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一版头题,是要闻版乃至整个报纸的重心,也是党报思想性、指导性的集中体现。所以,在头题的选编上很容易求大、求全、求长。造成会议报道多、经验消息多,成就报道多,而读者喜闻乐见、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贴近生活的鲜、活新闻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昌报作了些尝试,形象地说法是让“蚂蚱炮”打头阵。事件不大可以炸响许昌报在1987年创刊之初,就提出要努力形成短、小、新、快、活、强的报纸风格。将一些新闻事  相似文献   

2.
报纸一版头题,是要闻版乃至整个报纸的重心,也是党报思想性、指导性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地体现指导性,在头题的选编上很容易求大、求全、求长,造成头题新闻会议报道多、经验消息多、成就报道多。而读者喜闻乐看的“鲜、活、强”新闻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昌报》近年来在头题选编上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报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贴近读者不仅仅是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报纸核心竞争力影响力的体现。目前,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报纸报道的要求逐步提高。地市党报必须有较强的可读性,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孝感日报》近几年来对市场报道作了一些开拓性的尝试,收到了一定成效。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市场不仅是商品经济的大海,同时也是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新闻之海。走进市场关注市场拓宽报道领域大有可为我们报纸的经济报道长时间受产品经济宣传框框的束缚,内容单一,题材雷同,报道面窄。新闻改革,尤其是搞活经济报道的要求迫使我们打破框框,走向市场,尽可能地拓宽报道面,寻找与读者的接近点。1987年我们提出“三贴近”(贴近市场、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思路后,报纸上市场新闻逐渐多了起来,1988年对彩电市场、冰箱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地方报纸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报道内容贴近本地读者,加强本地新闻的报道力度,使之成为读者信任和依赖的报纸。  相似文献   

6.
郭万江 《新闻三昧》2001,(10):42-43
企业报要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足与发展,必须研究和了解读者,更好地贴近读者。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贴近呢?第一、加强策划,多做公众话题,吸引读者参与,这是报纸增强贴近性的一个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触动参与式报道,即新闻媒介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通过策划或直接  相似文献   

7.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8.
李庆民 《记者摇篮》2005,(8):22-22,47
一版头题,是一张报纸的旗帜。它既是一张报纸办报宗旨、社会定位的集中体现,也是反映一张报纸品位、形成自身特色的重要方面。独具特色的一版头题,以其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一张报纸在一个地区、一定层面的读者中的影响,成为一个地区主流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的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近读辽宁老年报一版头题,以为经营得比较有特色,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报纸一版头题需要什么样的稿子?”不少记者、编辑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一份报纸,在我国基本上是四个版或八个版。读者最先接触的是头版,希望在头版看到重要新闻。各报编辑部一般把头版作为要闻版。头版里面,头题位置最显著,标题字号一般也此较大而醒目,新闻效果强烈。因此,头版头题历来被记者、编辑们所重视。有的老新闻工作者说,头版是一张报纸的思想水平和风格的集中体现,头题是一版的灵魂。平时,头版头题上版面也十分愼重。头题以外的稿子,组版编辑可以自行安排,而发头题的地方稿一般要白班主任推荐,或由编前会选定,再由夜班主任比较衡量当天全省(区)、全国以至全世界的要闻选择确定,最后经值班总编辑的认可,才能发排拼版。许多报纸的总编辑亲自抓头题,从选  相似文献   

10.
县报也应在贴近性上下功夫周如福报纸是要办得引人入胜,要赢得读者,就不能不强调报纸的贴近性,强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大至党的方针政策,小至具体问题,在报道时都要力求缩短与读者的距离,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传达和解释条文,要针对群众思想、认识、心理和...  相似文献   

