的差异以及在认知基础、构成方式和喻体选用方式方面的相似之处,借以进一步加深对隐喻的理解,从而增强英汉隐喻互译的准确性,提高英汉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比较基于人体外部器官的英汉情感习语并对其进行认知语义分析,讨论了它们在构成方式、语义和认知机制上的相似性及其转喻性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的不同,人们翻译时,在选择一些英汉词汇方面有着不一致的看法。本文从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就英汉两种语言间的词汇的语义特征来对英汉词汇的偶合、空缺和相互对立三个方面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这样就可以提高人们的英语教学和翻译的水平,也可以提高跨文化间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人类语言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它是在人类的发展的过程中浓缩的语言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是人类文化长期发展的一个结果.在英语与汉语的互译过程中,文化及民俗、地域的不同导致了在翻译过后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英汉习语互译过中最为明显.对于习语,在英汉互译方面我们主要有两种翻译方式,即归化与异化.在习语的英汉互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虽然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但更多的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法现象。本文把英语里"there"引导的存在句与汉语中"v 着"类存在句进行对比分析,从其结构形式,动词特点及语法意义等方面讨论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