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析】《平衡》一课系《自然》第四册第十二课。本课是让儿童通过对杠杆尺实验,感知什么是平衡,什么是不平衡及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但教材本身以对称平衡为中心内容,反复讨论等距情况下须等重,等重情况下须等距才能达到平衡,内容有些重复,并且低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鉴于此,教采取了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发现、探究,并在教师引导下找出规律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
《保护大自然》(第十一册第六课)一课,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向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该课属科学讨论课课型.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按什么方法学习《跳水》的前三自然段?(板书:注重事物的联系)2.一学生复述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演示CAI课件1]动画(1):一艘轮船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航行。船上的水手、船长的儿子正在逗猴子取乐。突然,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气得脸通红。3.学生摆放卡片,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观察月球是在学习了月球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后,指导学生对 月球进行观察的.由于观察月球需要考虑到月球位置的变化、月相的变化所需时间 较长,加之小学生生活体验不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 体、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采用“激趣引入、引导观察、归纳概括”的方式,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平衡》(第四册第十二课)是让儿童通过对杠杆尺的操作,感知什么是平衡,什么是不平衡,从不平衡达到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多次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并经过集体研讨归纳概括出使杠杆尺平衡的一个条件——左右距离一样长,挂得一样多,才能平衡。一、设计游戏,激发兴趣。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一上课就出示一特制的小型跷跷板,再拿几个玩具小动物——长颈鹿、小狗、骆驼等来坐跷跷板。学生会发现,在小动物们“坐”跷跷板的过程中,有的动物如长颈鹿和骆驼“站”在跷跷板上,跷跷板一样平,而当一些动物如小狗和长颈鹿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丰碑》一课讲述了一位军需处长在红军行军途中被严寒夺去了宝贵生命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军需处长(革命老前辈)为了革命、为了他人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全文语言朴实无华,层次分明,富有极强的感染力。采用“创设情境、塑造形象、抓住词句、落实训练”的教学方法能让孩  相似文献   

7.
这是—篇看图学文。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美丽春天。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重点指导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的情形,接着,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深入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燕子外形与活动情况的。最后(图文对照)进一步体味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的。它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教学中,可采用“依文绘画”的方法导学,让学生把握战争经过,归纳故事内容,分析胜败原因。  相似文献   

9.
10.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记叙文。它语言朴实,文章短小,仅用四百多字借花生的特点说明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道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父亲借花生喻人的那段话的含义。教学本课时,可采用“直插中心,扣点训练”的导学方法。先直插文章中心句并初步理解其含义,接着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花生的一般好处”和“花生最可贵之处”这两  相似文献   

11.
[教学片段]师:四人为一组,每人一辆小车(两头分别贴有小鸡、小鸭).你们能用什么方法使小车动起来,让小鸡、小鸭和我们一起玩?比一比,看哪组的方法最多.  相似文献   

12.
一、设问引思师:用湿毛巾在黑板上迅速地写一个“水” 字,这个“水”字会怎样?请仔细观察.生:水慢慢地干了,字不见了.师:在同学们的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生:洗了的衣服慢慢地干了.  相似文献   

13.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游戏: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两个口袋,一袋装岩石,另一袋装卵石)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口袋中分别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区别出来的?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14.
一、利用CAI,导入新课.1.播放CAI课件.在屏幕上展示风景如画的大自然:苍翠的山,碧绿的水,一望无际的森林、田园,奔腾的大海,众生百态的飞禽走兽,娇媚迷人的鲜花……  相似文献   

15.
一、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美丽的地球上,有哪些事物和我们朝夕相处,是密不可分的朋友?(动物、植物)  相似文献   

16.
一、利用CAI,巧妙导入新课.1.播放 CAI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峰峦起伏的群山、苍翠绵延的森林、鲜花盛开的草原、一望无际的田园;飞泻的瀑布、叮咚的泉水、湍急的河流、奔腾的江水向着远方滚滚东流……  相似文献   

17.
[课例简析]《海上日出》图文兼美. 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宏伟壮观的景象. 教学时, 可使用“情境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这册课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九册、第十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原来的第十册教材份量较轻,这次修订把试用本第九册中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和“圆柱和圆锥”两个单元移到本册。试用本第九、十册教材经过几年试用,大多数教师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求积部分有的例题、习题用到了公式变形,统计图表部分有的地方坡度较大,要求偏高,学生掌握有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lt;卵石是怎样形成的&;gt;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一、提供事实,引导观察。 课前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卵石的形态和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是探求卵石形成的事实根据。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去收集卵石,带学生到河滩、沟谷去考察卵石的分布,岩石的风化及河水对岩石的搬运情况。学生亲临大自然考察,直接获得了真实的自然知识。在考查的同时,教师还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