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禅宗美学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己独特的美学范畴及其思想体系,丰富了中国美学的理论宝库。慧能提出的“道由心悟”的命题,不仅是禅宗禅学思想的纲骨,而且是禅宗美学思想的纲骨。这个命题把“道”(禅)、“心”、“悟”等重要范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呈现出禅宗美学思想体系的逻辑结构,展示出禅宗美学是生命美学的丰富内容。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史就是这些重要范畴不断发展、演变从而使生命美学不断丰富、变化的历史。在中国禅宗及其美学思想发展史上,马祖道一所创立的洪州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南能北秀美学思想异同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中国禅宗史上,“南能北秀”时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过渡期中的重要阶段,无论是慧能还是神秀的禅学及美学思想,都带有这一过渡时期不可避免的色彩;他们都没有离开“东山法门”的轨道,只是从不同侧面继承和发展了弘忍的禅法,而且都与马祖道一开创的洪州宗之后的南禅有着重大差别。论文从“南能北秀”对审美本体的追问、审美境界的向往和审美体验的探究等几个方面的异同,以及他们的禅学及美学思想的某些特点进行了考察、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3.
禅净合流与明代禅宗美学思想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禅宗在有明一代发生了重要转向,它沿着宋元以来所出现的禅净合流的基本趋势向前发展,而且越演越烈。这一时期的禅宗美学思想的走向也相应地表现出种种特点。本文从“净心净土的向往与审美境界的追寻”和“妙悟法门的解读与审美生存的探究”等方面,指出明代禅宗及其美学思想所发生的重大转向,并指出晚明“四大高僧”的禅学主张标志着禅宗思想的式微,开辟了近代佛教念佛净土实修的道路,禅宗及其美学思想开始走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4.
在临济宗风的形成过程中,希运导乎先路,义玄使棒喝成为一派家风。义玄继承和发展马祖的禅学与美学思想,把马祖关于性之全体大用的“人”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最具特色的“无位真人”、“无依道人”论论述,把现实的平常自由的人推崇到至高无尚的地位,他对禅宗生命美学的重要贡献,就是注意深入探视和展示人的本性(本来面目),高扬和肯定人的价值,突出人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5.
禅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它把心性作为理论基石。心的内涵涉及到审美本体论。在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的过渡期中,北方禅宗以心为根本的思想,已使禅法由外在的形式向内在的感悟倾斜,从而将禅修行变成了纯粹的心灵体验,这是过渡的第一阶段。而以慧能为代表的南方禅宗提出的“即心即佛”的命题,则是过渡的第二阶段。他们把心性自觉、心灵体验提升为自心自悟式的刹那间的自我肯定,但他们却未摆脱人性与佛性、污染心与清净心的二元分别。而南禅发展到马祖道一的阶段,他在继承“即心即佛”和般若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般若空观的原理,认为“即心”即被心缚,“即佛”即被佛缚,把“心”、“佛”都视为空的。为了防止学人对“即心即佛”的执著,他最后提出了“非心非佛”的命题,让心灵回到那“空诸所有”的恬明之境——诗意栖居之所,放射出人性美之光。因此,可以说从慧能的“即心即佛”到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再到“非心非佛”的转换,展示出南宗禅学及其美学思想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北宋中期以来,临济宗的迅速兴盛及其对禅宗南岳系“触目是道”思想的传承与弘扬,为宋代咏物诗带来了“借物说禅”的创作旨趣。这种“咏物即是说禅”的观念,赋予了宋人观察身边事物的清净法眼,从而使得大量前人较少关注的物象进入诗人的视野,部分原本并无禅意的诗歌意象如蹇驴、桃花等也发生着禅学化演进。在“触目是道”和“见色即见心”基础上产生的“言用即言体”的咏物诗创作手法,成为宋代禅宗诗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影响到宋代文人的诗学观念与诗歌创作。临济宗的兴盛及其禅学理念的传播为宋代咏物诗的新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著名禅师 ,他一生寻师访道 ,参禅见性 ,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 33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 ,创办禅宗道场 ,陪养佛门弟子 ,法流蕃衍 ,遍于黔中 ,饮誉西南。其禅学思想 ,在宇宙观上 ,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 ;在认识方法论上 ,以棒喝、机锋以及“三玄三要”和“牧牛十颂”为门庭设施 ;在解脱论上 ,以自性清净和禅净合一为依归  相似文献   

8.
