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晓峰 《新闻窗》2013,(6):38-38
一、新闻采编是实现新闻美学价值的桥梁 一般来说一篇新闻如果能够将新闻学和美学统一结合起来,那么这个新闻作品就可以称得上有美感。并且可以提出这种美感是由实践而得到的。新闻的传播源头还有相关的传播活动以及与新闻有关的工作的规律,是新闻学主要研究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段勃 《新闻通讯》2009,(10):38-39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我国从新闻学教育诞生时就十分重视这一课程。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时,邵飘萍负责教授的“应用新闻学”就包括了新闻采访的内容,他的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中较多章节是新闻采访学的内容。现在,我国各个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新闻采访课都是必不可少的,绝大多数的培养方案都把这一课程列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3.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在新闻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论问题,是新闻记者一辈子读不完的重要的教科书。首先提出新闻价值的是西方新闻学。在我国,一九一八年出版的徐宝璜写的《新闻学》一书中,也讲到了新闻价值。解放以后,我国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价值作过一些研究,特别是一九八○年,关于新闻价值的探讨性文章多一些。北京新闻学会还专门开会讨论过几次,只因这是个难题,争论还很大。直接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随时都会碰到新闻价值的问题。遇到这样那样的事实,都得掂一掂有没有价值,有多大的新闻价值,值不值得报道?作记者的,每天遇到的大大小  相似文献   

4.
我在《新闻大学》1988年夏季号发表《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以后,卢惠民同志在冬季号发表了与我商榷的《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简称“卢文”)的文章。卢惠民同志与我商榷的主要之点是:我在文中,列举的全国二十所大学联编的《当代新闻学》关于“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的定义,是否包含着唯物辩证的观点?《当代新闻学》对新闻价值的表述,是否比较恰当?鉴于“卢文”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观点,就有必要对“卢文”的、“商榷”进行再商榷。  相似文献   

5.
新闻学告诉我们,新闻价值为读者、听众、观众等受众的共同兴趣所左右。一方面,新闻作用于受众,其被受众接受的深广程度愈大,对受众的感知、教益和引导作用就愈大,从而显现出的新闻价值也就愈高,反之亦然。另一方面,既然受众接受新闻深广程度的差异已成为判别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参数,那么受众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兴趣,就必然构成调节新闻价值增减、消长的决定因素。受众兴趣的“共同面积”增大,新闻价值随之提高;“共同面积”减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7.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宣传新闻学”独有的新闻形态。西方新闻学不承认“宣传新闻学”,他们认为只有异常、冲突、负面的新闻事件才值得报道,因此,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就是异常,凡正常的、正面的东西都不是新闻。在西方媒体上也就很少看到正常的、正面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如此,在其媒体上呈现的也就会是一个有病的、混乱的、被媒体扭曲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新闻宣传工作”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但是从新闻学、宣传学的角度看,新闻与宣传是应该加以区分的两回事。两者经常被混淆,在于它们都是传播信息的行为,其实它们是不同的社会现象,出发点、表现方式和归宿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新闻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采稿、编辑选稿和编稿、读者评稿都有客观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别的,正是新闻价值本身。新闻价值起着衡量、评价、取舍稿件的作用。新闻价值这个词,最早起源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西方新闻学者把新闻价值说得很神密,认为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难得清晰了然”。其实,新闻价值并不神密,而是客观存在的。过去,我们好长时间不准提新闻价值这个词儿,似乎一提到它,就有宣扬资产阶级新闻观之嫌,这是十分荒唐可笑的。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技术酵素催生了社会的巨变,新闻传播正在由职业活动演变成一种公共生活。随着职业新闻传播活动的边界被打开,社会大众能够随时、直接地参与新闻生产过程,新闻事业和新闻理论均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公共新闻崛起的背景下,新闻学理论的问题域出现了转向:首先,新闻学的“第一问题”被继承了下来,但提问和回答的视角却从“认识论”转换到“实践论”;其次,新闻学问题域沿着“实践本体—社会关系—公共生活—社会治理”的路径转换,新闻学的基本问题出现连锁反应,新闻传播活动的载体、主体、受众、价值等要素均发生相应变化;最后,第一问题、基本问题的转换制造了系列具体问题,也引发了职业媒体人对新闻价值和职业身份的追问和思考。新闻学问题域的转换指出了一条新闻理论创新的路径,也为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学术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这种特殊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新闻价值也就越大。我国新闻学有关新闻价值的论述,一般把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概括为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人情味等。而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资产阶级学者把新闻的起源归于人类的好奇心和新闻欲本能,这是不科学的。但我们并不否认人们的好奇心和新闻欲。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更强调新闻事实所包含的政治意义。新闻价值观既有统一的标准,又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2.
