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朔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比较"另类"的一个作家,他的小说中存在着一群生活在焦虑状态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已经丧失了传统文人的道德和信念,成为世俗化的产物。王朔在描写这些知识分子时,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调侃,而这种充满贬义的人物塑造的背后,又有着作者对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通过余华小说的文本阅读与比较,归纳出余华小说中的三类知识分子形象,并结合前人对余华的创作思想和叙事手法的观点,阐述余华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化内涵,发掘余华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学意义以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朔在他的“顽主”系列作品里塑造了一群顽主形象,而王小波在他的《时代三部曲》里塑造了相互联系的王二形象,二者对于现有价值的质疑与消解都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王朔与王小波的身份与经历的不同以及写作目的不同,致使两种人物在姿态、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尤其是人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这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1988年以来,王朔以通俗小说家的姿态突然走红了。小说一篇篇,一本本地出,电影一部部地演,电视剧一个接一个地获奖。这里并不想探究产生王朔这个幸运儿的社会原因,而要谈谈王朔作品中的一个奇怪的现象。 众所周知,王朔的小说否定一切传统观念中认为是神圣的东西,包括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对他们经常采取冷漠鄙夷和冷嘲热讽的态度。然而值得深思的是王朔小说的真正读者恰恰就是被他嘲讽和奚落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柔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像鲁迅那样,柔石也十分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综观柔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致可分为守旧型、流氓型、愤世型和有为型四类。守旧型属于封建的旧知识分子,其他三类都属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吴迪青 《语文知识》2010,(4):100-101
陈映真是台湾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有早期塑造的沉溺于自我情绪的年轻知识分子,也有具有反思意识的知识分子,还有闪耀理想之光的革命知识分子。从不同时期、不同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出,陈映真寻找台湾社会文化认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大众文化的日益兴起,多元文化格局下精英文化逐渐退居边缘,知识分子面临着外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内部自我身份的认同危机。相应地,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被颠覆,传统理想主义角色被消解。而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的解构,加速了精英文化偏离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时候一部分作家以批判反思的创作心态,对知识分子形象进行重塑,给现实中的知识分子以警醒,同时为精英文化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描写知识分子,是鲁迅小说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丁玲小说的一条基本线索,鲁迅塑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一直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几代知识分子的形象,丁玲则塑造了大革命失败后直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若把鲁迅和丁玲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相连在一块,就可以看到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挣扎、探索和成长的完整历史,也显现出中国革命坎坷曲折的艰难之路的总貌。拙文仅拟对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系列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夏彬彬 《文教资料》2014,(16):23-25
人物形象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要素,在作品中一直扮演承载作者审美情志、思想感情的角色。葛亮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充分展现了他扎实的叙事技巧和敏锐细腻的观察力。他塑造的小说形象大致可分为小人物、知识分子、局外人、动物形象四大类,体现了葛亮创作中多样的审美趋向与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描写知识分子,是鲁迅小说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丁玲小说的一条基本线索,鲁迅塑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一直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几代知识分子的形象,丁玲则塑造了大革命失败后直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若把鲁迅和丁玲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相连在一块,就可以看到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挣扎、探索和成长的完整历史,也显现出中国革命坎坷曲折的艰难之路的总貌.拙文仅拟对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系列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巴扎洛夫这个“新人”(指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文学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形象是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中的觉醒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鲁迅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反映了鲁迅对人在社会环境中悲剧命运的思考和探索,深化了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刻画孔乙己性格,在小说中五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描写,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悲剧性的旧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写的是一个人,我们却可以从一个人看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4.
丁玲到解放区后,作品对知识分子形象塑造减少,仅在小说《入伍》、《在医院中》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几部作品中出现少量知识分子形象为主要人物。虽然人物少,但这些人物塑造的视角却是较为复杂的,其中有文化先驱者与懵昧大众的冲突而生出的慷慨悲歌,也有从大众视角对知识分子精英意识的批判,而最终主宰作家视角的是政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鲁迅叛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距离控制孙丽涛鲁迅反封建的思想突出体现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尤其是对叛逆型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上.鲁迅在这一类系列形象中更多地揉进了作家本人的思想观念、人生体验:封建宗法网络中痛苦的挣扎和反抗,新的价值观念树立后又面对无以置...  相似文献   

16.
韦君宜在其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青年形象。其中,以《露沙的路》中的主人公露沙及其丈夫崔次英为代表的革命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最具光彩。只写自己所确实看到的和熟悉的人和事,调动自身的经历与思想进行创作,是韦君宜青年形象特别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刻划成功的重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界对《围城》小说中知识分子群体形象的塑造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小说写的是四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战争文化下的特殊现实境遏,揭示中国知识分子在人类生存中所体现的基本根性--依附性人格,及其在文化断裂中苦苦挣扎的困顿,由此做出文化复兴的反思:对知识分子人格理想的反省。  相似文献   

18.
王小波有一部分小说设定的时间是在未来社会,这些故事可以看作是"反面乌托邦"式的寓言。小说塑造了一群挣扎于模式化环境权力之中、且已经被扭曲与被规训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通过对受困于权力主体的生存状态的展示表达了对此种人生境遇摆脱的渴望,由此也传达出了王小波对真正知识分子精神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坛涌现出一大批反思小说.反思小说打破了当代不能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禁区,塑造了党员干部型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型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型知识分子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有一部分小说设定的时间是在未来社会,这些故事可以看作是“反面乌托邦”式的寓言。小说塑造了一群挣扎于模式化环境权力之中、且已经被扭曲与被规训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通过对受困于权力主体的生存状态的展示表达了对此种人生境遇摆脱的渴望,由此也传达出了王小波对真正知识分子精神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