赤松和尚是清初贵州佛教思想史上的一位著名禅师 ,他一生寻师访道 ,参禅见性 ,是临济禅宗佛教正宗第 33代传人。他作为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的第一代开山 ,创办禅宗道场 ,陪养佛门弟子 ,法流蕃衍 ,遍于黔中 ,饮誉西南。其禅学思想 ,在宇宙观上 ,以“真如缘起”的佛性论为基础 ;在认识方法论上 ,以棒喝、机锋以及“三玄三要”和“牧羊十颂”为门庭设施 ;在解脱论上 ,以自性清净和禅净合一为依归。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禅宗,自六祖慧能以后,主要流布于我国南方山区。到了南岳怀让门下的马祖道一时期,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一带)形成了一个禅学中心,具有自己的法嗣与特色,史称洪州派或江西禅。到了宋代,江西文人辈出,且均与洪州禅有瓜葛。黄庭坚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自诩是“似僧有发,似俗无尘”。(《写真自赞》),人称他为“情如维摩诘,而欠散花之天女;心如赤头璨,而著折角之幅巾,”南宋释普济的《五灯会元》卷十七将他列为南岳临济门下洪州黄龙慧南法嗣,称之为“居士”。对于这样一个服膺禅宗的大诗人,有必要对他的禅学源流,思想中的禅学成份,作一番疏理探讨,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他的诗词文,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丈雪和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临济禅宗大师 ,为破山大师的大弟子。他在黔中开辟禹门道场 ,弘传临济禅宗 ,培养弟子 ,开发黔北 ,影响遍及海内外。其之禅学提倡“即心即佛”的本体论、“亲证顿悟”的方法论和“无事即佛”的宗教归宿论 ,具有浑然一体、棒喝交施和人伦宗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万里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6):92-100
南泉普愿禅师是晚唐佛教禅宗的著名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对南泉普愿求学修证经历、知识结构、学识素养、思想渊源及其禅学思想特征的考察研究,认为南泉普愿是中国禅宗史及禅学史上一位思想独异、特立独行的样者。其禅学思想最重要的特征。是通过对部分佛教传统观念、教条、准则、规范、理性、逻辑等的颠覆,以达到超越生死、超越因果的彻底“自由”和“逍逸”。从而成为一位由智返愚、由巧返拙的“智者”。他的这一独异思想的来源之一是中国先秦的老、庄。彻底的自由与逍适不利于宗派传统的建构。这也是南泉普愿及其弟子们虽然在当时乃至以后都影响甚巨。但却始终未能建立起自己宗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湖南禅宗思想中,蕴涵着关爱自然、敬畏生命、追求和谐的生态美学智慧。其文化基因主要包括哲学、伦理和民俗三个方面。其哲学基础是佛教的“缘起论”与“无我论”。其伦理基础是佛教伦理中的善恶观与业报论。其民俗基因是南方巫文化。湖南禅宗不但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湖湘文化(主要是湖湘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妙悟”是我国古典论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范畴,它集中体现了禅宗美学思想在古典论领域里所展现出的魅力四射的审美民族特点,本通过对“妙悟”说在禅宗史上的发展轨迹及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的论述来阐述笔对严羽“妙悟”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思想来源和发展的角度对胡适的禅宗研究立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分析探讨,揭示了胡适反印度化、反佛教的禅学研究立场的根源。在将胡适的“中国的文艺复兴”与禅学研究立场相联系进行分析后,尝试性的对胡适对禅宗的态度的时常变化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惠能和道元的禅学思想,在“即心即佛”、“顿悟与渐悟修行观”、“佛性论”和“般若思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道元禅学思想既有对惠能禅学思想的传承也有创新。惠能强调明心见性,注重开悟见性,禅修上弘扬顿悟。道元继承如净“只管打坐,身心脱落”的修禅证悟思想,并予以发展,使之日本本土化。道元在禅修实践上主张渐悟,认为唯有坐禅才是佛法正门,在修行与证悟上提倡“修正一等”。两者的禅学思想虽然存在殊异之处,但都旨在阐扬南禅宗的禅理教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有两个最重大的禅学理论成果,一个是"东山法门",一个是《六祖坛经》。从"东山法门"到《六祖坛经》,展现了中国禅学理论体系创立和发展的历程。"东山法门"是中国禅学创立的标志,《六祖坛经》是中国禅学发展的高峰。一、中国禅学的孕育种子:达摩禅学在"东山法门"之前,既没有中国禅宗,也没有中国禅学,只有中国禅学的孕育种子:达摩禅学。因此说,达摩禅学时期,是中国禅学的史前期。  相似文献   

17.
大慧宗杲"看话禅"的美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慧宗杲“看话禅”关于般若探究(审美探究)的禅学思想,是一反禅宗美学的传统观念而提出的新的主张与观点,为宋代禅宗美学乃至宋代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就审美态度的美学理论而言,不仅中国传统美学几乎全是静观的学说,就是西方传统美学也仍然如是,而大慧宗杲“看话禅”则强调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探究。其审美态度以及对于般若意志与审美意志的强调与论述,对今天的审美活动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围绕慧能“嗣法三偈”所展开的禅学和禅宗史研究,角度不同,见仁见智。文章对其中的代表性观点予以扼要的梳理,并认为包括“神秀偈”在内的四首偈子,与《坛经》中的传法故事,是慧能后人为“禅宗南宗”思想的发展需要而虚构的;“神秀偈”并没有如实反映出神秀的禅学思想;慧能“嗣法三偈”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空”,同样没能准确地把握住慧能超越二元对立的般若佛性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19.
禅宗作为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美学和艺术影响深远。禅学思考的问题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与中国艺术精神内在契合。禅宗美学以独特的艺术旨趣对中国绘画创作高度渗透,在传统绘画体系之外建立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并由此推进了中国艺术审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20.
禅宗作为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美学和艺术影响深远。禅学思考的问题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与中国艺术精神内在契合。禅宗美学以独特的艺术旨趣对中国绘画创作高度渗透,在传统绘画体系之外建立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并由此推进了中国艺术审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