张凯 《青年记者》2002,(4):28-28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告诉我们:在阶级新闻事业时期,价值是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之分的。只有具有新闻与宣传双重价值共同提高的新闻,才能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也只有把握好这两者,才能更好地把握新闻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闻时效作为新闻价值的重要组成要素.与新闻价值的大小息息相关。作为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在把握新闻的“新、快、早”等方面下功夫。还要练就“慧眼识金”的本领.注重从形式上看已经快起来的“新闻”背后.是否潜藏着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并要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分析和澄清。比如。围绕新闻时效中“及时报道不等于及时指导”“明确的日期不等于明确的时间概念”“是时机不等于是新闻”的三个关系,就有必要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4.
谢金文 《青年记者》2020,(10):39-42
新闻的概念是新闻价值、新闻传播、新闻规律、新闻观等一切新闻理论的基础和逻辑起点.然而,至今在许多新闻学论著中的定义仍很不同,有的说是新鲜的事实,有的说是报道、信息、叙述、宣传、传播等等,以致2018年11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预公布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对“新闻”一词有三个界定:“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实的叙述.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闻价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前几年出版的一本《新闻学小辞典》里,新闻价值是被当作“资产阶级新闻学术语”而列入另册的。的确,新闻价值这个概念是资产阶级新闻学首先提出来的,但是,由于它比较简明地概括了新闻报道必须进行选择,并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这一普遍规律,因此无产阶级新闻学也应当重视对新闻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闻价值”一词,原是新闻学中属于新闻选择范畴的概念,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大众共同兴趣的素质,主要包含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由于跨文化传播学是新闻学在文化人类学领域的拓展,同时,两个学科均以信息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都要解决信息选择问题,因此,“新闻价值”自然也成为跨文化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但由于两个学科的理论出发点不同,导致了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自己的跨文化传播学体系,笔者撰写此文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一、政府新闻学的学科属性是政治传播从理论形态上理解,所谓政府新闻学应该是相对于民间或社会新闻传播而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新闻学(能否构成有独立研究对象的"学"在此姑且不论)属于政治传播范畴.既然是政治传播,那就要体现政治传播的特质.政治传播区别于一般的文化传播、民间的新闻传播有自己的本质规定性:第一,政党和政府是传播的主体;第二,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第三,要有明晰的政治价值诉求;第四,要有合理的政治价值引导;第五,传播内容的意识形态性.就此而言,具有政治传播学科属性的政治新闻学虽然不能理解为完全意义上的宣传,却也不能够丢掉宣传的基本特质和其所带来的优势.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全面辩证地把握宣传与传播的关系,防止矫枉过正.其实,放眼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党政府的新闻传播,无论哪个政党或国家,都不可能淡化更不可能放弃其主体性、政治性、劝服性、灌输性和单向性而单纯注重所谓的"互动".许多重大的国内或国际政治活动表明,不同政党或国家通过新闻传播所承载的特有政治意图,以及与此相应的灌输性和强制性是新时期政治传播最为显著的特征.对此我们有经验可鉴,也有教训可取.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敏感性就是指记者(通讯员)发现和鉴别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与人物的能力。这种能力国外新闻学称之为“新闻鼻”,就是对新闻的嗅觉。也叫“第六感”;前五感指记者(通讯员)天然具备的眼、耳、鼻、舌、身。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价值是新闻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新闻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人类所生存的社会中才能够产生新闻,这是最初新闻活动,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文化事业,进一步的推进了新闻和传播专业学科的建立。相反,如果新闻本身不具有价值,那么与新闻相关的事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换言之,新闻活动并不会发展成如今的新闻事业,文化与相关学术研究也谈不上什么新闻学,因此,新闻价值相关的问题已经是一个陈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整体与局部就像森林与树木,森林是由一棵一棵树木组成的,新闻整体也是由一个一个局部构成的。因此,要防止新闻片面性,确保新闻真实性,我们在采写新闻报道时必须把整体与局部联系起来看。新闻来源于客观事实,而客观事物的现象纷繁复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就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这就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认识和辨别,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掌握其全貌,抓住其本质,防止表面性和片面性。有一些新闻报道不能让人信服甚至失实,就是由于作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见树木而不看见森林”导致的。新闻是“选择的艺术”,但绝不是随心所欲的“断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