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认识乘号,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3.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游乐场情景放大图或课件、乘法算式卡片、若干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入新知1.算式:2+4+5+8和2+2+2+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找出这两个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教师说明:后一道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其中的2就是这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及练习九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为背景,提供相同加数相加的式题,引出乘法运算(例1).第二,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例2).本课时主要解决第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6、57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3.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一、饮料问题1.师生谈话引出情景图,请学生观察,并鼓励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4.尝试改写算式。提出蓝灵鼠的问题,指导学生把有乘有加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5.交流学习。(1)…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过程中,为更好地领会新理念,并将它落到实处,我们数学组以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认识乘法”一课的教学为案例,探讨课堂教学.研讨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电脑出示情境图(图见教材).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们能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说出:2 2 2=6(只),3 3 3 3=12(只).学生观察两道算式,并找出共同特点:加数相同.教师追问:每一道算式各是()个()相加?你们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2.做第68页的“试一试”.(1)提问:横着看每行有几朵花?一共有几个5朵?3个5朵一…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情境一:“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美化寝室,总务处分给三年级3个班24幅装饰画,每个班有4个寝室。请你帮老师算算平均每个寝室能分到几幅画?师:说说你的算法,是怎样想的?生1:我先把24幅画平均分给3个班,再把每班分到的8幅画平均分给每班的4个寝室,平均每个寝室分到2幅画。算式是:24÷3÷4=2(幅)。还有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说还有别的想法。生2:因为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个寝室,这样就可以算出三年级共有12个寝室,再把24幅画平均分给12个寝室,即可求出平均每个寝室能分到2幅画。算式是:24÷(3×4)=2(幅)。师:这两个算式的…  相似文献   

6.
黄子芩 《中国教师》2010,(Z1):391-391
<正>在一天作业中,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有两群鸟,头向着中间,一边4只,一边1只,请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因为是一年级学生,而且刚学过加法,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列出了4+1=5的加法算式,有几个学生列出了4-1=3的减法算式,而作为教者的笔者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列加法算式的正确,列减法算式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教"得数是0的减法",教师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直观讲解.(1)灯片出示3只害虫,接着映出一只青蛙捕食了这3只害虫.然后问:银幕上还有几只害虫?(一只也没有了.)怎么列式?(3-3=0)(2)指导学生看课本P.14插图,启发学生讲述:兰兰手里有2个气球,放走了2个,手里还有几个气球?(一个也没有,列成算式是2-2=0)(3)贴出4条金鱼图片,然后取走4条金鱼图片.启发学生据情叙述:胡伟同学有4条金鱼,送给同学4条金鱼,他还剩下几条金鱼?(一条也没有剩,算式是4-4=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新世纪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页“试一试”的第1题(如图1):1+3=44-□=□图1题目的本意是要求学生根据小朋友套圈游戏,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答案明显是4-1=3或4-3=1。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列出的算式是1-1=0。”他的想法是:原来有1只鸭子,被套走了1只,所以一只鸭子也没有了。还有一位学生说:“老板原来有4个圈,‘卖’给小朋友4个,小朋友扔完后再还给老板,所以老板一个圈也没有少,算式是4-0=4。”这两位学生虽然是由图意想象开去,思维中也明显含有数学成分,但他们列出的算式“1-1=0”和“4-0=4”,并不符合本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为让学生理解、掌握“倒数”概念,能正确、迅速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可将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尝试解题等方法综合运用,分五段安排教学。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先出示一组题目给学生口算:3×1/3、1/7×7、3/4×4/3、9/11×11/9、……。算后问:这些算式有不有相同之处?(让学生置身于两数相乘,乘积为1的一些算式的情境之中)然后指出:象上面这样的情况,若两数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从而引出“倒数”概念,并板书本节课题。二、自学课本,加深认识。先自学。提纲如下:①什么叫互为倒数?②参照课文,解释“7和1/7互为倒数”。从 P.16逆数第5行学到 P.17第3行。学完,即指定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快乐的动物"。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倍"的含义,体验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人教版)第73页第1—5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以下概念:①乘、除法的含义(重点除法的含义);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使学生根据每句口诀的来源,熟记乘法口诀,会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二册第65页例1、例2。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加,预作准备1.板演:(?) 2.口算:4+1+4 7+3+5 3+3+3 6+6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板演的两组连加式题,说出第(2)组中的两道连加算式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指出:一样的加数称作相同加数。第(2)组的两道算式都是相同加数连加。(板书:相同加数)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段这是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儿童公园中的活动情境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伴随着精彩的画面的呈现,老师提问:“谁能根据画面的内容,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计算出来?”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相当高。生①:“坐在草地上的有几个人?算式是3+2+4+3=12。”生②:“开赛车的有几个人?算式是2+2+2+2=8。”生③:“放气球的有几个人?算式是1+2=3。”生④:“划船的有几个人?算式是4+3+3=10。”教师点击一下鼠标,学生的答案就显示在屏幕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可以得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评价;当学…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出示学生在公园过生日的场景图):他们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呢?生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师:一块蛋糕也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怎么分?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尝试分蛋糕。【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过生日的场景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中有关“数”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2.动手操作,引入分数。师:同…  相似文献   

