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讽刺漫画,顾名思义,就是指直接干预评议现实社会生活中丑恶腐败现象的漫画。英国著名漫画家大卫·罗说:“一个漫画家的主要精神是攻击,而不是拥护。”日本著名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也说:“凡漫画的本质都在里面含有严肃的‘人生的批评’,而外面却装着笑这一点上。”鲁迅先生曾经把漫画比作“匕首”等。这些都是在说,漫画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批评。既然是批评,使用起来一定要把握分寸,该批评什么,不该批评什么,要心中有数,也就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切忌拎着“刀子”乱砍,不要面对社会的“罪恶和弊端”,瞎忙乎一阵子,到头来落个“主题…  相似文献   

2.
“小气鬼”     
报道员小张埋头写稿两年多,发表稿件一大摞,稿费也收了2000多。可是,每次领到稿费,不管多少,他都存入银行,以备零存整取。见小张经常来个稿费,不少战友都嚷着要他请客,以示庆贺。可他总是笑哈哈地说:“下次一定,下次一定…”说归说,可他就是“铁公鸡”——一毛不拔!见小张光说不办事,大家都叫他“小气鬼”。然而,在前不久部队开展的向“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小张却毫不吝惜地从银行里取回了他所有的稿费2200元钱,一并捐给了“希望工程”。面对小张这个“小气鬼”的大方事,众人哑然。“小气鬼”@王光唐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一定要狠狠批评一个人,先带他到一个没有旁人的地方,单独跟他谈话,不要在别人面前谴责他。但是如果要表扬一个人,却恰恰相反。如果下级工作做得出色,你就要大力赞扬他,让他的朋友和同事都知道。  相似文献   

4.
《新闻知识》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号《表扬、批评稿的分际与分寸》一文中说,对于表扬与批评的稿件,要掌握分际与分寸。分际,是说什么该表扬,什么不该表扬;什么可以批评,什么不可以批评的界线问题。表扬,本来是扬人之善,赞事之美的,可有的表扬稿却弄得别人思想混乱,本人尴尬不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分际”。一个党员干部犯了贪占、受贿等错误,背离了党的宗旨,违犯了党规党法,但在整党中有了觉悟,退出了钱物,开始回到了党的立场上来,这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党员应持的基本态度,也是党对一个犯错误的党员的起码要求,可是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泗阳县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以来 ,新闻报道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连续4年被江苏省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提起这些成绩的取得 ,大伙都说这得归功于该部政委徐立新“工作报道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报道员成为“编外委员”这是徐立新刚到泗阳县人武部任政委主持召开的第一个党委会 ,当所有委员都到会后 ,他却还在等 ,等了一会儿他说 :“小张怎么还没有来?”便有人把报道员小张找来 ,徐政委说 :“你列席会议吧 ,并且以后的党委会你都可以参加 ,以后部里的工作还要靠你宣扬呢。”在他的带动下 ,部里其他同志也都自觉地关心支…  相似文献   

6.
十四大开幕的第二天,通讯员小马就受领导的指派,去一个基层单位采写“用十四大精神指导工作”的报道。这个基层单位的领导说:“十四大才开两天,我们对会议精神还没有全面掌握,在指导工作上还没有什么经验,是否过一段时间,等确实有了经验时再来采写。”小马回答说:“这是领导交给的任务,必须完成;另外,等过一段时间再写,别人都有了经验,报纸就不会登我们的了。”于是,小马只好在那里挖空心思,硬着头皮做文章。这种生扭“瓜”的现象,在我们的新闻写作中是常见的。上边一个精神下来,下边还没来得及学,或者刚刚传达,有的同志就去写“经验”;一项工作结  相似文献   

