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把萃取了溴碘的黄红色四氯化碳溶液,分几次倒入250ml分液漏斗里,每次倒入量可为1/2分液漏斗的容量,然后加入10%NaOH溶液约50ml。把分液漏斗倒过来,用力振荡,使NaOH溶液和溶于四氯化碳中的溴碘充分接触  相似文献   

2.
少量的碘化物可以利用“化学放大“反应进行测定,其步骤如下: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先用Br2水将试样中I-完全氧化为IO-3,煮沸去掉过量的Br2,然后加入过量的KI,用CCl4萃取生成的I2(萃取率设为100%),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水层后,向CCl4层加入肼(即联氨H2NNH2)的水溶液,在分液漏斗中振荡,使碘以I-形式又从CCl4层进入水层中.……  相似文献   

3.
少量的碘化物可以利用“化学放大”反应进行测定,其步骤如下: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先用Br2 水将试样中I- 完全氧化为IO- 3,煮沸去掉过量的Br2 ,然后加入过量的KI ,用CCl4 萃取生成的I2 (萃取率设为10 0 % ) ,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水层后,向CCl4层加入肼(即联氨H2 NNH2 )的水溶液,在分液漏斗中振荡,使碘以I- 形式又从CCl4 层进入水层中。再加入过量的Br2 水将I- 氧化为IO- 3,除去剩余Br2 后,加入过量KI并酸化又生成I2 ,加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 S2 O3标准溶液滴定,求得I- 的含量,该滴定时的反应为:2S2 O2 - 3+I2 S4 O2 - 6 +2I-(…  相似文献   

4.
二、步骤:实验开始前,先在滴液漏斗中加入20ml精制煤油;并放入裂解管的弯曲部位约5cm处。打开冷凝水,接通电源,使电热丝呈红热状态,控制滴液速度使煤油不断滴入裂解管内,观察现象(1),经过冷凝,将从尖嘴中逸出的气体通入KMnO_4中,观察现象(2),当气体逸出较均匀时,点燃裂解气,观察现象(3)。 切断电源,将接受器中液体倒入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中,混合振荡,观察现象(4)。 三、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5.
少量的碘化物可以利用“化学放大”反应进行测定,其步骤如下: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先用Br2水将试样中I^-完全氧化为IO3^-,煮沸去掉过量的Br2,然后加入过量的KI,用CC4萃取生成的I2(萃取率设为100%),用分液漏斗分液去掉水层后.向CC4层加入肼(即联氨H2NNH2)的水溶液,在分液漏斗  相似文献   

6.
1 实验装置             图 12 实验步骤与现象2 1 连接装置 ,并检查气密性。2 2 在三口瓶中装入 1 1ml干燥的苯和0 2 5g铁屑 ,分液漏斗中装入大约 5ml液溴 ,左边贮水瓶内盛装约 2 0ml水 ,右边干燥管中装入适量的碱石灰。2 3 关闭E夹 ,松开F夹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使液溴与苯、铁屑反应 ,常温时很快就会看到锥形瓶中导管口附近出现白雾 ,大量白雾逐渐被干燥管内碱石灰吸收。2 4 待三口瓶中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 ,松开E夹 ,关闭F夹 ,此时水从左边贮水瓶沿导管倒吸于三口瓶中 ,可看到三口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新教材<化学1>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实验1-4)"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萃取.具体操作为:"(1)用量筒量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2)……"[1].笔者在课前准备该实验时发现,将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呈紫色,上层仍为棕黄色(比原碘水颜色略浅),碘水在萃取前后的颜色变化不大.当时有老师提出实验室配制的碘水浓度太大,加入的CCl4不足以将碘水中的碘完全萃取.可是,当增大萃取剂用量,并进行多次的萃取后,结果仍不能让我满意,似乎萃取效率很低;而<分析化学>对此进行过定量计算:等体积的CCl4从碘水中萃取I2时,全量一次萃取,萃取百分率可达98.8%[2],若分三次萃取,萃取百分率接近100%[3],这显然和上述实验现象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铝与水反应演示实验的效果,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氯化汞溶液、煤油等试剂,将筒式分液漏斗等一些常见仪器进行组装,设计了铝与水在中性条件下反应的演示实验装置,可明显地观察到有氢气和氢氧化铝生成。  相似文献   

9.
包军  张宝玉  李恒  宋正华 《考试周刊》2015,(48):158-159
对常见的气体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的掌握,结合实验试题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等能力既是中学化学教学所重点培养的,在考纲中又有明确要求,鉴于学校实验条件,在部分气体制备中可以用球形分液漏斗代替球形滴液漏斗使用,然而,中学化学教材与相关高考题将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乙炔等气体制备所用的滴液漏斗也表述为球形分液漏斗,本文从滴液漏斗和分液漏斗两类仪器的结构与功能分析比较,阐述分液漏斗与滴液漏斗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1 仪器和药品  所用的仪器有 :分液漏斗、广口瓶( 2 5 0ml)、燃烧匙 (内垫石棉或沙子 )、橡皮塞、导管、烧杯 ( 5 0 0ml)、药匙、镊子、小刀等。所需的药品有 :KMnO4固体、浓盐酸、钠、 2 0 %的NaOH溶液。2 装置  如图所示。3 操作3 1 广口瓶内加入约 2 g的KMnO4固体。3 2 分液漏斗中加入约 1 5ml浓盐酸。3 3 烧杯内加入约 30 0ml2 0 %的NaOH溶液3 4 将表面煤油被吸净的金属钠块切去表层 ,再切下一小块薄片 (约 0 6cm× 0 6cm大小 ) ,放在燃烧匙内。3 5 连接好装置。3 6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让…  相似文献   