15.
案例“十几减9”的教学片断。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兔过生日,一共邀请了15位客人,现在已经来了9位,还有多少位客人没有来?2.列出算式后,学生独立解答。3.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生1:我是用小棒摆出来的,先摆15根小棒,再拿掉9根小棒,还剩下6根小棒,所以还有6位客人没有来。生2:我是数出来的,10、11、12、13、14、15,还有6位客人没有来。生3:15-10=5,5 1=6。生4:15-5=10,10-4=6。生5:因为9 6=15,所以15-9=6。4.尝试练习。13-917-9在独立计算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和交流,并有意识指名几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说说算法。师:13-9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比几倍多(少)几"应用题时,一位教师出了一道题给学生作尝试性练习.题目是:"纺织厂有男职工120人,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人数的3倍多40人.女职工有多少人?"一个学生上台板演时,将这道题列为120×4-(120-40)对此,这位教师在讲评时当即予以否定,理由如下:(1)题中条件"3倍"在算式中没用上;(2)算式中的"4"在题目中没有出现.此外,教师还借题发挥地向学生强调:"检验应用题的算式是否正确,第一要查一查已知数在算式中是否都已用上;第二要看一看算式中的数字在题目中是否都有; ……"  相似文献   

17.
在有理数加法教学中,不管是哪一种版本的教材,都在问题情境(通过行程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出数学算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关系、和的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进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其基本的教学过程是:利用数轴给出一个向东走、向西走的模型(创设情境)→列出算式(具体问题数学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给出法则)→解释  相似文献   

18.
教完八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某教师在复习时出示了下面两道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食堂有煤5吨,第一次烧去?吨,第二次烧去?吨.还剩多少?(2)食堂有煤5吨,第一次烧去?,第二次烧去?,还剩多少?学生计算第1题时,基本上没有问题,他们很快就列出了正确的算式:"5-?-?".但计算第2题时,学生就不那么顺畅,最后的列式还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受第1题的影响,将算式也列成了"5-?-?",二是几经思考,才把算式列成"1-?-?".在小结时,教师指出前式错了,后式正确,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9.
1.中奖(大班) 要求: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口头运算能力;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准备:印有1~6,5~10数字的骰子各1个;给每个幼儿一道算式;两个搪瓷碗。玩法: 幼儿各取一道算式,老师摇骰子。如骰子正上面出现“6’字,凡拿算式答案是“6”的幼儿站起来(最快的为第一名),以站起的先后次序念自己的算式,如:8-2=6、4+2=6、1+5=6……做对  相似文献   

20.
[例1]分数乘以整数 1.9/2的意义是什么?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 1.2+1.2+1.2+1.2=()×()。 3.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8×3=()+()+(); 0.3×4=()+()+()+(). 4.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5.根据4个9/2是多少这一命题作图填空:(1)用线段图表示4个9/2;(2)4个9/2,用加法算式来写,可写成();(3)把写成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