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合作、创造”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主动性学习指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主动学习是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步骤。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地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从已知伸向未知的触角,是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体现。在教学中只有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新疆的沙漠和绿洲》时,我做了以下几个步骤的教学安排。  相似文献   

2.
杨鸿语 《教育家》2004,(1):72-73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构建“主动、合作、创造”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也是落实我市区域性素质教育规划,培养“德正品端,知渊体健,创思争先”一代新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蒋笑霞 《科学教育》2005,11(1):11-11
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的教育。从这一意义出发,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人部,以激励性评价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音乐教学模式。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音乐欣赏课活起来。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素质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人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以培养个性化的音乐素养为目标,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点,以鼓励性的评价方式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音乐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音乐欣赏课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一、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音乐欣赏是经过听觉由听者经丰富想象而实现的一种审美教育活动。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声音、画面、氛围等,全方位感受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首先,教师应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5.
由甲 《教书育人》2000,(21):6-7
一、对“主动、合作、创造”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 1.“主动”性学习:古人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手、脑、眼、耳并用,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行为动机,并能自我调节情绪、情感、行为、自我支配,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充分展示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自控性、专心性的坚强意志,做学习的主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合作”性学习: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两主”(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社会课如何进行“两主”教学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探索出激趣导课——自学获知——议学探新——练习应用的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下面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社会课是一门新的综合学科,是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公民所必需具有的良好素质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我们通过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出社会课“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现阐释如下: 一、模式图示 激趣导课──一定标导读──—导引探知──导练拓展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我们要引导他们在学习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是活动,活动…  相似文献   

8.
9.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现代音乐教育的目的已从原有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素质教育 ,从注重人的片面发展转向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凭借课堂教学来落实。因此 ,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研究音乐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模式。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生刚刚接触音乐 ,还不能对作品作出什么评论 ,只要求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 ,特别是在播放音乐时 ,教师与学生都要同时进入“倾听”音乐的状态 ,不说话 ,不…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教育》2001,(3):31-33
纵观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不难看出:学科课教学过于僵化。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灌输式的机械讲授和缺少学生积极活动等现象普遍存在,其结果是阻碍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柳斌同志曾指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会极大地促进教育发展,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会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开始探索以合作教育学为理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合作—创造活动与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小瑛 《云南教育》2001,(22):30-30
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不是现行历史、地理课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思想品德、劳动课的重复,而是打破这些课的体系,从小学生认识社会的需要出发,选择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接受能力和生活经历、已有知识等特点组成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社会常识、增强能力的一门课程。“探究教学模式”指在社会课教学活动中,运用格式塔理论和场地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之学会自行探究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特点是打破按既定框框施教的定势,用一种新的思路去调动学生的自觉…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发身心潜质,发展整体素质,养成健全人格为宗旨的育人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作为社会认识和实践主体,其本质的首要的属性就是自觉能动性,即主体性。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发展”是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当代,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弘扬人的主体性已经成为当今的时代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学生在认知和发展中的主体能动作用,更是当代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关注的课题。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树立学生主体发展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焕发学生的主体力量,使其在主动的学…  相似文献   

13.
14.
小学社会课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社会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和初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能力的形成要靠学生在合作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和实践,从而得到锻炼和培养。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社会课的教学目标。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谈谈社会课的合作学习问题。   巧妙导入,唤起合作兴趣。巧妙的新课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社会课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巧妙导入,唤起合作学习的兴趣。如“认识祖国和世界”部分,大多是地理、…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课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它同其它学科一样都肩负着为2l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重任。但是,从目前的现状看,社会课只是一门可上可不上的副科。笔者在数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在广泛地吸收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社会课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感知——再现——理解),通过教学试验和实践的检查,感知效果良好,可供一试。  相似文献   

16.
17.
2001年1月10日上午8:00,北京一中实验部五年级的同学们在教室里兴奋而又不安地等待着一场不寻常的期末数学考试的开始。本该作为考场的教室失去了应有的肃静,同学们几个一堆儿正在叽叽喳喳地说着,不时还翻开书本或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这时,教师走进了教室,教室安静下来。教师宣布了考试要求:每组一张试卷,在试卷上写清班级、组别及小组全体成员姓名;每一大题选做其中一组小题(共3组小题),全组合作完成,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20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阅卷,阅卷组负责给出成绩并签署全组同学姓名;被叫到的…  相似文献   

18.
杨学峰 《天中学刊》2002,17(5):110-110
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改革课堂教学 ,构建“主动、合作、创造”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是培养适应2 1世纪新人的重要措施 .“主、合、创”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 ,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教学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使每个学生素质得以提高 ,以此达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 ,育人为先的教学目的 .1 建立“主、合、创”的情感场以“情”施教是创造“主、合、创”教学模式的前提与基础 ,是以教师的感情为核心 ,去影响学生的情感 ,进而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体验 ,是“磁…  相似文献   

19.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性学习,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新世纪  相似文献   

20.
“创造”是一种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活动,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主渠道仍然是学校教育.创造教育是依据创造学原理、运用现代教育观念,采用科学的艺术创造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启迪学生创造思维,塑造学生创造品格的新型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创造教育的载体,只有通过课堂教育的创新才能真正实施创造教育,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