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金渭同志《高等教育应淡化竞争意识加强合作精神》(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一文认为,竞争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它容易扭曲学生的价值取向,涣散学生集体,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团结统一,而把竞争与合作完全对立起来,主张一种排斥竞争的合作教育。对此,笔者实难苟同。笔者认为,此文言论失之偏颇,论证方式也有欠公允。笔者仅就高等教育引入竞争机制以及竞争与合作的相互关系等问题略抒管见,并就教于武金渭同志。  相似文献   

2.
竞争与合作精神是人类共同进步的推动力。知识经济时代处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让青少年懂得这个现实和“优胜劣汰”的法则,培养他们参加竞争的意识和素质,激励他们学好本领,主动争取锻炼自己的机会;注意开展忧患意识的教育,带领他们进行意志的磨练;培养他们的竞争智慧和竞争力,指导他们依靠群体力量,搞好人际关系,使他们懂得不能只讲竞争不讲和谐,只讲竞争不讲合作。这是我们需要着力培养的竞争与合作精神。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会关心》的报告,明确指出:“21世纪的教育哲学观需要强调一种全球合作精…  相似文献   

3.
在"学讲"的方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否认,依然有很多问题和矛盾是值得商榷和探讨的。为了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小组教学得到改善,结合实际,谈谈对于"学讲"方式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小组合作的前提是独立地思考,从表面上只看到了合作的形式,但是从过程中,要注重对成果和实效的评价。小组合作要建立竞争的机制,要对评价进行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平台。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下,针对不少企业缺乏合作内在动力的突出问题,应从信息、激励两个维度审视和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使高职院校找到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传统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可以使每个人毫无障碍地得到充分的信息和激励,价格机制自动发挥作用,因此是最有效率的经济。然而,现实中这种完全竞争的  相似文献   

5.
左秀银 《成才之路》2010,(29):71-71
当今社会,竞争和合作无处不在。近年来合作机制也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来,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必然会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我也不断地尝试思考。  相似文献   

6.
曾经欣赏过一场大学生的有关“合作胜过竞争”还是“竞争胜过合作”的精彩辩论,选手们是巧舌如簧,你追我赶,展开了激烈的口水竞争。虽然最终一方胜出,我想那也仅是选手水平的胜出而已,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观点就正确。本人私下认为,其实在如今的世界中,竞争与合作犹如人的左右臂,谁也离不开谁,他们有着惊人的和谐与一致。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而离开了合作,竞争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合作教育”作为科学概念和特定的教育实践,是指学校联络一个或数个相关的社会机构,以互求互利的原则,承担一定义务,享受某些权利,为实现培养人才,开发智力等具体目标而共同实施的教育活动。它形成特定的结构并决定其功能实现的内在过程和方式,即具有教育社会运行的某种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的结合,特别是学术同生产的结合。一时一事的某种教育合作行为,不能认为其具有合作教育的机  相似文献   

8.
报载,上海市闸北区的刘京海校长和他的同事提出了成功教育。他们认为,成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作为观念,它主张人人可以成功,主张成功是多方面的,主张把培养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作为目标;作为方法,成功教育强调从外  相似文献   

