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一、优化环境,发挥移情作用移情,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他人身上。学生的感情正处在发展阶段,倾向性很强,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主动创造一种温暖和谐、充满爱心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移情研究给学校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研究移情,对学校的德育、心理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均有实际意义。移情有3种含义: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移情(共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用语,移情是指患者把自己在儿童时期对父母的情绪依恋关系,按照重复和被动强迫性等原则,转移到精神分析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成了其双亲的替身;作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用语,移情(共情)被看成是一种治疗态度与高超的治疗方式,是远远高于治疗技巧的“充要条件”。调查与分析为了探讨中学生移情的性别差…  相似文献   

3.
移情,即“感情移入”。指想像自己处于他人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阅读活动指主体对文本思想、情感的审美认同和共鸣。而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从品读入手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培养学生移情能力的重要途径。品读是体验课文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第一,品读文中的精彩片断。指导学生反复感情朗读课文精彩片断,能培养学生语感,提高移情能力。如《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这样…  相似文献   

4.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人一方面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表露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需要别人的感情。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学校是其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是其成长的重要他人,教师的关爱、信任以及接纳、尊重等感情指向和表达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一、感情与感情投入  相似文献   

5.
在咨询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随着咨询的深入,某位异性求询者对心理咨询师的产生了“爱慕”之情。其实,这种“爱慕”是一种假象,它只不过是移情而已。移情,就是指把对某人的感情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比如,一个失恋的女孩看到一个长相酷似自己前男友的男  相似文献   

6.
教养好不仅仅是宽容和忍耐,也不单纯表现为强压怒火和怨气,它还与合理移情有联系,即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别人身上,用别人的观点看待事物。发现别人有没有教养并非难事,难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养水准。  相似文献   

7.
高菊 《现代家教》2003,(3):23-23
儿童心理学家发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十几个月的幼儿听到一个婴儿在哇哇大哭,马上会快步地走过去往他手里塞上一块饼干。如果无济于事,婴儿仍在哭泣,幼儿也就跟着哭起来,并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婴儿的头部。最后他把自己的妈妈找来,拉起妈妈的手放到婴儿的额上。心理学家认为,这就是婴儿早期的同情心,或称为“移情”,即把自己的感情转移运用到他人身上。如果注意爱护和培养,这种单纯而又可贵的同情心就会发展成为利他主义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正>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感受到学习在场,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达到真情流露、"忘乎所以"的境界,这是怡情课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一、移情突显怡情移情,就是在生活中理解和体验别人的感情,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将心比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学生身上,感受到学生的情感,并引起学生相似的情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教授弗里德曼认为 :“人们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倾向 ,总假设他人与自己是相同的。”即人们在认知他人时 ,常常假定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 ,于是把自己的特点归属到他人身上 ,即所谓“推已及人”。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投射效应”。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总以为学生与自己是一样的 ,把自己的认知特点归属到学生身上 ,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认知特点去学习。这些教师认为 ,自己研究了教学大纲、教材 ,制定了教学目标 ,采取了一定的教学策略、方法来讲授教学内容 ,学生应该达到规定的要求。而实际上 ,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通常达不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教学中移情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移情移情,它的通俗内涵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感他人之所感,并且同时能知他人之所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情感共鸣反应,也就是教师想象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并理解学生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2.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移情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见的移情体验有:①熟悉感——了解学生,心中有学生的形象在活动;②和睦感——感到学生尊重自己,自己受到学生爱戴,学生对自己敬慕和亲近,愿意与自己接近,产生“学生在跟着我走”的感觉;③理解感——完全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11.
一、课堂教学中移情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移情移情,它的通俗内涵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感他人之所感,并且同时能知他人之所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情感共鸣反应,也就是教师想象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并理解学生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积极导入移情。增强情感体验 移情是语言交往中的重要情感现象,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移情并不是放弃自己的情感去接受他人的情感,而是首先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感,然后认同他人的情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了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的感染力直接表现为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产生的情绪力量。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所谓“移情”,就是教师需将学生的感情牵引到作品中去,使自己也和作品中的形象具有同样的情感,这种审美对象和欣赏者情感上的交流融合,升华共鸣,就叫移情。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情感从感知阶段飞跃到感觉、感动这个自由王国呢?移情法又该怎样贯彻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首先,教师要先自己感动才能以情感动学生;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最重要的是移情生活,使课文与生活相连。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的。学生在阅读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14.
正初中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文时,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以下的问题:有的作文题材范围狭窄,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写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部分学生不是写捡钱包,就是写扶老人过马路,似乎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好人好事可写;有些学生写作文用东拼西抄的办法,把作文的内容写得牛头不对马嘴,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写自己家附近的公园,学生就去抄苏州的园林,却根本不顾苏州的地理环境与自己居住环境的差别;有些学生写作文时,所用的词句单调、枯燥,没有表现力,比如写自己的父亲的特征,他们或者写"我的父亲很威猛",  相似文献   

15.
正感情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最后步入社会时都必须具备的,而亲情更是所有感情的初始。不过反观当代学生,由于他们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起来,这也就造成他们乖张、暴戾、蛮横、缺乏对他人的关心等性格与品格,特别是许多学生都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而通过笔者对一些学生的调查发现,许  相似文献   

16.
共感能力指的是从他人的观点感知某种现象或体验他人感情的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移情”。这类攻击性行为的根源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共感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7.
所谓“移情性理解”,一般说来就是指能敏感于他人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领悟他人连本人也没有领悟到的意义,仿佛暂时“生活于”他人的心灵中。这种心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理换位。 班主任的威信是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形成的。这种威信是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教育学生,是一项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正如斯大林同志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象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尊重是进行移情性理解的基础。 教师只有研究和理解学生心理,理解他们的需要、爱好、兴趣等,然后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有心灵的沟通。善于用教师的头脑去分析问题的同时也要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思考和体验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18.
移情是指把对某一对象的情感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过程,而情感共鸣则是指人们在觉察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情感。移情与情感共鸣是不同但又相似的两个概念,在有些情况下易被混用。因此,应弄清楚移情与情感共鸣的本质区别,以便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恰当、合理地运用,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一、移情式情感体验简述所谓"移情",就是把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也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迁移到外在事物上,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移情说"认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人才会感到事物是美的。"移情说"的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李普斯认为移情是审美欣赏的基本前提。他把移情区分为4种类型:1一般的统觉移情,给普通对象的形式以生命,使线条转化成一种运动或伸  相似文献   

20.
姜波  邓文圣 《教书育人》2020,(5):F0002-F0002
江苏省句容市崇明小学"年度乐业教师"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展自己、成长自己、助益他人,他把教育自信传递给了每位教师和学生.在众人眼里,"成就他人"是他的信条,深邃的眼光和格局助益着他人的成长与发展,他是一个行动派,果敢而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