11.
一直都说让我们的报纸贴近读者,而且是强调要“贴近,贴近,再贴近”。那么,贴近读者的切入点在哪呢? 一、贴近,首要克服“疏远”。 “疏远”是一种意识。比如,以往长期存在的“报纸是指导者”的观念,虽说强调了改变,但“我说你听”“我写你看”类的报道还是时而见诸报端;新闻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常常不自觉地使用“要求如何”“应该怎样”之类居高临下的口吻等等。  相似文献   

12.
会议报道一直以来是党报的重头戏,改进会议报道就是更好地贯彻新闻的“三贴近”原则,也是报纸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发挥党报社会新闻报道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新闻是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报道。其特点是报道范围广、题材内容丰富、与公众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近些年来,社会新闻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普遍重视社会新闻,报道量大、可读性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各级党报也比以往更加重视社会新闻,把加强社会新闻作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社会新闻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报纸对社会新闻的选择过多地偏重于社会偶发事件,特别是灾祸、事故、犯罪、丑闻等负面消息,在报道中不是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地方党委机关报坚持和发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领域越来越多地关注百姓的声音,关注读者的意见,在以人为本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与都市类报纸竞争的过程中.重新赢回了相当一部分读者和市场但在集中反映党和政府工作,宣传党和政府主张的政务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党报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着不够务实、不够贴近的现象,表现如下:首先是多而杂。现在的会议多,关于会议的报道也多。翻开报纸,重要版面每天都有会议报道。其次是长而全。报纸上会议报道普遍写得偏长,本来一个普通的会议写几百字的简讯就可以了,却非拉长到千字以上,使本来可读性就差的会议新闻更显得沉闷,令读者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6.
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是广大的报人在越来越认识到报纸的商品性以后认真实践的一个口号。 然而贴近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吸引,是吸引读者来接受你这张报纸。于是笔者认为,贴近,是报纸主动凑上去;吸引,是轻轻将读者“引诱”过来。这里的吸引,就是一种贴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贴近。这是吸引和贴近的辩证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报就在贴近和吸引两个方面下了功夫。 贴就贴到读者的心上 从贴近读者上讲,我们认为主要要抓好这几点: 1、信息性。报纸是信息的载体。载体上必须有读者需要的信息。 在这里我们注意了两个观念的改变;一是新闻  相似文献   

17.
提倡报纸与读者互动,做好报纸与读者的互动,可以说是已经深入许多办报人心中的理念。这是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是报纸确立读者主体地位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是报纸增强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是实现新闻宣传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报纸与读者互动,就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一种很常用、很管用的方式。要用“…  相似文献   

18.
从连续四届的全国地市报好新闻评比来看,深度报道有可能成为地市报新闻报道中的强项之一。而报纸言论仍然是当前地市报不容忽视的一个弱项。有人提议,明年第五届地市报好新闻评选工作,除多倡导现场短新闻外,宜强调和重视言论报道,促进报纸言论在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参评的言论,评上二、三等奖的共有28篇,一等奖空缺。这是历届评选所没有的。这里有严要求的因素在内,但主要反映出小报言论报道确有不尽人意之处。言论是报纸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读者对报纸的需求提高了,引导舆论的任务更重了,这就是时代对报纸言论的严峻挑战。言论报道,一是要旗帜鲜明,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引导舆论:二是不放过应该说话的机会,不办哑巴报纸。地市报(包括县报在内)的言论,宜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优势,面对面向广大  相似文献   

19.
于双利 《新闻知识》2004,(4):54-54,51
强化报纸的服务功能,是提高报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读者出钱订报,买报。有充分的选择权利,而报纸则处在被选择的地位。充分满足读者需要发挥其服务功能,是“三贴近”在新闻媒体的具体体现。适应读者,就是适应市场。对读者细分化,凭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去选择服务报道内容,像自助餐  相似文献   

20.
《揭阳日报》是中共广东揭阳市委机关报,同时也是广大揭阳人民喜爱的报纸。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和基本方针。一张报纸读者愿不愿意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的内容是不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没有新鲜生动的、群众未知欲知的,或者来自群众身边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