7.
所谓“分寸”,就是“界限”、“尺度”、“深浅”。批评报道是大众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党和政府运用媒体在施政工作中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批评报道也是把“双刃剑”,做好了,有利于改进工作,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做不好。也会添乱,也会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消除批评报道所容易引发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实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但要敢于监督,而且要善于监督,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握好分寸,使舆论监督产生最佳效果,这样才能做到批评的现象是消极的,所起的作用却是积极的。那么,怎样做好批评报道“分寸”的把握呢?  相似文献   

8.
十四大开幕的第二天,通讯员小马就受领导的指派,去一个基层单位采写“用十四大精神指导工作”的报道。这个基层单位的领导说:“十四大才开两天,我们对会议精神还没有全面掌握,在指导工作上还没有什么经验,是否过一段时间,等确实有了经验时再来采写。”小马回答说:“这是领导交给的任务,必须完成;另外,等过一段时间再写,别人都有了经验,报纸就不会登我们的了。”于是,小马只好在那里挖空心思,硬着头皮做文章。这种生扭“瓜”的现象,在我们的新闻写作中是常见的。上边一个精神下来,下边还没来得及学,或者刚刚传达,有的同志就去写“经验”;一项工作结  相似文献   

9.
新闻要“新”,这没有什么异议,而且许多人能做到。新闻要“深”,这也没有什么异议,但许多人却难以做到。很多新闻单位都有这种情况:有的同志很勤奋,哪里有新闻就扑向哪里,一年下来写稿发稿上百篇,可年底评好稿时,却拿不出一条像样的稿子。而有的同志写稿不多,却写一篇成一篇,有如扔重磅炸弹似的,作品的影响很大。为什么会这样?道理明摆着:你的稿子浮光掠影,除了现象还是现象,干巴巴,如碗里的水,瞧一眼就见底了,没有波浪,没有深度,不值得琢磨。而人家的稿子,有事实,更有思想,读一遍觉新鲜,读两遍受启发,读三遍四遍…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分寸,掌握好“度”,达到“适度”的要求,是个十分复杂,不易把握的问题。有些同志总是希望批评报道多一点,揭露得尖刻点,似乎只有这样才解渴,但另有些同志则希望报纸稳重一些,批评报道适当少一些,特别对有争议的问题少触及或不触及,尽量不要捅“漏子”。处于这两种意见之中,办报人应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由此可见,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多么重要。在批评报道中,尤其是电视批评,由于其直观性强、影响面大,就更应该发挥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努力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实际问题,做到补台而不拆台,帮忙而不添乱。这实际上是我们社会主义新闻批评的原则。坚持并把握好这些原则,就能做到扶正祛邪,有理有据,鞭挞丑恶,有力有度。这样的批评,就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转化,就能够体现电视批评的自身价值。这样的批评,才是准确、公正、全面、艺术的批评。 我们认为,批评报道的“力”与“度”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力”就是“力量”,就是针砭和震撼;“度”就是“分寸”,就是深浅高低。任何仅有“力”而无“度”和仅有“度”而无“力”的批评报道都是不成功的报道,正所谓强弩之末,不以穿鲁缟;差之毫厘,顿成谬误。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毫无疑义,“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是党刊宣传的政治定位,也就是说,不论你办的党刊有什么个性,开设何种栏目,在市场化竞争中采用什么样的招数,都不得离开这种定位。这种定位决定了党刊的编采业务,必须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从党的立场出发,把握宣传报道的角度和分寸,挖掘思想深度和本质内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研讨班上,丁关根同志的讲话中谈到新闻宣传把握好“度”时说:“这在新闻工作中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也是情和理的统一。每一条新闻报道,每一项宣传内容,几乎都有“度”的问题,诸如宣传报道的时机、分寸、力度、角度等……”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的统一,称之为“度”。所谓“度”,就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也就是保持自己存在的量的限度。“度”在世界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客观事物的“度”,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恰到好处”,做事情要掌握“火候”、“分寸”、“尺度”、“时机”,处理问题要“合适”、“适度”。俗话说,“过独犹不及”,过度和不及都是不正确的,都没有掌握好“分寸”、“火候”和“尺度”,都不是“恰到好处”。诸如医生开药要适度,剂量太小,不能除病;剂量太大,可能致死。  相似文献   

