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熹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学问渊博、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继承儒家传统的治国安邦思想,形成了以正君心、行仁政、倡德治、崇教化为主要内容的治国理论体系。清朝康熙皇帝统治期间,对朱熹倍加推崇,以朱熹的治国理论为立国纲领和指南,为清朝统治出现持续百余年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朱熹治国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朱熹对“诚意”的关注态度是和“天理”一起并列的。朱熹一生为官的时间并不长,但为了改变当时的政治腐败,他把希望放在君主身上,盼望通过对君主教授“诚意”来“正君心”,从而实现天下的大治。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演变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对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到的贡献,下面就此作一简单论述。 一、“君心”史观 朱熹的历史观是一种“君心” 史观,他把“君心”作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认为“天下万事本于一心”,帝王之心决定历史的治乱兴衰,帝王的“心术”是天下万事的根本,一个国家政治的好坏,社会的强弱和盛衰,历史的发展变化,都取决于帝王的“心术”。他说:“盖天下之大本者,陛下之心也,臣之辄以陛下之心,为天下之大本者,何也?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此自然之理也”。天下之事的正与邪都取决于皇帝的“心术”,“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人主之心一邪,天下之事无有不邪”,把某个君主或皇帝的“心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显然是英雄、帝王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这和朱熹以“理”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相始终的。 在朱熹看来,既然“君主之心”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考察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只能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君心正,便能“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这样才能使天理流行,达到光明的王道政治,而君心不正,则是人欲横流,必然导致黑暗的霸道政治。 那么,“君心”正的客观标准是  相似文献   

4.
朱熹重视民生,针对当时皇室、官僚、地主对百姓的压榨,朱熹提出正君、治官、安民的思想,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本思想的发展。同时,朱熹的民本思想也对朱子学者尤其是福建朱子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针对民众的心声和现实社会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下层人民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能得到一丝喘息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儒,其教育思想对于南宋以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朱熹以“明人伦”作为教育目标,期望通过明人伦,改变当时“风俗日蔽,人才日衰”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朱熹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他是中国教育史上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第一人。朱熹把人的教育划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并就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朱熹的读书六法,分别阐述了读书的不同方面,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犯罪预防思想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建构了丰富的犯罪预防思想体系.南宋朱熹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现实,指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个人私欲和社会弊端,进而提出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朱熹犯罪预防思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就朱熹的研究来说,大多以其《朱子语类》为蓝本进行的有关于“理、气、性”的哲学思想的探索,而作为在儒家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典型士大夫,“得君行道”是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维度。文章着重从朱熹入朝奏对、地方外任、著书立说等方面来分析其“得君行道”思想的政治实践及其努力,揭示其“得君行道”思想形成的时代因素与内在逻辑,抉发其生命意志的丰富内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儒学在其演变过程中一直延续着丰富的天命观思想。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作为宋代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的天命观思想为传统儒学思想作出了历史性的总结和创造性的贡献。这主要表现为:他重新梳理了天命观的本体基础,理清了天、理、气与命的互相关系;在此基础上,他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理之命"与"气之命"的不同分类与它们不同的作用,从而使儒家天命观的本体思想更精细,内容体系更系统,解释力量更强大。对朱熹天命观思想的探究,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朱熹思想的超越力、生命力与创新力。  相似文献   

9.
朱熹对"诚意"的关注态度是和"天理"一起并列的,是其思想的代表部分。朱熹一生为官的时间并不长,但为了改变当时的政治的腐败,他把希望放在了君主的身上,盼望通过对君主教授"诚意"来"正君心",从而实现天下的大治。  相似文献   

10.
"隆礼重法"与王霸兼用——荀子政治思想研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师。他生于礼制社会结构已经解体、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起来的战国时期。面对当时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烽烟四起的政治现实,荀子进行了较为理性的思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取先秦诸子百家之精华,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以“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性恶论”与“化性起伪”人性改造说、“明分使群”的社会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隆礼重法”的治国方略、尚贤任能的政治主张、重民尊君的王霸理念以及“天下一统”的政治目标为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思想史上,朱熹的公私观是比较系统的,也是他的庞大的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以前,人们尚未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所以现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将探讨朱熹公私观的含义,公私观与君子、小人的区分,提倡官员秉公从政等。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朱熹公私观的含义 由于朱熹是在讨论“公”与“正”、“公”与仁”的关系时阐述公私观的,因此我们首先介绍他对“公”与“正”、“公”与“仁”关系的主张。 朱熹在解释《论语·里仁篇》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时,说:“唯之为言独也。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2)当门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自身即人格和谐、人际关系即社会群体和谐、人与宇宙自然整体和谐、人类和睦世界和谐四个方面阐述朱熹的“和”思想,指出朱熹“和”思想是儒家一贯提倡的道德和谐、群体社会和谐、整体和谐、世界和谐的辩证和谐观,是以“不同”为前提的多元和谐观,是积极有为的“仁爱”和谐观,故朱熹“和”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表现在教育的诸多领域中,如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对当时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种种影响.了解和分析朱熹的教育思想,探讨其教育思想的根源基点,教育方法的意义所在,会使人们对朱熹的教育观有一个客观和真实的认识,并对中国的现代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熹在《诗集传》中将《郑风》的情诗视为“淫奔之诗” ,但从内容上看 ,这部份诗并无“淫奔”迹象。朱熹的主要依据是孔子的“郑声淫” ,但孔子的原意不是指“郑声”的淫荡 ,而是指郑国音乐细而高的特点 ,“淫”字不是内容上的淫秽 ,而是就音乐形式不合传统“雅乐”的标准而言。“郑诗淫”之说实质上表现了身为理学家、文学家的朱熹在研究《诗经》时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朱熹继承士大夫审美文化传统,以人生境界为其“美学思想”的指归,针对现实知识分子的丑陋人格,基于“理”本体论,以“诚”论真,以“仁义”论善,是其论人格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南宋时科举考试培养出了大量人才,但朱熹以自身读书的经历和从事教育的经验,指出了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端,认为“立学教人”才是教育的宗旨,传统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都要改革创新。朱熹教育思想中体现的规律和原则,是历史经验的积累,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和评价其他某些历史人物一样,评价朱熹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宋元以后七百年,可以说朱熹是被抬得很高的。解放前,侯外庐的《中国思想通史》曾综述当时的评论情况说:“在考察朱熹思想的时候,浮在我们眼前的,不仅是十二世纪的朱熹本身,而且是现代一些人所塑造的亚里士多德化的朱熹,黑格尔化的朱熹,甚至修正马克思主义的朱熹。由此可见,历史主义地分析和批判朱熹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就解放前一般  相似文献   

18.
朱熹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明人伦”、“教有成法”、居敬持志等教育思想时我们今天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熹的人事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他十分强调用人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和任用原则;他提出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改革选拔官吏的途径,强化对官吏考核;他强调官吏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对管理者思想建设的重视是朱熹人事管理思想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20.
论朱熹的人事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熹的人事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他十分强调用人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和任用原则;他提出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改革选拔官吏的途径,强化对官吏考核;他强调官吏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对管理者思想建设的重视是朱熹人事管理思想的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