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反映着实践主体的价值需求,是规律性与目的性、公平性与效益性、多元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应突破功利主义与二元对立的局限,以素质教育为价值追寻,加强教育过程的人文性,凸显教育结果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二战之后,美国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从教育质量改进到追求教育机会平等,从实现教育优异到公平与卓越的教育,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改革价值取向不断发生演变.在基础教育改革价值取向演变的历程中,联邦政府直接介入教育,重视教育改革立法,强化标准驱动与教育问责.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研究表面繁荣的背后掩藏着深层研究的失范,这是基础教育研究的最大的障碍和危机。这与教师对基础教育研究属性的定位的偏失、基于非学术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及现有体制存在的根本性欠缺与误导相关。对基础教育研究失范现象的梳理,有助于立足基础教育的实践来研究并解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蒋海燕 《文教资料》2010,(25):144-145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价值取向。而农村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就是要从提升农村人的素质出发,协调平衡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统筹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间的关系,既满足农村人现时的功利的升学需求,让学生"学会生存",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养成对生命对生活的崇敬和热爱、对宇宙对知识的敬畏和向往,在理性思维过程中感受智慧活动的乐趣,在适应生活中学会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突出教育的超越性、引导性和批判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斐 《考试周刊》2012,(74):12-13
现如今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对于多元价值,理论界有两种相异的认识,一种认为,价值不但是多元的而且是极端多元的,多元的价值之间是不可公度甚至相互冲突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存在一些普遍的和客观的基本价值,多元价值在更高的层面上可以走向共识。教育作为"人类价值生命的中介",面对多元价值,应做出合理的价值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应当有一种"价值共识"意识,在整个教育价值定位的普遍性方面和具体教育情境的特殊性方面做出具有共识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发展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改革的依据。无论是教育的宏现决策及教育创新,还是微观的教学改革及创新教育,都与教育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它不仅关系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重大问题,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届建筑矛后运动的客现要求,分析了人类对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发展过程和当前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确立的客观依据,并提出了确立当前我国教育价值取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我国学者从批判和反思的角度重新审视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问题,批判了现存的"离农"和"为农"两种价值取向的弊端,反思了其应然的方向,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研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经验"转向"策略";在研究方法上,要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研究态度上,从"局外人"走向"局内人",做一名"草根式"教育家。这些是学者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新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实践系统中,创新实践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决定创新实践的整体面貌。但是在创新实践主体的界定上,存在着以马克思和熊彼特为代表的两种观点:普遍主体和特殊主体。历史证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依靠社会知识的整体力量,创新实践主体的普遍化成为必然。创新实践主体的不同界定,暗含着不同的价值主体立场和价值取向。创新实践的价值主体和创新实践的主体在历史现实中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当代剩余价值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两种价值取向中,只有后者才能把人类导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9.
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从1992年1月开始至今,整整走过了十二年的艰难历程。这是一项把教育理论探索、为基础教有改革服务、培养教育专业研究人才三者结合于一体、带有~定开拓性、层次较高的教育实验。这项实验因其选题立论高,理论构思较完善,实验研究方法较合理,实验研究范围广以及研究队伍实力强而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价值取向既是一种价值选择 ,也是一种价值预期。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准确定位 ,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不仅要明确目前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偏颇 ,也要明确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是正确的 ,符合当前实际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内涵。千百年来 ,更自尊地生存 ,更完善地发展 ,被理解为生命的全部意义 ,成为人类生活永恒的追求。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崇高理想的唯一途径。基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 ,而不仅仅是“才”的教育。基础教育本身并不是目的 ,它是终身学习和一生发展的基础。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定位应该是 :…  相似文献   

11.
"教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论范畴之一.作为一个悠久的范畴,"教化"范畴在价值取向上有双重意义,即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和对个体的伦理道德培养,两者又有着高度的统一,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教化"是儒家功利主义文学观中的重要范畴,"教化"范畴带着功利主义的特征一直通向现代,至今还存活于中国现当代文论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大的社会背景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不仅加速了现代化进程,也使作为推进这一进程的社会历史主体的中国人经历着文化心理上的转变。这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的生存状态是以被动服从、组织依附和重复模仿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探索,呼唤建设的和创造性的主体性: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与动力,营造出开放、多元和广泛交往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确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明确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前提、起点、重点、条件、基础和关键等基本思路,并且要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观念、调整体育教学内容、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加大体育投入资金、健全体育教学制度、提高体育师资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蒙成 《教育科学》2001,17(3):20-23
研究型课程是近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价值取向、开发主体、设计、实施等均与现在的课程有本质区别,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研究型课程是课程改革新的增长点,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中都面临不少困难,但必将对我国的课程改革以至教育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于多年来一直将升学作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部分农村初中正处于困难的境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村初中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使命,并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为契机,转换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的观点看,教学理论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对教学理论发展研究的阐释,是指研究过程中的研究视角、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的确定。反思是在更深层次上,通过分析性、批判性思考,将教学现象、教学事件中隐含的本质性因素外化和明确地表述出来,揭示其普遍性和必然性。教学论的价值取向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纯粹理论的态度,文化转向研究,生活领域关注。  相似文献   

17.
校本研究不是空穴来风,由学校层面所开展的群众性教育教学研究发展而来.从昔日的学校教育研究到今天的校本研究,绝不只是一个名词的更换或又一个新的教育改革口号的出现,其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教育改革与研究应该特别重视价值取向问题。学术界虽然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做了很多各具不同合理因素的研究,但总体来说,人们的相关观点分歧较大,其认识还不够全面或不够辩证,还需要以唯物辩证法的思想观点与方法为指导,在充分认识受教育者个体和不同群体的教育需要、充分认识教育可能发挥的价值或功能和现实的教育条件的基础上,对教育价值取向包括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我们应该坚持实现个人的教育价值和社会的教育价值的和谐统一的根本取向之下,充分开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有益潜能,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以充分实现个人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发展和不同社会群体的合理教育需要,以充分实现社会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