14.
所谓“分寸”,即衡量事物的尺度。平常,我们说话要留个“余地”,办事要讲个“分寸”,这“余地”和“分寸”,也可以说就是事物的“度”。新闻宣传准确把握分寸,才能取信于受众。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看,新闻写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分寸。一、事实要准确。选择、概括事实都要恰如其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记者取舍、表述时一定要慎之又慎。闪光的不都是金子,一些貌似生动的生活素材也要严加辨  相似文献   

15.
建立舆论监督科学观的重要性一、问题的提出。早些时候,新闻界传出一种见解,认为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的讲话表明舆论监督降温了,笔者不敢苟同这种含糊的见解。笔者认为,中央领导同志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产党要接受监督”这一观点的阐述是深刻的。笔者认为,与“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相比,作为舆论监督重要内容之一的“批评与揭露”虽占“次要方面”,但它也必须讲究原则性和科学性。中央领导同志所说的“新鲜经验”、“讲求方法”、“把握分寸”、“一个值得研究和重视的大问题”等等,说的正是这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中,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过作家张天民同志的第一本诗集《北方漫步集》,这是作者21-23岁时在“北大荒”写的作品。当时著名诗人公木同志仔细阅读了张天民的诗稿,写了一篇长达6,000余字的评论。公木热情指出,这些诗虽然大部分还极不成熟,却新鲜可喜。作者的创造性表现在能够从琐细的生活中,捕捉富有诗意的形象,并通过轻松的语言,显示出它的意义。同时,公木又严肃而中肯地批评了这位诗歌新人,说“草率是作者最引人注目的致命伤”。“大部分诗篇份量都很轻,缺乏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感情”,“文字上几乎  相似文献   

17.
嫁作人妇的玫子,依然是我们中最有“职业道德”的一个:姐妹们的聚会她极少说“不”,亦不会扭捏地找照顾家庭之类的理由迟到早退。就像株反常的木棉,在别人都趋于黯寂收敛的季节,却还可以妖娆得更自由。因为她说.婚姻是给自由买的保险——而当两人感情尚不稳定时,自由是没有安全感的,分分钟钟成为感情的裂痕。  相似文献   

18.
近三年来,我采写了40多篇批评报道,有的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有的还在全国、省、市获了奖。我的感受是:采写批评报道时,新闻记者既要有“胆”,更要有“识”。所谓“胆识”,就是要把握批评的选题、时机和分寸。选准对象、抓准事实批评什么,反对什么,要根据每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题目。应当选择那种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鲜明性特点,能够充分体现选题思想和宣传意图的典型,而不是选取意义不大、偶然性很强的事,尽量做到揭露、批评个别典型事例,推动解决一批类似问题。1998年下半年,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播音员相互切磋技艺时,在播音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你播这篇感情没有转换,没有跟上内容的发展,这句话后面应有个感情转换的过程”;“这里你的感情转换分寸把握得不够准确”……。看来,“感情转换”一词已在播音工作者中通用,虽不知它出自谁口,始自何时,但它确能为播音员接受、理解,并在实践中运用。因此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规矩不知始于哪年哪月,报道组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无论谁收到稿费,都要意思意思。新来的小张似乎还不懂规矩,稿费收得最多,却从没表示过。尽管大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别别扭扭的。星期三上午,小张收到两张汇款单,共35元。这次大家不再沉默了,叫着嚷着让小张请客,小张笑笑就出门了。“是心疼他的钱吧!”大家想。两天后,小张又收到稿费,大家一商量决定主动替他“办”了。当拉开抽屉,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来自大别山区的信件:张叔叔您好,寄来的钱收到了,我已交上学费,又背起了书包,坐进了教室……大家沉默了,心里像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