9.
在素质教育中,对受教育者首先注重的是德育。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对素质教育是认同的,但对德育的看法并不一致。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最高追求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又要有一专多能的本领,其中德育是第一位的。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注重四个方面的培养。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从个人的角度讲,要使学生将来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使他们具有开阔的视野,要勇于交往,善于交往,能够主动参与更大范围的竞争和合作,包括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等现代教育理念正不断地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在基础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因理解偏颇而导致的矫枉过正行为,如讲赏识、愉快教育,就认为不能有批评和惩罚;提倡探究性学习.就认为授予式教学一无是处;讲课堂的即时生成,就认为备课多此一举等等。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教育观念和操作行为有着许多不合时代的东西,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但“邯郸学步”非常危险,正如杨振宁先生所说,我们没必要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教育。另起炉灶是否可行?教育是否需要讲点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陈刚  陈森  王永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06-208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本文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企合作机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校企合作的实践分析了校企合作得以生存并发展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社会要发展,不能没有竞争;竞争要有序,不能不讲公平。   竞争和公平都不能绝对化。极端的竞争将形成充满垄断和排挤的霸权主义;绝对的公平会出现纵容依赖和懒惰的平均主义。都将走向它们的反面,影响社会的安定,制约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本意是使人类的每一个体完善的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当教育具有选拔的功能之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其主要表现是人们争取较优教育的竞争,其次是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竞争,能催人奋进,能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0世纪 70年代末期,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正是以公平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在高职教育产学合作中,普遍存在着企业"缺位"现象。从企业角度讲,这是由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企业主要遵循"成本竞争"战略以及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处于买方等原因造成的。要促使企业积极参与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必须健全校企合作的相关法规制度,转变企业竞争战略,更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以主动服务换取企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一、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目标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加强和改进管理。高校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教学、科研水平及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讲,也体现在管理水平上的竞争;不仅直接体现在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上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它取决于学校间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竞争。就是说,校内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管理水平,影响着办学质量和效益,改革校内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改革校内管理体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不少理论和实践探索者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就…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教授顾明远认为,我国教育当前最大的弊端是只讲统一,不讲差异,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不重视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培养不出顶尖人才。我们现在提倡优质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但教育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发展优质教育不能只是一种模式。在讲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不能忘记差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父母对待子女,我还想讲一个问题,而且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父母对儿童也要尊重。不能因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因为年幼体弱,因为他们经济上不能独立,就可以对孩子想怎样就怎样。我的主张是:决不允许对孩子施行任  相似文献   

17.
竞争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它在童年阶段便普遍存在,竞争须具备相互排斥关系、以成绩为导向、基于标准或规则、有吸引力目标等特征,它对儿童的发展有利有弊。因为竞争与儿童哲学的关系密切,从而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并逐步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点或观点。“不可调和论”认为儿童哲学是合作的教育事业,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且竞争容易导致思想的同质化、产生对抗性言行,并存在隐蔽的性别歧视及压迫,因此反对将竞争引入到儿童哲学体系之中。“可兼容论”者则认为竞争与合作在本质上是可以共存的、实现哲学的进步需要以竞争为路径,且竞争可以促进儿童多元思考能力的发展,它也可以是友好的。本文则主张在竞合理论的框架下重构儿童哲学的实践,建议教育者设立共享共同共赢的目标体系、营造支持自主和反馈信息丰裕有效的竞合环境,以及组建相互关心与理解的亲密竞合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大家开始认真探讨语文教学法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间,有些确属真知灼见,但也有些实为奇谈怪论。叶圣陶先生关于 “教是为了不教”的主张,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有人却把它误解了,认为:只有“教”才能达到“不教”,于是在“讲”上大作文章。持这种观点的人未必多,因为太荒唐;但具有类似思想倾向的人并不少,因为积习深。“精讲多练”,异口同声。其实,“讲”与“练”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摆?有人认为讲是前提,不讲无法练。果真如此?讲前不能练吗;讲中不能练吗?只能在讲后练吗?“把“教”与“不教”机械地割裂开来,把“讲”与“练”简单地排  相似文献   

19.
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可以说自教育产生之日起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即便是现在,仍有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有的认为教育是生产力;有的主张教育一部分是上层建筑,一部分是生产力;有的主张教育是不能用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范畴来归类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教育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呢?即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主张限制教师课堂讲授的。因为学是主体,讲也只能是学的辅助。让教师限讲,似乎犯了嫌疑,比如有人就气急败坏地说,这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中国教育几千年,谁见过不讲的课堂,不讲还叫课堂吗?我只能这样说,传统课堂的确是主张讲的,并且鼓励讲者要"舌绽莲花"。主张讲的人,我不说是没有远见,但一定是缺乏对现实教育的分析,为什么不"抽出点宝贵的时间"到教室里看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