11.
1 实验装置 2 实验步骤与现象 2.1 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2 在三口瓶中装入11ml干燥的苯和0.25g铁屑,分液漏斗中装入大约5ml液溴,左边贮水瓶内盛装约20ml水,右边干燥管中装入适量的碱石灰.  相似文献   

12.
取一干燥的250ml抽滤瓶,在支口上接导管并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抽滤瓶中放入适量无水碳酸钠固体,上口接连有塞子的150ml分液漏斗,内装10%醋酸溶液lOOml。另备同样装置将醋酸溶液换成同体积饱和苯酚  相似文献   

13.
2.将分液漏斗中苯和液溴的混和液缓慢滴入试管中,使反应液保持微沸。 3.向玻璃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浅黄色沉淀;上移双孔硬纸板,则可见导管口有白雾。 4.通过分液漏斗向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试  相似文献   

14.
运用贮气瓶贮存气体,在课堂中可进行边讲边实验,我们在甲烷、乙烯、乙炔的性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一种简易的贮气瓶的组装和使用方法。用广口瓶、分液漏斗、三孔橡胶塞、橡胶管、弹簧夹等常用器材,就可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简易贮气瓶。图1 简易贮气瓶   图2 代用的分液漏斗贮气时,在瓶中装满水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然后将导管A的弹簧夹打开,使其跟气体发生器连接,气体由导管A进入瓶内,水由导管B排出,待瓶内的水面降至一定程度,停止进气(注意:导管B在瓶内不能脱离水面)。凡难溶于水,且通常条件下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甲…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教材下册实验10-5"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中用500 mL锥形瓶盛约25 mL浓硫酸,锥形瓶双孔胶塞的一孔中装分液漏斗(盛有水),另一孔装短玻璃导管.将分液漏斗中的少量水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觉得用酸量太多,分液漏斗开关的密封性有时不太好,不但容易出危险,而且酸液四溅后呈无色,只有前排学生才能看见水沸腾,而后排学生根本看不见,现象不够明显.为了使实验更直观、现象更明显,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6.
高一(必修)学生实验卤素的性质中萃取后的四氯化碳要求回收。我校高一年级14个班做完该实验大约能回收2500mL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萃取后的四氯化碳因溶解了碘而呈紫红色)。若能补充一个实验,即引导学生对回收的四氯化碳进行再生处理,这样既巩固了萃取和分液的操作方法,每年又会给学校节约不少资金。我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用碱溶液再生法对回收的四氯化碳进行再生处理.效果很好。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1问题姚清玲水稻的种子是否也存在糯性与非糯性?遇碘时,两者的颜色是否有区别?2讨论陶勇水稻分糯性品系和非糯性品系。糯性品系的米粒中含有支链淀粉,用稀碘液处理后,米粒呈红褐色,这是碘液原有的颜色。非糯性品系的米粒中含有直链淀粉,用稀碘液处理后,米粒呈蓝褐色,这是直链淀粉和碘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参见浙科版高  相似文献   

18.
1.整体法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对于液面 高度变化及不同液体混合等问题运用整体法解 决较为方便. 例1 如图1,冰块浮在杯中水面上,且水 面上覆盖有一层煤油.问:在冰完全熔化后,水 面高度怎么变?油面厚度怎么变? 分析与解:以冰块、水、煤油构成的整体为 研究对象,油层和水层的厚度如图1和图2所 1.整体法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对于液面 高度变化及不同液体混合等问题运用整体法解 决较为方便. 例1 如图1,冰块浮在杯中水面上,且水 面上覆盖有一层煤油.问:在冰完全熔化后,水 面高度怎么变?油面厚度怎么变? 分析与解:以冰块、水、煤油构成的整体为 研究对象,油层和水层的厚度如图1和图2所  相似文献   

19.
1实验材料铁架台、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小烧杯、酒精灯、多孔隔板、塞子、稀硝酸、铜片2实验过程及现象a.如图1连接装置。b.将稀硝酸加入小烧杯,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将铜片放入U形管的多孔隔板上。c.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硝酸,当加入的稀硝酸液面刚好超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时,停止加入并立稀硝酸小铜片多孔隔板图1实验装置即关好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d.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边上升,右边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e.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生成的气体在液柱作用下被压进…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贵刊'97第5期上看到"蓝色会褪去吗"一文.本人认为文章得出蓝色不会褪去的结论,是因碘溶液是碘一碘化钾的混合液所致,为了验证这一问题,本人做了如下两个定性实验:实验一.向试管中加入很小一片碘晶体,然后加入2毫升四氯化碳,并振荡至碘晶体全部溶解,溶液为紫红色,再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充分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仍为紫红色.实验说明:淀粉溶液不能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把碘"夺取"出来.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很小一片碘晶体,然后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振荡至碘晶体全部溶解,溶液为蓝色,再加入2毫升四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